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标题头条
城市“绿值”不断增长 居民乐享“绿色”生活
——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②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庆玲
发布时间:2023-08-24 07:57:00
编辑:何继红
航拍乐都,一座绿意盎然的城市。乐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绿化,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8月18日,记者跟随海东市乐都区墩顶山林场场长权永龙,来到位于乐都主城区南部的墩顶山深处。

  站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树木阶梯式在山坡上傲然挺立,平均高达5米的红沙柳焕发着勃勃生机,柠条等灌木牢牢扎根土地,除了山顶和断崖处有小块裸露土地,其余山体都被近半米高的杂草遮挡地严严实实。绿色掩映中,乐都区主城区清晰可见。

  “目之所及,以前基本都是光秃秃的,别说树了,连草都没有几棵。一到春秋季节,满城区都是从南北两山刮下来的土和沙子,空气质量特别差。”回想起以前的荒山,再对比如今绿油油的山野,权永龙欣慰地说。

  植绿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荒山变绿要从10年前说起。2013年海东撤地设市,就在那一年,为建设海东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海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四县(区)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

  作为海东市南北山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乐都区南北两山绿化工程东起老鸦峡,西至乐都区高店镇湾子村,东西全长47公里,项目区总面积达2.07万公顷。

  2014年4月,乐都区南北山绿化工程开始造林整地;8月底,道路配套项目共开挖道路65.6公里,铺设砂石路面65.6公里;9月,水利配套项目自流区和提灌区建设全部完工。截至当年11月15日,共完成造林近680公顷,栽植各类苗木170万株。

  “山势陡峭、地形破碎,南山基本是大白土,北山基本是红土壤,这两种土都不适宜植被扎根生长,这些都给我们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植被成活率带来很大困难。但我们通过因地制宜、科学造林,还是逐渐征服了南北山。”权永龙说。

  从2014年起,一年春秋两季的植树造林,让乐都区南北山遍地生绿。以国土绿化为重点,乐都区持续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抢抓春季造林有利时机,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截至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末的32%提高到了目前的41.02%,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016年的22.4%提高到现在的45.43%。

  正所谓“三分栽七分管”,城市“绿值”不断增长,如何才能呵护好不断扩大的城市绿色空间?乐都区实施南北两山绿化养护工程,并于2016年成立墩顶山林场,对主城区南北两侧造林移交地进行养护。

  墩顶山林场职工张东炫介绍,林场养护总面积为约0.25万公顷,主要养护内容包括补植补栽、水平沟及鱼鳞坑清理、灌溉、水利设施维护、养护区内道路维修、防火等。

  山路崎岖、路况复杂、反反复复地走回头路,一条长达30多公里的养护工程巡视路线,张东炫几乎每天都要走一遍。哪里的苗木成活率高、哪里的鱼鳞坑需要补休、哪里是重点防火区,他都烂熟于心。张东炫说:“如今看到荒山变绿,特别欣慰,特别有成就感。”

  如果说南北山绿化工程是乐都区生态环保的“面子”,那么城市里的公园绿地等建设就是“里子”,“面子”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里子”的建设发展。

  初秋时节,行走乐都区主城区街头,随处可见绿树婆娑、碧水荡漾,湿地公园、绿色廊道、休闲公园交相辉映,在山水之间建设的绿色碳库,行走其间,感觉人在景中走,更在画中游。

  乐都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马雪峰介绍,“2016年,乐都区建成区绿地面积为221.8万平方米,到2022年底已达到76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0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5.29平方米。”

  “我是土生土长的乐都人,现如今乐都变漂亮了,尤其是大规模绿化后,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几分钟就能到小绿地,十来分钟就能到大公园去休闲、锻炼和打卡,整个城市的湿度增加,生活更适宜了。”家住乐都区百和锦庭小区的张玲说。

  随着乐都区南北山绿化工程续十年的持续推进,实实在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让居民推窗见景、出门见绿,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陈刚主持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 陈刚致辞 吴晓军主持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举行
三江源国家公园"弹性管理"开启自然保护管理新篇章
关于第三届青海省改革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的公告
省人社厅关于防范职称评审诈骗的提醒
西宁市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
西宁市发布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典型案例
24H热点
凝心铸魂激发新斗志 担当实干踏上新征程
【整改进行时】狠抓落实,高标准刷新整改“进度条”
第二届全国镁资源利用学术会议在海西召开
省委网信办:强化作风建设 助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经济聚焦】“融”活小微企业 “贷”动乡村振兴
三江源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回升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拉觉悟生态教育站
七月757.42万人次畅游大美青海
【经济走笔】“政银担”联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教育厅安排部署2023年秋季开学工作
热点图片
芦花乡里麦穗香
芦花乡里麦穗香
大通“8·18”山洪灾害受灾群众选新居
大通“8·18”山洪灾...
玉珠峰下遇险,两牧民紧急救援
玉珠峰下遇险,两牧...
走进丹噶尔,揭开古城神秘面纱
走进丹噶尔,揭开古...
西宁市10对新人共办低碳简约集体婚礼
西宁市10对新人共办...
三江源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回升
三江源国家一级野生...
【三江源小百科】尕朵觉悟
【三江源小百科】尕...
“融”活小微企业 “贷”动乡村振兴
“融”活小微企业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城市“绿值”不断增长 居民乐享“绿色”生活
——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②

青海日报
2023-08-24 07:5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城市“绿值”不断增长 居民乐享“绿色”生活
——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②

青海日报
2023-08-24 07:5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城市“绿值”不断增长 居民乐享“绿色”生活
——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②

  • 2023-08-24 07:57:00
  • 来源:青海日报
航拍乐都,一座绿意盎然的城市。乐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绿化,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8月18日,记者跟随海东市乐都区墩顶山林场场长权永龙,来到位于乐都主城区南部的墩顶山深处。

  站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树木阶梯式在山坡上傲然挺立,平均高达5米的红沙柳焕发着勃勃生机,柠条等灌木牢牢扎根土地,除了山顶和断崖处有小块裸露土地,其余山体都被近半米高的杂草遮挡地严严实实。绿色掩映中,乐都区主城区清晰可见。

  “目之所及,以前基本都是光秃秃的,别说树了,连草都没有几棵。一到春秋季节,满城区都是从南北两山刮下来的土和沙子,空气质量特别差。”回想起以前的荒山,再对比如今绿油油的山野,权永龙欣慰地说。

  植绿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荒山变绿要从10年前说起。2013年海东撤地设市,就在那一年,为建设海东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海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四县(区)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

  作为海东市南北山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乐都区南北两山绿化工程东起老鸦峡,西至乐都区高店镇湾子村,东西全长47公里,项目区总面积达2.07万公顷。

  2014年4月,乐都区南北山绿化工程开始造林整地;8月底,道路配套项目共开挖道路65.6公里,铺设砂石路面65.6公里;9月,水利配套项目自流区和提灌区建设全部完工。截至当年11月15日,共完成造林近680公顷,栽植各类苗木170万株。

  “山势陡峭、地形破碎,南山基本是大白土,北山基本是红土壤,这两种土都不适宜植被扎根生长,这些都给我们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植被成活率带来很大困难。但我们通过因地制宜、科学造林,还是逐渐征服了南北山。”权永龙说。

  从2014年起,一年春秋两季的植树造林,让乐都区南北山遍地生绿。以国土绿化为重点,乐都区持续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抢抓春季造林有利时机,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截至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末的32%提高到了目前的41.02%,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016年的22.4%提高到现在的45.43%。

  正所谓“三分栽七分管”,城市“绿值”不断增长,如何才能呵护好不断扩大的城市绿色空间?乐都区实施南北两山绿化养护工程,并于2016年成立墩顶山林场,对主城区南北两侧造林移交地进行养护。

  墩顶山林场职工张东炫介绍,林场养护总面积为约0.25万公顷,主要养护内容包括补植补栽、水平沟及鱼鳞坑清理、灌溉、水利设施维护、养护区内道路维修、防火等。

  山路崎岖、路况复杂、反反复复地走回头路,一条长达30多公里的养护工程巡视路线,张东炫几乎每天都要走一遍。哪里的苗木成活率高、哪里的鱼鳞坑需要补休、哪里是重点防火区,他都烂熟于心。张东炫说:“如今看到荒山变绿,特别欣慰,特别有成就感。”

  如果说南北山绿化工程是乐都区生态环保的“面子”,那么城市里的公园绿地等建设就是“里子”,“面子”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里子”的建设发展。

  初秋时节,行走乐都区主城区街头,随处可见绿树婆娑、碧水荡漾,湿地公园、绿色廊道、休闲公园交相辉映,在山水之间建设的绿色碳库,行走其间,感觉人在景中走,更在画中游。

  乐都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马雪峰介绍,“2016年,乐都区建成区绿地面积为221.8万平方米,到2022年底已达到76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0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5.29平方米。”

  “我是土生土长的乐都人,现如今乐都变漂亮了,尤其是大规模绿化后,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几分钟就能到小绿地,十来分钟就能到大公园去休闲、锻炼和打卡,整个城市的湿度增加,生活更适宜了。”家住乐都区百和锦庭小区的张玲说。

  随着乐都区南北山绿化工程续十年的持续推进,实实在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让居民推窗见景、出门见绿,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

作者 李庆玲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