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9月18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循环农业粮油加工坊内一派忙碌景象,一排整齐的机器开足马力将一颗颗饱满的麦子磨成白花花的面粉,身着“仁达农业”蓝色制服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将磨出的面粉装袋、封口、码齐。
“前几天,我们刚把合作社种的小麦收割掉,今天又和社员们在这里摆弄磨面的机器,忙是忙了点,但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让大家在家门口有钱挣、有饭吃,心里还是很高兴的。”郭勒木德镇红柳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善观察着磨面机的运行情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8月,在乡村振兴政策帮扶下,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在原有蔬菜、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先后开办了粮油加工坊和农产品直销店,从原来单一的种植模式向农产品加工、销售方向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给村民带来就业、增收等实实在在的实惠。
“现在村集体产业越来越多,我们合作社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用不着再出门打工了。”37岁的村民刘国虎一边照看着磨面机,一边向记者介绍说,在村里合作社工作了四年多,除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能保障家里生活外,还能照顾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对目前的生活十分满意。
为了粮油加工坊和农产品直销店顺利运营,红柳村在年初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新疆引进了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黑小麦,通过沙地改良增种了26.6公顷小麦和13.3公顷油菜,调整蔬菜大棚内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购置生产运营所需的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在合作社工作,一个月收入7000多元,看着村里发展越来越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苏生英说。
眼下,红柳村仁达合作社蔬菜大棚生产的黄瓜、菜瓜、辣椒、西红柿、茄子等农产品被直接运送到自家的农产品直销店进行销售,因为品质新鲜、价格便宜,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合作社种植的小麦经过收割、晾晒被装入编织袋储存起来,后期将在村里的粮油加工坊磨成面粉进行销售,粮油加工坊还将为附近的村民提供服务,增加收入。
“红柳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从小吃一条街、蔬菜基地到粮油加工坊、农产品直销店的建设,都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李国善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红柳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