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民营经济有活力,发展才能有底气。
作为西宁市民营经济相对活跃的县域,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坚持培优、提质和育新并举,全心全意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最优环境、提供最优服务、给予最大支持,努力让企业在大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舒心生活。
目前,大通县累计登记各类经营主体3万余户,新增经营主体883户。涌现出青海三江韵乳业有限公司、青海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引领型龙头民营企业,在拉动县域经济、带动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起点在“新”,竞争有优势
都是做酸奶,青海三江韵乳业缘何“出圈”?
净乳、灭菌、降温、罐装、发酵、低温保存……5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市大通县塔尔镇的青海三江韵乳业有限公司酸奶生产车间看到,一台台高效洁净的智能加工设备正在忙碌“工作”。
传统观念中,做酸奶基本是手工作业,但青海三江韵乳业通过不断的产业升级,已实现现代化生产技术、设备与传统生产完美结合。
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们家做酸奶已十几年,通过不断研发和改进,目前采用的是青海传统的酸奶制作工艺,结合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选用优质原料,坚持无添加、无防腐剂,精心发酵而成,这样既保留了牛奶中的天然营养成分,使酸奶产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吃起来也有浓郁的奶香味,细腻滑爽,质地稠厚、酸甜适宜、营养丰富。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含量高达3.3克,远高于同类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车间内,包装生产线的工人在紧张工作,包装好的成品源源不断地出厂。厂长韩福德笑着说:“现在,酸奶的日产量近十万罐。尤其是近几年,企业结合发展新趋势,亲密拥抱互联网,网上销量逐渐增多,还开发了新产品,产品销量和品牌知名度实现双上涨。”
面对优胜劣汰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小微企业必须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今,技术创新、高品质产品已成为中小微企业生存的根本之道。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能抓住机遇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企业发展就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是速冻水饺的一整套生产过程,每天饺子的生产量达到5吨(10000袋)。”在大通吾买力食品有限公司饺子速冻食品生产车间,总经理马进贵指着面前的生产线向记者介绍。车间内,生产线上一片忙碌,原料处理、饺子馅制备、饺子制作,再到速冻、装袋、检验、包装、入库多道加工程序“各司其职”,每一个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最终制成的速冻饺子成品,销往全省各个地方。
成立六年来,“吾买力”稳扎稳打,建成1个标准化生产基地,2023年销售额破千万元。目前,企业正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持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
关键在“质”,发展强动能
5月9日,记者走进青稞、藜麦源头工厂——青海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生产车间,巨大的机器不停运转,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正有序处理刚刚运来的原粮。青稞和藜麦经过去麸皮、筛选、加工等环节,成为优质的产品。另一侧,工人忙着分装、发货,一箱箱高原青稞、藜麦原粮将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原粮要进仓、清理、加工,还会经过两道色选机筛选,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工艺比较先进,特别是青稞的生产加工,保留了青稞胚芽,保证了产品质量。”青海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公司是集高原特色青稞、藜麦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及原料供应,公司在青海省内建成了666.67公顷的杂粮种植基地,成为全省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全产业链企业。2023年,企业销售总额达3000万元。
现如今,随着食品消费不断升级,许多企业将生产方向转向了具有专利保护的健康食品。
青海尚康生物公司也在积极转型,告别原粮型经营方向,研发生产绿色健康为主的食品,向生产营养均衡型食品迈进。“我们正在深度开发青稞、藜麦的食用方法,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直接食用产品,市场潜力很大。”企业负责人说。
同时,企业发力线上,向着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销售方式转变,让青海的青稞、藜麦深加工食品香飘全国各地。
可以说,青海尚康生物公司的成长,是大通县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放眼大通县,围绕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培育产业发展新生态及培育新赛道的新故事正不断上演。在这里,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特色产业,都在铆足干劲提高“创新量”“含绿量”,一路向“新”而行。
服务在“优”,平台有保障
创业孵化基地是众多小微企业的主阵地,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大通县不断提升政府服务质效,同时,依托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助力“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
“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主动问计问需于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家沙龙、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恳谈会、银企对接等系列活动中,组织各单位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它们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大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社保室主任李启业说。
一线“问诊”,为民企解决后顾之忧。近年来,大通县人社局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全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持续增强经营主体活力,充分释放就业潜力。
现在,大通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民营企业亲切地称为“娘家人”,以及大通县委、县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
那么,“娘家人”怎么服务得更贴心?“连心桥”怎么连接得更紧密?近年来,基地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根据大通县产业结构实际情况,致力打造乡村振兴农牧特色产业孵化基地,抓招商、优环境、强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共有35家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农牧业(种植养殖)企业16家,农特产品加工企业9家,占总入孵企业的70%,入驻率达98%。
服务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青海傲雪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注于中藏药材的种植和沙棘酒及沙棘茶的加工、销售。“民营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在大通县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创业孵化基地的良好服务,几年间,企业持续开发新产品,抢占新赛道,激发新动能,以发展和种植经济作物为突破口,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公司副总经理仲阳说。
“今年,大通县会鼓励支持大通籍餐饮业从业人员赴省外就业创业,推动以餐饮业为核心,探索实施‘拎包’创业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就是说,你们想要去外地开店,我们会做好‘前置’服务。”大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社保室主任李启业和企业负责人畅谈新的工作思路。
“这样好啊!企业有了更多发展机会,有了方向感、安全感,心里就踏实了!”大通吾买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进贵高兴地说。
除了振奋,在大通,企业还收获着满满的感动。青海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青玲动情地说:“这几年,大通县政府部门和创业孵化基地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高效服务,我们明显感觉到,反映问题后解决的效率更高了,有时候一个会议就能解决很多个问题,这更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也说:让民营企业大放异彩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生力军。
近年来,青海省民营经济发展总体呈现“45889”特征,即:贡献了40%以上的经济增加值、50%左右的税收、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80%左右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
因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服务好民营企业,对于推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重商、留商、亲商、暖商、护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青海一直在努力。
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青海有着“比以往更高程度的重视”。
随后,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支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民营经济要素保障、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七个方面列出33条具体措施。
根据会议部署,青海建立健全省市(州)县三级领导包联重点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巡查和“民营企业接待日”等长效机制,进一步畅通与企业和企业家的联系沟通渠道,积极研究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紧迫性、风险性问题,及时将民营经济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政策举措。
有行动,有政策,有平台,有服务,企业就有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力量。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抓好民营经济工作,需各级政府部门站位高远、思路清晰,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我们应当举全省之力打造更为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良法善治的社会环境、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聚焦企业短什么、创客缺什么,就重点关注什么、谋划什么,特别是发挥各类科创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技术风向标”“行业风向标”“创新风向标”的功能作用,因势利导,实现规划引领。让企业办事不求人、办事高效快捷、办事暖心,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以良好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踏上新征程,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