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  /  图片头条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宁——写在六五环境日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樊娅楠    发布时间:2023-06-05 08:28    编辑:何继红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又是一年世界环境日,初夏的西宁,总会给人带来特别的期待。

  从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再到坚定不移扛牢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门户、共同守护“中华水塔”重大政治责任……

  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绿色”行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生态故事,串联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模样,美丽西宁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成果的“回应”令人欣喜——

  今年一季度,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83天,优良率为92.2%,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紧密衔接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谋划储备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68个,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及西宁市25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扎实有效推进助企暖企春风行动走深走实。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肩负着履行好生态文明建设辐射示范、服务全省重任的西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大要”,聚力生态环境保护,守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大后方,切实增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宁,让西宁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景色更秀丽。

  尊重自然 美丽图景不断“焕新”

  湛蓝的天空下,北川河湿地公园流水潺潺,一只只水鸟竞相栖息,游人拍着照片,发着“朋友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被定格在镜头中。

  深入推进北方清洁取暖城市项目,完成1.14万户群众“煤改气”惠民工程,持续开展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发放375.8万元补贴资金审核受理老旧车辆151台。

  进一步加强湟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累计检查涉水企业224家,出动537人次。

  开展西宁市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扎实推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2022年度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为100%,耕地安全利用率98%以上。

  核算并报省生态环境厅认定青海兴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日处理400吨固体尾矿资源再生建设项目重金属减排量。

  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西宁市新污染物治理分工方案》……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西宁致力于以高水平生态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融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全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美丽西宁的图景不断“焕新”。

  “天蓝地绿水清景色新,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生活在西宁的我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福祉。”说起尊重自然,市民李璇点赞道。

  顺应自然 探索建设西宁实践

  “同学们,要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宜居,就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划理念建设。今天大家都是‘小小规划师’,我们要如何在这幅图上合理排布公园、住宅、道路、工业区、商业区等区域呢?”在前不久西宁市中小学生生态保护教育互动体验中, 教师赵文英抛出问题后,学生们纷纷用手指轻触屏幕开始建设自己心中的城市。

  今年4月,甘河工业园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称号。与此同时,西宁跻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企业、园区越来越多。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于西宁而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成为必答题。

  西宁推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在“双碳”行动中先行先试——

  争取到位生态环境专项资金1.79亿元,加快推进湟源县塔湾河流域、大通县北川河(极乐至塔尔段)重要支流生态修复工程和城西区水槽沟水环境治理项目。

  对接甘河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谋划上报招商引资项目1个。

  降碳、减污、调整经济结构,西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西宁实践。

  保护自然 为子孙谋、为长远计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人民的期待。“动真格、办实事,把我们反映的问题当成大事来办,我要为他们点赞!”“投诉查处速度快,办事效率高,不仅着眼全局,也心系群众小事,务实利民,雷厉风行,点赞!”“为督察整改叫好!噪声污染没了,我们心情也舒畅了。”

  ……

  充分发挥“12345”市政府公开热线、“12369”生态环保举报电话、市生态环境局门户网站作用,畅通生态环保信访渠道,严格落实24小时环境信访和应急值班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受理、交办、查处各类环境污染投诉举报案件。2021 年以来,办理信访举报案件1374件,信访办结率 100%,切实维护群众环境保护权益,及时化解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矛盾纠纷。

  为了给城市降噪,西宁市精准施策、精细管理,不仅专注于治理噪声的直接来源,也在间接降噪的各项措施上下功夫。“去年西宁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0.6分贝,较2021年下降2.5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较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3.3%,夜间达标率为100%,与2021年相比,分别提高了3.3%和11.7%。道路交通噪声较2021年下降1.0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奔着问题去,带着责任去,为子孙谋、为长远计,一批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社会各界对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明显增强。

  敢为善为 提升含绿量含金量

  前不久,市生态环境局主动服务,细化措施,全面提高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效率。组织多名省内外专家,在确保技术评估工作质量前提下,优先对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和甘河工业园区10余个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技术评估,助推项目加快落地。

  “怎样有效节能降耗”“如何开展自行监测”……在连日来的精准对接靠前服务中,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第一时间成立帮扶小组,前往联点帮扶企业,帮助其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保问题。

  锚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尊企重企,今年以来,生态环保助企暖企春风徐徐,吹遍高原古城大地。

  规范细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程序,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3个,网上公开率达到100%。建立青海省重大投资项目环评管理台账,28个省级重大投资项目环评中26个建设项目取得环评批复。安排84名助企联络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累计上报问题90条,已办结72条,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美丽”改革,让企业家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部门爱护企业家的鲜明态度。

  “来西宁创业这么多年,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西宁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尤其是环评手续办理,不仅压缩了办理时长,还有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指导,让我们特别温暖,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南川工业园区一企业负责人表示。

  走在前、作表率,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西宁敢为善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有效推进助企暖企春风行动走深走实,以高质量发展兑现着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承诺,推动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

  山水相融、蓝绿相映,当蓝天白云持续展现,当绿色版图不断扩展,当野生动物悄然成为人类的“邻居”,当绿色经济加快发展,当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高原古城大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生动铺展。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