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图片头条

分享到:

流淌——青海省贵德县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纪实

来源: 青海新闻网    作者: 王继和 欧阳新华    发布时间: 2019-10-10 08:56    编辑: 樊永涛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初夏时节,我们来到素有“高原小江南”美称的青海省贵德县,采访了拉西瓦灌溉工程的建设情况,并且见证了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正式通水的历史时刻,当记者俯视着清清的黄河水在干渠里“哗哗”流淌的时候,流淌,就成了脑海里跳出的一个关键词。

  流淌——天下黄河贵德清

  黄河从龙羊峡奔涌而出后进入贵德,突然变得温柔缱绻起来,水色绿中带蓝,清澈见底,粼粼的微波细浪缓缓流淌,在蓝天、白云、山岭和绿岸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贵德地处黄河谷地,四面环山,一水中流,造就了沿河茂密的树林与大片的湿地,形成了相对温暖湿润的小气候,两岸平畴沃野,村庄棋布,很早就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2000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视察贵德时,看到黄河在这里如此清澈,欣然提笔写下“天下黄河贵德清”,贵德更是名声大振,“梨都之乡”“西宁后花园”等名片纷至沓来,加上国家地质公园、黄河清湿地公园等景点的开发,贵德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游人趋之若鹜的一处旅游胜地。

  黄河横贯贵德县境76.8千米,年径流量达238亿立方米,有一级支流1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县水利事业取得较快发展,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33项(其中,实施人畜饮水工程71项),累计改善农田林地灌溉面积22万亩,建成堤防工程33.7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3平方千米。

  然而,顶着“天下黄河贵德清”光环的贵德,却长期受着“守着黄河用不上水”的困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的加速推进,全县用水需求持续增加,缺水这一困扰日趋加重。

  一是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合理。黄河过境水量虽较丰富,但干流供水量仅占全县总供水量的19%,总供水量的66%主要由两条支流东河、西河来供给。作为该县农业发展主产区、旅游发展核心区、城镇建设中心区的“三河”地区,由于灌溉高峰期来水不足、缺乏调蓄工程等原因,大部分灌区未能得到充分灌溉,加上水资源配置和工程管理缺乏统一性,导致水事纠纷频繁发生。二是农业灌溉用水无法保证。由于受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候影响,该地区草场退化,水源涵养功能弱化。虽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草原水源涵养与草原灌溉用水需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径流受降雨影响明显,时空分布不均,水位变化大,导致“三河”地区部分农田在需水期无水可浇。三是自然生态环境脆弱。贵德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特别是黄河南部低山区的山地荒漠带,几乎没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加剧,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2599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74%。由于水土流失,全县“四沟”每年向黄河流进的泥沙达630万吨。四是黄河提灌工程效率不高。贵德农渠基本上为土渠,衬砌率仅为39.14%,灌溉效率不高,“三河”地区黄河南岸共架设一至四级提灌站44座,提高了用水成本,且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运行、维修成本高。受这些因素影响,群众耕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

  谁能想到,在以黄河清闻名天下的贵德,缺水竟成为制约其现代农牧业发展、旅游综合开发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瓶颈”问题。

  流淌——穿山越沟的百里干渠

  为了打通这一“瓶颈”,贵德县干部群众一直在努力。近年来,他们抓住国家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部对口支援贵德县的双重历史机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着手开展了拉西瓦灌溉工程的调研论证、设计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

  拉西瓦灌溉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自2009年启动。2012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咨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并于翌年1月在北京召开《拉西瓦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评审会,3月中咨公司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关于青海省贵德县拉西瓦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咨询评估报告》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拉西瓦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2015年1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拉西瓦灌溉工程可研报告》。

  2015年3月17日至18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主持并组织专家在贵德县召开拉西瓦灌溉工程初设审查会。5月7日《初设报告查意见函》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月底,《青海省贵德县拉西瓦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通过批复,标志着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015年12月10日,贵德县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拉西瓦灌溉工程主体工程开工。

  拉西瓦灌溉工程位于拉西瓦水库大坝和李家峡水库库尾之间的黄河南岸,为青海省黄河谷地四大灌区之一,已列入国家“十二五”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区两带一线”总体发展布局黄河沿岸经济发展带中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之一。工程得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海南州及时成立了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局,建立健全了上下联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县发改委、水利、农牧、财政、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把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力支持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工程从拉西瓦水电站水库取水,渠首接拉西瓦灌溉工程引水枢纽工程末端2440.38米高程处,渠尾高程为2391.81米,落差48.57米,从而利用拉西瓦电站形成的水头优势,将原有提水灌溉改为自流灌溉。

  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总长52.3千米,除了部分渠道,还有隧洞16座,渡槽25座,倒虹吸工程4座,其他渠系建筑物169座。

  我们在两天的采访中,看到一根根橙色的倒虹吸管下沟爬坡,一条条幽深的隧洞穿过山体,一座座天蓝色的渡槽凌空飞越山谷……

  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李占彪向我们介绍说,经过近千名建设者与施工者3年多的并肩作战,到今年3月26日,随着11号暗渠的完工,干渠全线建成。4月19日,干渠全线和部分支渠试通水。

  流淌——群众脸上朴实真诚的笑意

  5月22日上午,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6号渡槽西头南面,平时人影寥落的荒地上,人声鼎沸,彩旗飘扬,气球悬舞,贵德县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通水仪式在这里举行。

  参加通水仪式的人群中,除了上百名建设与施工单位的代表外,更多的是附近村庄的各族群众。台地下的树林里,停满了轿车、拖拉机和摩托车。10时许,还有许多群众或驾驶各类交通工具或三五成群徒步赶往仪式现场。一个中年妇女说自己“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赶集也没有这么多的人”。

  11时30分,在渡槽西头4号节制闸下的空地上,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严金海和省政协副主席、海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张文魁共同按响通水启动球,当清澈的渠水通过节制闸沿着渡槽向前奔涌时,围看的群众欢呼雀跃,朴实而真诚的笑意在一张张黝黑而粗糙的脸上肆意流淌。

  在6号渡槽下面的东河岸边,是河东乡王屯村的庄稼地,眼下正值冬小麦拔节之时,也是最需水的时候,铺建到地头的输水管道里淌出白花花的黄河水,流入已经枯涸多年的旧渠道,奔向一块块干渴的冬小麦田。这个场景,让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王屯村村委会主任贾林介绍,他们村就在东河边上,东河主要以雪融水为水源,水量不大,沿途有几十个村庄,一到浇水的时候容易产生矛盾。他们村虽然早就有发展蔬菜种植的想法,但因水源问题一直难以实现。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通了水,他们村发展大棚蔬菜的想法可以实现了。

  贾林说,前些天试通水成功后,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8个,准备在村里种植蔬菜。

  河东乡麻巴村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民族村,村民世代以种植冬小麦、栽种梨树和发展畜牧业为生,虽然土地肥力不错,但就是缺水,提灌站水量有限,而冬小麦一年要浇4次透水才能有收成,有时没等浇上水,小麦就干死了。因此大多数年份都得靠天吃饭。

  据麻巴村村支书俄日介绍,20世纪60年代,他们村曾修建了两级提灌,一级用4台水泵,二级用3台水泵,算是解决了全村耕地的用水,但由于电费、维护费、泵站人员工资等原因导致成本很高,浇一亩地就要多投入25元,一年下来,全村用于浇地的费用高达十几万元。有了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这笔费用就能省了,村民的负担将大大减轻。

  在县城西的河西镇上刘屯村,有一座“互联网+生态智慧”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壹方圆小镇。在这里,智能温室、养殖园、观光采摘园已经建设成型。据上刘屯村村支书余立林说,建设壹方圆小镇投资近2亿元,再过一个月就能建成,而投资商敢将近2亿元资金投到这里,就是看中了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从这里经过。这里离县城近,交通便利、地域开阔,如今,水源问题得到解决,壹方圆小镇的前景令人充满信心。另据了解,这一带的土地此前由于浇水成本高已经撂荒十几年,而随着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建成通水,上刘屯村240公顷土地全部实现流转,每亩均价已涨至500元以上,不少村民还可以在示范园打工,不出家门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

  据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方炯介绍,拉西瓦灌溉工程建成后,可改善并新增贵德县南岸黄河谷地灌溉面积20.02万亩,惠及5个乡镇87个行政村共计8万多各族群众,人均增加水浇地1亩,年均收入增加1000元,每年可节约灌区提灌电费367万元,亩均减少电费95元。拉西瓦灌溉工程有力地保障了贵德县黄河南岸村屯的农业生产发展,对促进藏区脱贫致富、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流淌——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

  当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严金海和省政协副主席、海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张文魁共同按响通水启动球,当清澈的渠水涌进渡槽奔向前方,当欢庆的礼花呼啸着飞向通水仪式现场的上空,最激动的要数那些工程建设者了,4年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提着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攒着的劲,终于可以稍微放一放了。

  在通水仪式主席台上就座的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李占彪,此时心中可谓百感交集。李占彪原任贵南县水利局局长,2012年5月调任海南州水利局副调研员兼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一面严格按工程建设管理规定规范各项工作,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开展科研攻关,优化技术创新,保证拉西瓦灌溉工程各项工作的进展;一面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经常深入工程建设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长52千米的干渠及90多千米的支渠,李占彪一步不落地走过数遍,对工程的每个部位都做到了如指掌,其工作得到了水利部及省、州、县各级相关部门及领导的充分肯定。

  建管局副局长方炯,一个30岁刚出头的蒙古族小伙子,2011年青海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贵德,参加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直到今天。从参加工程现场管理工作,到担任建管局办公室秘书,再到建管局项目部主任,直到担任建管局副局长。方炯的工作履历上只有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局这一个单位。

  这个蒙古族小伙子在工作中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连续几年被评为建管局先进个人。在任职部门负责人及副局长期间,更是以身作则,深入一线,在工程质量管理、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拉西瓦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奉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拉西瓦灌溉工程顺利进展的同时,方炯本人在实践中也得到快速成长,不仅升任了建管局副局长,还获得工程师资格证书,并被评为“海南州水利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建管局综合办主任郭彦伟,原在贵德县水利局工作,2009年拉西瓦灌溉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一启动,郭彦伟就被借调到这里,从2011年8月建前工程开工、2015年12月主体工程开工,到今天的通水仪式,郭彦伟是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见证者。作为综合办的负责人,无论是一线工地的进度质量安全,还是后方的各项保障与推进工作,郭彦伟都要努力协调,其中的繁复艰辛,或许只有郭彦伟自己清楚。

  还有一个女同志在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建管局质量安全办公室主任李云霞。2011年3月,她被调到拉西瓦灌溉工程从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担任建管局质安办主任。刚来的时候,全局只有6个人,李云霞是唯一的女性,她性格开朗泼辣,工作积极主动,经常深入工地检查,对存在的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敢提敢管,甚至不顾劝阻,勇敢地走进隧洞。她在工作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为拉西瓦灌溉工程荣获“全国水利安全监督先进集体”“全省水利质量管理先进集体”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云霞最忘不了的一个日子是农历2013年腊月二十九,局里安排她去水利部报送青海省政府对该项目的移民报告批复意见,到北京火车站时已是晚上8时。由于第二天就是除夕,几乎全是进站的人,出站的没几个,地铁里空空荡荡的。找到网上预订的酒店时,李云霞愣住了,居然是一间地下室!里面设施简陋,潮湿冰冷。她裹紧被子凑合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赶往水利部,办完事立即返家,进家门时春晚已经进行了一半。

  拉西瓦灌溉工程一标段项目经理景占君,向我们回忆了一标段的施工难度。1号倒虹吸工程全长517米,管径2400毫米,钢管壁厚为18毫米,是青海省水利工程管径最大的一座倒虹吸工程,因该倒虹吸工程要跨越深达70米的大沟,施工机械及材料无法到达施工位置。该倒虹吸管材质为高碳锰钢,卷管、焊接难度很大。在安装时,除用100吨吊车进行吊装,还要用25吨吊车辅助安装。在钢管加工时,他们专门在工地现场组建加工车间,就地卷管、就地焊接,保证了工期。

  1号隧洞全长6050米,洞内不仅岩石破碎、渗水多,更因遇地热层导致洞内温度高,掌子面温度达30多摄氏度,冬天时跟洞外的温差达50多摄氏度,施工条件极为恶劣。为了保证隧洞施工质量、进度与安全,项目部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方法和有轨出渣的方式,解决了一道道难题,1号隧洞于2017年5月8日贯通。

  由于工期紧,项目部人员经常加班,端午节、中秋等节假日都奋战在施工现场。由于工地离县城有20多千米,为了方便职工妻子、孩子来工地探亲,项目部特意设置了一间屋子。

  建前二标段的施工单位是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项目经理李彦平说,他们承担3号隧洞长达6338米,是整条干渠中最长的隧洞,掌子面温度近40摄氏度,衣服都可以拧出水来。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经常要连续打钻十几个小时,非常艰苦。工人们大都家在兰州,一两个月回不了一次家,工期最紧张的2018年,曾连续半年都没有回家。

  青海省水利厅厅长张世丰在通水仪式上说,治青理政,水为大政,工程的通水使涓涓黄河清流成为滋润大地、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工程也要以通水为新的起点,深刻领会习近平治水兴水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中央新时代治水方针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水利发展谋长远、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要求,全力续写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后半篇文章。

  也就是说,建设者刚刚放下的那颗心又要提起来,要为拉西瓦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继续付出心血和汗水。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