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黎明,天际泛起一丝鱼肚白,整理好的食材摆在厨房案板上。年轻的战士,在晨光中挥舞大勺翻炒饭菜。
这是青藏线兵站官兵的日常。
对何杰来说,日子周而复始,却并不枯燥乏味,他总觉得,锅碗瓢盆是他的“武器”,美味佳肴是他的“战果”,当兵,兵种不同,但奉献是一样的。
地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青藏兵站部某大站勤务保障分队营区,有这样一位默默的炊事兵,他叫何杰。
初见何杰,他正忙碌地穿梭在厨房中,两腮透着高原红,脸上挂着细密的汗珠,却依然带着温暖憨厚的笑容。何杰熟练地摆弄着手中各式厨具,专注的神情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2006年,17岁的何杰被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形象深深吸引。电视剧中的许三多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为英勇的特种兵,他渴望像许三多一样,去部队磨炼自己,成为一名兵王,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7年入伍,那时的何杰,年少轻狂,心中怀揣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向往,命运却让他成为了一名炊事兵。
“新兵训练时,明白当不了特种兵,那时觉得能当一名汽车兵也挺好的。”等下了连队,何杰才知道自己成了一名“伙头兵”。
内心的巨大落差,加上高原温差变化,紫外线的强烈照射,让来自四川的何杰产生了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白天勉强吃下的饭食,到了傍晚都吐了出来;夜里头痛欲裂,难以入眠……最初的日子,用何杰的话来说“好像在鬼门关走了一趟。”
一个月后,身体的不适逐渐消失,但何杰开始疯狂地想家。
他站在营区外看山,脑海里的画面仿佛过电影——昆仑山的一端是长江源头,沿着长江东去,进入培江就是四川遂宁,那里,是他出生的地方。
山脉紧紧相连,大河缓缓流去,那一刻,何杰仿佛觉得眼前的山就是家乡的灵泉山,大山的深处就是自己的家。
心情失落,伴着一丝后悔,刚刚入伍的何杰做事毛糙,干活粗心,终于在一次犯错后被班长“教训”一番:“能力是一方面,品德是另一方面,学做饭先学做人。”
也正是这次谈话,让何杰明白了兵种不同但奉献一样的道理。
“老班长年长几岁,就像自家大哥一样。”何杰仍记得,入伍第一天,班长做了一桌特别丰盛的饭菜:红烧肉、冬瓜排骨、凉拌牛肉、香菇炖鸡,还有桃酥、巧克力馒头等,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但那美味的菜肴和班长亲切的笑容,至今深深地印在何杰的脑海中。在之后的日子里,班长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在工作中言传身教,教会他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炊事兵。
炊事兵的工作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每天天未亮,何杰就早早地起床,开始为一天的伙食做准备。精心挑选食材,熟练地切菜、炒菜、煮汤,忙碌的身影就像一个不停歇的陀螺。
何杰深知,战友们在青藏线执行任务,面临着艰苦的环境和巨大的压力,一顿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饭菜,不仅能满足大家的饮食之需,更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动力。
2010年,格尔木地区强降雨导致格尔木河上游的温泉水库、格尔木河河堤出现险情,何杰与抢险部队赶赴一线,他的职责是保障抢修部队的一日三餐。当浑身湿透的战友们端过热气腾腾的饭菜,何杰内心的成就感得到了极大满足。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战友们成功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次经历,不仅让何杰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军人的使命和责任,也让他对自己的岗位有了新的认识。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何杰在市团委组织的少儿军训中认识了自己的妻子。2017年,他们步入婚姻殿堂,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七岁。虽然家庭的责任让何杰倍感压力,但他从未忘记初心和使命。他知道,自己不仅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更是一名军人。他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何杰多次参加各种大比武活动,荣获三等功1次、优秀士官4次。他深知,只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战友服务。他依旧每天早早起床,精心准备每一顿饭菜,并且根据战友的口味和需求,调整菜单,让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何杰,这位普普通通的炊事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担当和奉献。在青藏线上、在绿色哨所,他的故事,普通又不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