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片头条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金色花海齐绽放 百里芳菲入梦来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丁玉梅
发布时间:2024-07-14 10:23:49
编辑:李娜
微信截图_20240714074019

  俯瞰门源县城浩门镇。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高原小县城,随着环湖赛的到来,因赛段上的最美花海而“出圈”。“忽如一夜春风来”,门源百里花海成功跻身全球十大最美花海之一。门源县亦多次荣获“中国最美县域”称号,赏花旅游的人们纷至沓来。

  门源油菜花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宋代。但千百年来,油菜花只是作为农作物存在。诗中都说,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大众游的兴起,让门源人将这开放于乡野田畴的普通花朵,打造成了闻名遐迩的百里花海景区。

  一个以油菜花产业为中心,通过种植业与旅游业联动带动上下游产业,农业产业发展从农田到餐桌再到景区的全产业链模式,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不仅为门源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拓展了新空间,也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如今,门源借助环湖赛这张世界级赛事的金名片,让“金色门源”生态旅游品牌的名声愈加响亮。当滚滚车轮穿过静谧花海,速度与浪漫的碰撞,不仅有力提高了门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激活了高质量发展思路。

  一朵花产生新动能——

  做优一产,

  农业增效释放“新动能”

  “今年油菜的长势还是比较好。”门源县农牧水利综合服务中心植物保护办公室负责人靳存梅站在田垄上,望着浩门镇疙瘩村金黄的油菜花田说。

  靳存梅来到油菜地,可不是为了观赏。油菜从种植到收获,每一个重要的生长时期,她都会来到田间地头,看油菜是否有病虫害、生长缺不缺水、长势如何……这些她都会一一记录下来。

  门源小油菜一直是门源的主要经济和油料作物,翻阅门源油菜种植历史,1949年,门源县油菜种植面积近千顷,之后随着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油菜种植面积也迅速上升,2006年,种植面积1.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4.5%。据记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门源油菜最大播种面积曾达33.3万多公顷,超过了1971年以前全国全部春油菜面积的总和。

  “油菜是咱们门源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油菜籽收获后,一部分用来榨油,其余的留了种子后都会卖出去,群众也多了份收入。”靳存梅说,门源一百多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油菜。

  “种得多了,经验也就多了。这些年,我们一直研发油菜新品种,这个就是我们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科所合作研究出来的‘青油21号’。”靳存梅说,比起老品种,“青油21号”每亩能增产近11%。去年,门源县油菜总产量达到3万多吨。

  行走在田间地头,翠绿的青稞和金黄的油菜相间,或绿或黄地连成了片。这成片的种植,也进一步推动门源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目前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3%。

  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2019年开始,门源县推进绿色种植。相比2018年,全县油菜种植过程中,肥料、农药减少了近20%到30%。自此,油菜的含“绿”量逐年提升。

  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白菜型油菜生产区和优势资源利用区,门源是青海省白菜型油菜最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油菜供种基地,成为“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杂交油菜制种基地”“门源盆地农业综合开发油料基地”。

  一朵花孕育新生机——

  做强二产,

  产销形成“长链子”

  “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好!这是我们门源特有的油菜花结晶蜂蜜,口感非常好……”环湖赛期间,门源县电商中心特开通直播间,线上推介门源蜂蜜、蜂蜜手工皂等特色产品。因蜂产品的品质优良,种类繁多,直播间人气火热。

  置身门源油菜花海,鼻息间是淡淡的油菜花香,耳畔时时传来“嗡嗡”声,上万只蜜蜂在花田采蜜。作为全国重点蜜源县,每年6到8月,门源都会引来全国各地的养蜂者,年进驻养蜂户不下2000户。

  万亩油菜花田是天然的养蜂场,这让门源人有了专属的“甜蜜产业”。

  “以前,咱们没有加工蜂蜜的企业,都是外地蜂农过来养蜂采蜜,散卖一些蜂蜜。”门源百里花海蜂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晓明是土生土长的门源人,据他介绍,十多年来,在门源县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当地人开始通过养蜂采蜜来增加收入,目前县域内有4家规模较大的蜂产品生产主体,年产油菜花蜜一千五百多吨,花粉三十多吨。

  每年油菜花期,是刘晓明最忙的时候,他一边要储存好油菜花蜜,一边要生产各类产品,同时还要走入青洽会等推介会,推广自家的蜂产品。刘晓明带领企业将蜂蜜制成四十多种蜂产品,一部分在国内销售,一部分出口日本和韩国,2023年,收益达到1260万元。

  油菜赋予门源人的,远不止于此。

  作为北方小油菜主产区,门源素有“门源油遍地流”的美誉。“门源油菜籽含油率高达48%以上,目前有2家大型企业生产加工菜籽油系列产品,销往西藏、甘肃等地。”门源县农牧水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闫志鹏说。

  秋收后,走进门源规模较大的村庄,隐约会闻到一股油菜籽炒熟后的味道,那是村里人收获油菜籽后在榨制菜籽油。闫志鹏告诉记者,门源近60%的村庄有生产菜籽油的作坊。

  “给我装100斤菜籽油。”来自西宁的张天,专门来到青石嘴镇榨油坊,给家里和亲戚朋友购买菜籽油,“家里吃的菜籽油都是从这里买,土榨的菜籽油,炒菜香得很咧!”

  伴随着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不断推进,门源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建成青稞精深加工(酿酒)、菜籽油加工、蜂产品加工等车间,目前,研发的各类农畜产品有150余种。

  一朵花激活一个县——

  做活三产,

  延伸链条促融合

  旭日初升,太阳照在山尖,雾气退去,油菜花的金色光芒越发耀眼,将浩门川染成了一片金色海洋。

  “油菜花海太美了!就像是给整个门源打了一层‘高光’一样。”从安徽来门源游玩的李籽籽,在芬芳浴景区观景台,换上一身红裙摆好姿势,拍照定格置身百里花海的最美回忆。

  和李籽籽一样,来门源旅游的游客第一眼便会沉浸在花海的冲击中,用李籽籽的话来说,油菜花海的美怎么都看不够,惟有疯狂拍照。

  门源从一个小县城一跃成为以花为媒的旅游大县,最大的秘诀就是“以花为媒、借花兴业”。这一依托优势、因地制宜的务实举措,不仅有力提升了门源的知名度,也使当地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极大开发,使当地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一组对比数据彰显了门源旅游业发展态势:2024年,门源县宾馆增至65家,比2014年增长3.8倍;农家乐增至95家,比2014年增长11.88倍;旅游从业人员3600人,比2014年增长3.27倍。2013年,游客一百三十多万人次,2023年,游客达200.38万人次,增长近1.5倍。

  门源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逐渐实现3个华丽转变:从“观光游”向“沉浸式”转变;从过境游逐渐向目的地和集散地转变;从景点游、短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深度体验游转变。

  “以前,游客停在路边拍拍照就走了,现在通过开发浩门马文化产业园、照壁山景区,融合民俗文化、体育休闲、露营烧烤等深度体验类的旅游产品后,门源旅游有了质的改变。”门源县文体旅游广电局长祁志新说。

  去年以来,门源坚持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通过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举办节庆赛事、丰富旅游业态等措施,不断实现生态旅游业态打造新进展、生态旅游品牌创建新成效,生态旅游收入新突破,努力打造青海生态旅游首选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环湖赛期间,是油菜花开得正好的时候,来我们景区的游客明显增多。希望环湖赛越办越红火,能够带来更多的游客!”望着飞驰而过的车手,照壁山景区负责人李宁笑着说,这几年他们也在着力丰富景区内涵,建设了观景台、特色美食区和索道游览车等,游客接待量逐年提升。

  “以花为媒、借花兴业”是门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当飞旋的车轮从浪漫花海穿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花海铺就的金色大道,将更加灿烂广阔。

推荐阅读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
【聚焦青洽会】四川借力青洽会寻找全球合作机会
青洽会商品贸易展延期至16日 市民可前去观展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大通县在青洽会签约引资25亿元
青海海东:青洽会上签约资金达277.1亿元
24H热点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花絮】走,打卡冰岛展馆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社区“暖心事” 架起“...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赛事引领,“天境祁连”融...
【聚焦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绿...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见闻】数智赋能 “丝滑”体验...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文旅融合,绘就“诗和远方”...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凝聚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祖国好 家乡美】从三江之源 走向“大学堂”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聚焦】解锁绿色算力 共话新质...
“三江卫士”守护青山绿水
热点图片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精彩瞬间】“四地”风光无限 “建设”落地有声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聚焦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青海绿色农畜产品销售火爆
【聚焦第25届中国·青...
【聚焦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绿色算力展区 高科技产品吸睛
【聚焦第25届中国·青...
青海天佑德洲际车队勇挑大梁
青海天佑德洲际车队...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赛事引领,“天境祁连”融合发展谱新章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文旅融合,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祖国好 家乡美】从三江之源 走向“大学堂”
【祖国好 家乡美】从...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社区“暖心事” 架起“连心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金色花海齐绽放 百里芳菲入梦来

青海日报
2024-07-14 10:2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金色花海齐绽放 百里芳菲入梦来

青海日报
2024-07-14 10:2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金色花海齐绽放 百里芳菲入梦来

  • 2024-07-14 10:23:49
  •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截图_20240714074019

  俯瞰门源县城浩门镇。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高原小县城,随着环湖赛的到来,因赛段上的最美花海而“出圈”。“忽如一夜春风来”,门源百里花海成功跻身全球十大最美花海之一。门源县亦多次荣获“中国最美县域”称号,赏花旅游的人们纷至沓来。

  门源油菜花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宋代。但千百年来,油菜花只是作为农作物存在。诗中都说,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大众游的兴起,让门源人将这开放于乡野田畴的普通花朵,打造成了闻名遐迩的百里花海景区。

  一个以油菜花产业为中心,通过种植业与旅游业联动带动上下游产业,农业产业发展从农田到餐桌再到景区的全产业链模式,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不仅为门源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拓展了新空间,也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如今,门源借助环湖赛这张世界级赛事的金名片,让“金色门源”生态旅游品牌的名声愈加响亮。当滚滚车轮穿过静谧花海,速度与浪漫的碰撞,不仅有力提高了门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激活了高质量发展思路。

  一朵花产生新动能——

  做优一产,

  农业增效释放“新动能”

  “今年油菜的长势还是比较好。”门源县农牧水利综合服务中心植物保护办公室负责人靳存梅站在田垄上,望着浩门镇疙瘩村金黄的油菜花田说。

  靳存梅来到油菜地,可不是为了观赏。油菜从种植到收获,每一个重要的生长时期,她都会来到田间地头,看油菜是否有病虫害、生长缺不缺水、长势如何……这些她都会一一记录下来。

  门源小油菜一直是门源的主要经济和油料作物,翻阅门源油菜种植历史,1949年,门源县油菜种植面积近千顷,之后随着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油菜种植面积也迅速上升,2006年,种植面积1.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4.5%。据记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门源油菜最大播种面积曾达33.3万多公顷,超过了1971年以前全国全部春油菜面积的总和。

  “油菜是咱们门源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油菜籽收获后,一部分用来榨油,其余的留了种子后都会卖出去,群众也多了份收入。”靳存梅说,门源一百多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油菜。

  “种得多了,经验也就多了。这些年,我们一直研发油菜新品种,这个就是我们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科所合作研究出来的‘青油21号’。”靳存梅说,比起老品种,“青油21号”每亩能增产近11%。去年,门源县油菜总产量达到3万多吨。

  行走在田间地头,翠绿的青稞和金黄的油菜相间,或绿或黄地连成了片。这成片的种植,也进一步推动门源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目前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3%。

  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2019年开始,门源县推进绿色种植。相比2018年,全县油菜种植过程中,肥料、农药减少了近20%到30%。自此,油菜的含“绿”量逐年提升。

  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白菜型油菜生产区和优势资源利用区,门源是青海省白菜型油菜最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油菜供种基地,成为“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杂交油菜制种基地”“门源盆地农业综合开发油料基地”。

  一朵花孕育新生机——

  做强二产,

  产销形成“长链子”

  “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好!这是我们门源特有的油菜花结晶蜂蜜,口感非常好……”环湖赛期间,门源县电商中心特开通直播间,线上推介门源蜂蜜、蜂蜜手工皂等特色产品。因蜂产品的品质优良,种类繁多,直播间人气火热。

  置身门源油菜花海,鼻息间是淡淡的油菜花香,耳畔时时传来“嗡嗡”声,上万只蜜蜂在花田采蜜。作为全国重点蜜源县,每年6到8月,门源都会引来全国各地的养蜂者,年进驻养蜂户不下2000户。

  万亩油菜花田是天然的养蜂场,这让门源人有了专属的“甜蜜产业”。

  “以前,咱们没有加工蜂蜜的企业,都是外地蜂农过来养蜂采蜜,散卖一些蜂蜜。”门源百里花海蜂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晓明是土生土长的门源人,据他介绍,十多年来,在门源县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当地人开始通过养蜂采蜜来增加收入,目前县域内有4家规模较大的蜂产品生产主体,年产油菜花蜜一千五百多吨,花粉三十多吨。

  每年油菜花期,是刘晓明最忙的时候,他一边要储存好油菜花蜜,一边要生产各类产品,同时还要走入青洽会等推介会,推广自家的蜂产品。刘晓明带领企业将蜂蜜制成四十多种蜂产品,一部分在国内销售,一部分出口日本和韩国,2023年,收益达到1260万元。

  油菜赋予门源人的,远不止于此。

  作为北方小油菜主产区,门源素有“门源油遍地流”的美誉。“门源油菜籽含油率高达48%以上,目前有2家大型企业生产加工菜籽油系列产品,销往西藏、甘肃等地。”门源县农牧水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闫志鹏说。

  秋收后,走进门源规模较大的村庄,隐约会闻到一股油菜籽炒熟后的味道,那是村里人收获油菜籽后在榨制菜籽油。闫志鹏告诉记者,门源近60%的村庄有生产菜籽油的作坊。

  “给我装100斤菜籽油。”来自西宁的张天,专门来到青石嘴镇榨油坊,给家里和亲戚朋友购买菜籽油,“家里吃的菜籽油都是从这里买,土榨的菜籽油,炒菜香得很咧!”

  伴随着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不断推进,门源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建成青稞精深加工(酿酒)、菜籽油加工、蜂产品加工等车间,目前,研发的各类农畜产品有150余种。

  一朵花激活一个县——

  做活三产,

  延伸链条促融合

  旭日初升,太阳照在山尖,雾气退去,油菜花的金色光芒越发耀眼,将浩门川染成了一片金色海洋。

  “油菜花海太美了!就像是给整个门源打了一层‘高光’一样。”从安徽来门源游玩的李籽籽,在芬芳浴景区观景台,换上一身红裙摆好姿势,拍照定格置身百里花海的最美回忆。

  和李籽籽一样,来门源旅游的游客第一眼便会沉浸在花海的冲击中,用李籽籽的话来说,油菜花海的美怎么都看不够,惟有疯狂拍照。

  门源从一个小县城一跃成为以花为媒的旅游大县,最大的秘诀就是“以花为媒、借花兴业”。这一依托优势、因地制宜的务实举措,不仅有力提升了门源的知名度,也使当地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极大开发,使当地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一组对比数据彰显了门源旅游业发展态势:2024年,门源县宾馆增至65家,比2014年增长3.8倍;农家乐增至95家,比2014年增长11.88倍;旅游从业人员3600人,比2014年增长3.27倍。2013年,游客一百三十多万人次,2023年,游客达200.38万人次,增长近1.5倍。

  门源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逐渐实现3个华丽转变:从“观光游”向“沉浸式”转变;从过境游逐渐向目的地和集散地转变;从景点游、短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深度体验游转变。

  “以前,游客停在路边拍拍照就走了,现在通过开发浩门马文化产业园、照壁山景区,融合民俗文化、体育休闲、露营烧烤等深度体验类的旅游产品后,门源旅游有了质的改变。”门源县文体旅游广电局长祁志新说。

  去年以来,门源坚持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通过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举办节庆赛事、丰富旅游业态等措施,不断实现生态旅游业态打造新进展、生态旅游品牌创建新成效,生态旅游收入新突破,努力打造青海生态旅游首选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环湖赛期间,是油菜花开得正好的时候,来我们景区的游客明显增多。希望环湖赛越办越红火,能够带来更多的游客!”望着飞驰而过的车手,照壁山景区负责人李宁笑着说,这几年他们也在着力丰富景区内涵,建设了观景台、特色美食区和索道游览车等,游客接待量逐年提升。

  “以花为媒、借花兴业”是门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当飞旋的车轮从浪漫花海穿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花海铺就的金色大道,将更加灿烂广阔。

作者 丁玉梅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