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标题头条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打造绿色有机的“天峻样本”
——打造“高地”建设“四地”蹲点调研之十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多钧 刘程锦 殷之皓    发布时间:2022-08-25 07:52    编辑:童洋

散落在草原的牦牛藏羊。天峻宣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清晨,迎着朝阳,踏着甘露,吉措扎西唱着悠扬的牧歌,赶着羊群向草原深处走去。渐渐地,吉措扎西和羊群的身影消失在草原尽头。

  吉措扎西,57岁,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新源镇梅陇村,全家五口人,大女儿在县城当老师,二女儿在团州委上班,三女儿是一名辅警。原本可以在县城养老,安享晚年,但吉措扎西和老伴选择居住在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梅陇村放牧点,与牛羊为伴。

  “与牛羊打了半辈子交道,离开牧区,看不见牛羊,心里空荡荡的。如今,全县上下正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我还可以为村里生态畜牧业做点事。”曾经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吉措扎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牧人,放牧的母羊群,每年羊羔的成活率都保持在80%以上。

  吉措扎西放牧的母羊群数量,在天峻县来说不算什么,但正因为天峻县有成百上千个“吉措扎西”,他们为天峻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草原牧场。天峻宣供图

  天峻县,因境内天峻山而得名。这里山峦起伏,牧草丰美,牛羊肥壮,全县草场总面积257.3万公顷,全县牲畜年存栏近百万头只,年产牛羊肉7449吨,是青海省重要的生态畜牧业基地。

  曾经,天峻县的煤炭产业享誉省内外,煤炭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命脉产业,辉煌无限,传统畜牧业黯淡无光。

  如今,天峻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资源禀赋,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畜牧稳县”的战略,以牦牛、藏羊特色产业为支点,撬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建设迈上新台阶。

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天峻宣供图

  夯实畜牧业发展之源

  ——借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契机,天峻县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藏羊牦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天峻藏羊”“天峻牦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天峻县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作为海西州唯一的纯牧业县,天峻藏羊、天峻牦牛享誉省内外,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县10个乡镇的草场牛羊完成了有机认证。冷鲜牦牛肉和藏羊肉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20种牛羊肉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产业结构单一,牛羊养殖高效化、标准化、工厂化程度偏低,养殖主体多且规模小,有些甚至空壳运行,一系列因素导致天峻牛羊肉声名在外,消费者却很难吃到天峻牛羊肉。

  针对短板不足,天峻县通过股份制改造和推广高效养殖技术,有效弥补了短板。梅陇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是天峻县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成功典范。

  梅陇村位于新源镇东部布哈河北岸,全村草场面积8666.7公顷,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纯牧业村,全村共90户255人。

  记者走进梅陇村村史馆,一张张照片、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物,展示出这个村子的不同凡响。

  早在2008年,梅陇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动员牧户以草场承包经营权、牲畜折价入股,实行统一经营、利益共享的集体发展模式,实现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在生态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村党支部发现草场面积少,直接导致牲畜总量小,合作社成员增收缓慢。

  经过10年发展,合作社有了一定的积累,村党支部将发展目光瞄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县城开火锅店,在西宁市区购置商铺、开设宾馆,聘请专业经营团队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1年,梅陇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成为天峻县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子。

  梅陇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打破传统放牧方式,引发思想观念大转变。

  传统牧业,草膘牛羊只放牧,不会补饲补料,畜棚也是最原始的围栏,没有任何保温保暖措施。如此一来,高寒气候环境下,羔羊成活率降低,冬春季牛羊掉膘严重,种畜近亲繁殖,品种退化,夏季几乎不出栏,只能等到秋季。

  梅陇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将草场划分成四季牧场,优化种群结构,推进种畜串换,兴建保暖畜棚,适当补饲补料。

  天峻生态畜牧产业“梅陇”模式,走出了一条高原畜牧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也为畜牧业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天峻县针对各村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参差不齐,甚至有空壳运行的问题,借鉴梅陇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模式,以全县62个村为单位,改制为股份制合作社,成立天峻县玉舟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生态畜牧业持续向好,天峻县省级有机绿色生态畜牧业产业园已获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全力推进。预计到2025年,天峻县有机生态牧场达到10家,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5个,有机溯源认证牦牛5万头,藏羊20万只以上,牦牛肉、藏羊肉产量分别达到6000吨和3000吨。

  遍布于天峻县各村的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是天峻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的力量之源,源头充沛,保证了重点示范县越走越远。

挤牛奶。天峻宣供图

  延长牛羊肉产业之链

  ——天峻县整合涉农资金和乡村振兴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探索“政府+社会+合作社+牧民”的发展模式,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重点以畜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牛羊肉精深加工,积极推进万(头)只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延长牛羊肉产业链

  对于天峻县而言,牲畜存栏近百万头只,如此体量放在全省,算得上是畜牧业大县。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活畜流向省内外市场,影响本土牛羊肉屠宰、精深加工、销售企业发展,不利于牛羊肉品牌的塑造。

  青海湖源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天峻县唯一的农牧业省级龙头企业,是牛羊肉屠宰及精深加工产业融合的示范点,企业本应有丰富的资源,发展应该顺风顺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公司总经理武海晶,早年在天峻县经营煤炭生意。2010年,天峻县将发展的重心从煤炭为主的第二产业转移到生态畜牧业,武海晶看准当地畜牧业禀赋,转型成立了青海湖源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设计年屠宰加工能力为羊40万只、牛5万头,预计年屠宰牲畜量虽然达不到上限,起码能达到加工能力的一半。事实却是公司正式运营至今,屠宰量逐年下滑,最多的一年只屠宰了7万只羊、1万头牛。

  2021年,屠宰量为1万只羊和3000头牛,盈利13万元。这样的效益对于一个农牧业龙头企业来说,微乎其微。

  这也是让武海晶最头疼的事情,天峻的牛羊肉走向外地市场,溢价能达到20%,而且需求量很大,始终供不应求。

  一方面,这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养殖大户或者合作社,每年牛羊集中出栏在九月份左右。

  另外一方面,就是“截胡”,省内外牛羊肉加工企业直接上门,从牧民或合作社手中购买活畜。对于牧民来说,将活畜交到收购商手中,省了不少麻烦。

  细究原因,天峻县偌大的一个生态畜牧业大县,具备屠宰加工销售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可选择性不强。很多小作坊小企业即便具备屠宰能力,但缺少相应的资质,牛羊肉只能在县域内销售。

  据统计,每年从天峻县运走的活畜,羊的数量在16万只左右,牛的数量在1.5万头上下,这对本土牛羊肉屠宰加工企业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政府层面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曾想了一些办法,如牧民和合作社只要将牛羊交到当地的屠宰企业进行屠宰加工,每斤牛羊肉补贴1元钱,“截胡”的情况虽有好转,但这项举措两三年后因县政府财政紧张就终止了。

  今年,天峻县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的创建机遇,整合乡村振兴扶持资金,打造了千只藏羊和千头牦牛基地各2个,交付给运行状况良好的合作社经营,合作社与企业签订牛羊收购屠宰加工销售协议,实现养殖户与企业共赢。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的建设,让武海晶看到了曙光,坚定了将天峻牛羊肉销往全国各地的信心。在政府的支持下,青海湖源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实力强劲的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吸收乡村振兴扶持资金2700万元,打造万只藏羊养殖基地,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延伸牛羊肉产业链,提升牛羊肉附加值。

  目前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海西州支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项目向天峻县倾斜,天峻县将生态畜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畜牧业产业发展。

包装。摄影:张多钧

  培育乳制品之基

  ——天峻县立足有机农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奶制品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附加值,采取分点收购、集中加工、统一销售的模式,建立了一整套畜产品加工生产体系,放大农畜产品输出的辐射效应

  乳制品是畜牧业延伸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外市场,时常能听到青海的牛羊肉如何好,却很少听说青海的牛奶和酸奶。

  就目前青海省市场而言,群众认可度高的牛奶和酸奶有“天露”和“小西牛”,乳制品品牌效应有待提升。

  青海省打造以牦牛藏羊为主体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阵地在青南牧区,青南牧区的一个州、县牲畜动辄上百万元,却没有打造出一个叫得响的乳制品品牌,乳制品只在当地市场销售,这究竟是为何?带着问题,我们探访了天峻县织合玛乡达尔那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

  达尔那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2014年成立,49户牧民入股,整合1500头牛,2000只羊,9333.3公顷的草场。

  合作社成立之初,大家都没经验,合作社的管理也不规范,还是按传统模式经营,一年下来虽有效益但不明显。

  后来,合作社理事长尕给加借鉴梅陇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将合作社牛羊草山按照特定比例折合成股份,利用4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修建改进了牛羊畜棚,聘请了专业的会计管理合作社资金,放牧、挤牛奶、剪羊毛等工作岗位也都安排了专门人员……这些办法极大提高了股东的积极性。

  2021年,合作社收入达到了350万元,其中,牛奶和酸奶的销售达到了90万元。仅乳制品一项收入,放眼天峻县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寥寥无几。

  “对于牧区而言,挤牛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雇人成本高,牦牛奶产量低。如果雇人挤牛奶,甚至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尕给加解释。

  达尔那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之所以会盈利,是因为合作社将母牛划分为25个群体,分给合作社25户牧民养殖,每户牧民每天向合作社上交12公斤牛奶,溢出部分作为牧民收益。化整为零,一方面缓解了挤牛奶的压力,每户牧民家的女主人可单独完成,另一方面刺激养殖户的积极性。

  合作社将收上来的牛奶运往县城的乳制品销售点进行销售。天峻雪域阿米章格尔糌粑商贸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销售点。销售点每天卖出的150公斤牦牛奶,一半来自自家经营的合作社,另外一半则来自其他合作社放在店里代销。

  天峻县有很多类似的销售点,总的来说,这样的销售点还是好的,起码有固定店铺。还有很多摆摊销售,牦牛奶和酸奶装在白色桶里,没有任何产品信息,这样的产品不可能走向更广更高端的销售平台。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从大环境来说,整个天峻县没有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很多是自产自销小作坊的生产加工模式。当地群众或是上班族,走亲访友时会带一两桶牦牛奶和酸奶,但因存放时间限制,牦牛奶和酸奶走出县域的量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对于合作社而言,挤牛奶人工成本高,即便挤了牦牛奶,销售也是难题,只挤少量的牦牛奶自给自足,有些小牛犊两三岁时还在吃奶。

  天峻县政府意识到乳制品的重要性,将乳制品纳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要部分,实施乳制品加工基地及奶站建设项目。

  针对短板缺陷,今年,天峻县重点布局,整合乡村振兴资金1800万元,在全县牧业乡镇设立了8个奶站,集中收购乡镇所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牦牛奶,从根本上打消牧民群众牦牛奶销售渠道的问题。

  同时,打造天峻县乳制品加工基地,引进省内外优势企业,建成乳制品加工厂,推进乳制品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打造“天峻牦牛奶”品牌。

  我们也坚信,用不了几年,天峻县乳制品将会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转变为“天下谁人不识君”。

  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天峻县将立足现有的生态畜牧业一产基础优势,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态畜牧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农牧民从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主动融入产业“四地”建设。

  采访手记: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今年4月份,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被确定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重点示范县之一。

  对于天峻县而言,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天峻县作为青海重要的牧业大县,畜牧业底蕴深厚,借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春风,天峻县牦牛藏羊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一二三产融合将迈上新台阶。

  机遇固然存在,挑战也不容小觑。过去很多年里,天峻县畜牧业作为基础产业,发展不温不火,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品质提升与品牌培育滞后,天峻牛羊肉很难走向更高端的市场。

  天峻县如何积极融入“四地”建设,乘势而上,抓住牦牛藏羊这个关键,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建设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首先,需要解决的难点就是畜牧业产业结构升级,这既能解决质的短板,又能解决量的不足。对牦牛产业而言,需要加强天峻牦牛本品种选育及野血牦牛提纯复壮,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落实养殖、屠宰、加工、冷链及包装标准化,推广“三增三适”技术,提升规模化养殖比例。对藏羊产业而言,要提高天峻藏羊的良种率,优化种群结构,主推高效养殖技术,增强规模化养殖能力,提升绿色有机产品加工能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其次,要破解被“截胡”的难题,把牛羊肉牢牢掌握在本土企业手中,以此壮大天峻牛羊肉的品牌影响力。从政府层面而言,除推动传统畜牧业产业结构升级之外,应争取更多的有利政策,让利于民,引导牧民群众将活畜交到当地的屠宰加工企业,引进牛羊屠宰加工销售企业,形成市场竞争。从企业层面来说,一方面要主动出击,寻求合作伙伴,保障牦牛藏羊全年供应不间断,保障全季节供应牛羊肉;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生态有机牧场,或者与实力强劲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享机制。

  天峻牦牛藏羊的优势并不在量,绿色有机才是卖点。这就注定了天峻牛羊肉走的路必定是高端市场,必定要延伸牛羊肉产业链,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张多钧)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