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苏青相拥 共赴“大美青海”的文旅之约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 万玛加 王雯静 李春剑    发布时间: 2023-04-19 16:36    编辑: 李娜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江苏与青海,共饮一江水,一直以来,对口支援工作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稳步前行。溯流而上,江苏援青干部更懂得三江源头的美,也更迫切地想将这种美介绍给世界。借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的东风,苏青携手,正在与世界共赴“大美青海”的文旅之约。

  溯源而上为生态旅游带来“江苏方案”

  海南藏族自治州,因青海湖坐落南边而得名,雪山纯净、河湖清澈、牧草茵绿、民风淳朴,是一个多个民族和谐共生、多元文化包容交汇的地方,素有“海藏通衢”“圣洁海南”之称,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就在倒淌河留下了凄美的故事。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海南州确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江苏作为对口援青与东西部协作的重要省份,为了让海南的旅游“活”起来,来自文化旅游大省的江苏援青干部们开启了“江苏思维”。

  “虽然江苏水乡与海南地域风格迥异,但文旅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却是一致的。比如贵德,是海南州的“旅游重镇”。就有着自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推动贵德文旅产业的发展,东西部协作给出了“江苏方案”:组建国有文旅产业投资公司,推动文旅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文旅产业协会,促进同业合作和产业协作;建设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构建文旅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连锁品牌引进,形成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打造旅游电商平台,提升智慧旅游能级。

  短短几年间,这些对策建议都在贵德一一得到了实现:公司盈利了,协会运转了,中心使用了,金陵饭店入驻了,同程OTA合作了。

  江苏省与海南州的文旅携手,还体现在市场的合作上。江苏省指挥部牵头协调江苏舜天旅游、江苏国旅全面与海南州开展旅游组团合作。扬州工作组组织旅游协会组团赴贵南签订旅游开发合作协议,打造首个精品订制旅游路线产品,在中青旅网站和扬州旅行社同步发布推广。盐城市在丹顶鹤文化艺术节上推出了同德旅游专场推介。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小洋口旅游度假区与贵德县实行门票互免政策。江苏卫视对海南州黄河旅游文化节、贵德梨花电商节进行了全程网络带货直播。“江苏市场”拓展了海南旅游的新空间。

  如今,对口支援与东西部协作,不再局限于开发一个景区或一条旅游线路,而是提供更加优质的方案,让发展更可持续。江苏与青海的携手,早已注入了更多的思考与探索,越来越多的成熟经验避免了“水土不服”、实现了落地开花。

  优势互补为青海美景装上“江苏引擎”

  马驿新村位于海东市平安区城区东北处,隶属于平安街道办事处管理,托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多年来,这里逐步形成了小规模农家乐餐饮集散地。但是,经过多年的运营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逐步显现,也影响着农家乐经营收入下降。

  近年来,随着深入贯彻中央、苏青两省关于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决策部署要求,通过协作资金的支持,委托隶属于平安区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平安区圣旅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织实施马驿新村风貌改造与提升项目,进一步壮大了乡村旅游业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现在的马驿新村在平安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地方特色美食为中心的餐饮集散地,每逢节假日,慕名而来的食客围坐一起静享美味后,在村巷里漫步游走,成为平安的又一道靓丽风景。同时,滨河路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并进,乘坐高铁或高客的乘客,透过车窗向北望去,便会看见农家小院布局美观大方,周边环境舒适,花卉竞相吐艳,既有现代气息,也不乏田园之趣。

  目前,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的助力,现已形成了以河湟家宴、柴火鸡、牛头宴等为代表的农家乐和各类小吃经营户120家,吸引着省城西宁和周边县区游客的青睐,同时也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产业品牌。

  2021年以来,平安区紧紧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把纵深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引擎,借力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建设莲花山冰雪大世界项目冬季旅游项目,打造了集游客服务中心、旅居车营位、特色住宿、车辆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首个景区无障碍连通、“一车游遍青海”的自驾车集散地,成为平安区乃至全青海省自驾游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把做特做优乡村餐饮集聚区资源品质。

  以“青海所需、江苏所能”为原则,围绕青海“四地建设”总目标,苏青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把补齐乡村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培育文旅产业发展作为助力青海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有效渠道,以“小引擎”促进大发展。

  牵手相伴为高原文化插上“江苏翅膀”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128条“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西宁市湟中区1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精品”。路线从湟中区鲁沙尔镇出发,带领游客体验非遗文化传承,走进万亩油菜花海。

  带着对诗与远方的向往,走进鲁沙尔镇阳坡村产业园,“叮叮当当”敲击银器的声音传入耳畔。“江苏青海协作阳坡村铜银器加工扶贫车间”醒目的几个大字,在冬日暖阳照射下熠熠生辉。

  “青海银铜器看湟中,湟中银铜器看阳坡。”这里的银铜器加工工艺已有百年历史,在银铜器加工行业内还流传着“青海银铜器看湟中,湟中银铜器看阳坡”的美誉。银铜器加工噪音大,过度分散,村党支部决定建立银铜器加工基地,既解决村民需要,还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此时,江苏东西部协作伸出援手,实施鲁沙尔镇阳坡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产业项目,聚力打造鲁沙尔镇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产业基地,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把有特色的加工户集中起来,不但要展示他们精湛的技艺,还要让他们带动更多手艺人。”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产业园负责人王富邦介绍,现在这里已经形成了合作社+加工户+农户的方式,银铜器加工产业发展健康持续。

  无论是到江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活动,还是在青海本地助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苏青协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文化交往交流。苏青两省心手相依,共同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插上腾飞的翅膀。

  西宁、南京两市文旅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无锡市在每个协作县都培育了1至2个乡村旅游基地,两地联合举办《太湖情·湟水意》交流展演,中国土族大型歌舞剧《彩虹部落》在无锡成功上演,南京市着力培育“牵手相伴·共同绽放”民族团结品牌……苏青在文旅领域全方位的携手,正向世界发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青海邀请函。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