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员黄得梅为群众放映电影。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李师傅、黄师傅,你们来了吗?”一声亲切的问候声传来。两位老人正在家门前晒刚收的麦子,一看见青海惠民农牧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乐都放映队的放映员李永祥和黄得梅,立马放下手里的活跑来寒暄。
从乐都城区出发,汽车在山路上不断地盘旋,用了近一个小时,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吴家洼村终于映入了眼帘。打麦场上,一块银幕、一台放映机、一组音响,放映员熟练地操作着。夜幕渐渐降临,十几个村民或坐、或蹲、或站,火热地唠着家常。随着音箱中传来的音乐,几个村民跳起了锅庄。打麦场上的村民越来越多,十分钟后,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放映,吴家洼村的夜晚瞬间被点亮了。
2008年,农村公益电影正式进入乐都。15年来,电影放映队员们的足迹踏遍了乐都的354个行政村,让一部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影片与农民群众月月相见。15年来,海东市乐都区的放映工作亮点纷呈,青海惠民农牧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常元说:从2018年以来,乐都区年均观影人数25万人左右,位居全省各区、县里首位;他们探索出的十几名放映员集中放映的方式,既保障了放映员的人身安全,也使农村电影放映事半功倍;乐都创建的“电影超市”模式,不断丰富着电影资源;他们常年坚持把电影送到乡村,让农民群众通过看电影学到了文化技术,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
“我们提供的电影资源,不但丰富而且新鲜。”青海惠民农牧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拉太才让说。
截至2023年7月,乐都放映队的影片供应数量已达到3600余部。15年里,乐都区农村公益电影供应影片数量每年增加300到400部,放映影片类型涉及方方面面,有《高原土豆栽培技术》《大棚蔬菜巧用肥》等科教片,《雄狮少年》《大鱼海棠》等动画片,《最后一公里》《脱贫路上的好支书》等脱贫攻坚片,还有《国家公园》《德令哈之夜》等本地电影,《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廉政风云》等一主旋律影片,更有最近院线还在上映的《长空之王》《长安三万里》等新影片,在丰富片源、精准投放、紧跟影院放映、实现标准化放映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同时,乐都放映队还积极推进“菜单式选片”和“订单式服务”,不断为农民群众观赏电影大片提供便利。乐都电影放映队队长黄得梅说:“农民群众大多不识字,放电影之余,我们就自己列一些电影菜单,给他们介绍介绍剧情,让他们选择。观众提出有自己想看的其他电影,我们就去电影数字交易平台下载,电影库里没有的,就在平台上下订单,过几天就能放给大家看了。”“菜单式选片”和“订单式服务”,一改过去那种“我放什么你看什么”的电影放映模式,及时掌握农民的文化需求,把一道道冒着热气、群众喜爱的精神大餐端上了餐桌,让群众拥有了观影的自主权,也让公益电影的放映更加贴合群众的需要。
二
乐都区有16名放映员(其中包括6名女放映队员),每一名放映员就是一个放映队。这16支放映队,要按照划分好的区域独自去完成规定区域内“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工作任务。但乐都的大部分地区群众居住较为分散,有时候去较远的乡村放一次电影需要往返一百多公里,再加上很多地方山大沟深,导航根本派不上用场,放映员们经常蒙头转向,几十公里的盘山路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要是遇上雨雪天,不是进不了村子,就是进去了出不来。要是晚上车子坏在偏僻荒凉的山路上,放映员还要面对恐惧和寒冷。
面对这样的困境,2016年,乐都放映队想出了切实可行而且高效的办法:集中放映。每次选择一个乡镇,把放映员们分散到这个乡镇的各村,放完电影再一同回去,这样可以相互照应,也能高效完成放映任务,与乡镇和各村协调起工作来也更加方便。
“16个放映员集中放映,一晚上就能为一个乡的16个村子同时放映电影,而且结伴同行,我们女放映员就安心了。”乐都区放映员王军梅说。
“在全省251支流动放映队中,乐都区的集中放映方式是独一份的,实现了高效放映,的确值得点赞。”拉太才让说。
青海惠民农牧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也十分注重保障电影放映员的安全和提高他们的放映技能,公司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技术、安全、责任意识培训,保证放映员业务能力高;层层审核每一部影片内容,保证影片质量佳;每年统一购买人生意外保险,与每个电影放映员签订目标责任书,保证放映队伍稳;农村电影放映GPS/GPRS监管平台,精准收集每一场电影放映信息,保证监督管理硬;每年走访农村听取群众的声音,保证群众获得感强。
“集中放映再加上‘五个保证’的落实,让乐都区的放映管理工作做到了全省最优。”赵常元说。正是因为如此,乐都放映队先后被青海省金桥院线公司和青海惠民农牧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授予“青海省公益电影先进集体”称号。
三
15年间,乐都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坚持围绕重大主题宣传,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了“聚焦改革开放40年,电影再出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放映活动。同时,开展公益电影放映进学校、进寺院、进工地、进社区、进监狱、进农村牧区的“六进”活动。据青海惠民农牧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统计,乐都区每年平均放映电影5000余场次。
乐都区各村镇经常通过村民大会、“三八”节、端午节、“七一”节等,组织大家观看红色电影。除了主旋律红色电影外,乐都区农村公益电影还经常契合时机做一些常识普及和安全教育。寒暑假播放的防溺水影片、燃气安全影片,庄稼收获后播放的禁止秸秆焚烧、合理回收秸秆的影片,从村里老人小孩多的现实出发,播放的防范电信诈骗的影片,针对村民乱倒生活污水及垃圾的现象组织大家观看的环保影片,为提高牛羊出栏率和土豆产量播放的种养殖影片……
小小短片对于久居在深山里的老人小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电影这一“免费好老师”就像百科全书,不仅让村民们长了知识、学了技术,还让村委会的宣传教育工作也能开展得轻松自如。
乐都区碾伯街道李家村村委委员刘德云说:“村里很多工作的开展都有电影放映工作的参与,而且效果都很不错。”
四
八月的夏夜微风习习,乐都区中心广场人头攒动。走近一看,《石门风云》《龙马精神2022》《中国蓝盔》《长空之王》……16部不同的电影正在16块银幕上同时播放,整个广场热闹非凡,上千名群众穿梭其中,驻足观看,整个乐都城区的夜晚仿佛被照亮了。
“想看哪个就看哪个,这个不想看了就去看看别的,真的像逛电影超市一样。”人群里驻足在银幕前的一位大爷笑着说。
2015年,乐都区创新放映工作思路,开始打造全省独一无二的“电影超市”,每年不定期将16块屏幕同时放在乐都区中心广场,16部不同的电影解决了老百姓看电影众口难调的问题,满足大家的观影需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自由挑选喜爱的电影。截至2023年7月,乐都区已开展近百次“电影超市”文化活动,反响热烈。
五
2008年,农村公益电影刚刚进入乐都区的时候,很多村干部认为放电影就是纯属娱乐,并没有其他用,因此不配合放映员的工作,放映工作十分困难,放映员们为此着实焦虑。如今,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局面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我们全力为放映队提供一些行政服务,比如在中心广场放映时协调公安、城管等部门,下乡放映时要求各乡镇政府务必配合好放映工作,同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因为把电影送进农村,就是把文化送下乡去,把新时代的新思想送下乡去。”海东市乐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建福说。
15年间,乐都区通过活动创意和宣传报道,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村公益电影影响力。通过省市主流媒体及“乐都宣传”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讲好乐都公益电影放映故事,激发了放映员做好农村公益电影的热情,强化了公益电影基层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
15年里,乐都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放映员的流动坚守,青海惠民农牧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的规范管理、相关部门和村委会的助力,让电影放映实现了从室外到室内,从“只能在晚上看”到“白天也可以看”,从“放什么看什么”到“你点我送”,不断提升着农村电影放映的有效供给。
15年来,乐都放映队始终将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供群众之所需,让农村公益电影活起来、动起来,承载了满满的为民情怀。这份成绩亮眼的光影答卷,写满了人文关怀,让乐都区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日渐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