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片头条
【文化中国行】怀敬畏之心 担传承之责
——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海北州文化馆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尹耀增
发布时间:2024-11-11 09:00:59
编辑:李家奕

  刺绣技艺培训。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明代的铁门锁、清代的单耳壶、民国的狮面铺首、华热藏服……11月5日,记者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海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的非遗展示厅,这里珍藏着1000余件代表海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非遗物品。

  “这些物品承载着海北厚重的历史,是研究海北优秀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我们耗时8年,费尽心血才搜集到这些宝贝。将它们放在这里,不只是为了展示,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海北州文化馆馆长普毛扎西说。

  一直以来,海北州文化馆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为此,专门出台了《海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和《海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申报评定办法》,以此规范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为保障文化传承,海北州将非遗传承保护经费纳入州级财政预算。每年,为全州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传承人分别发放20000元、8000元的补助,为每个州级项目和传承人分别发放10000元、5000元补助资金。海北四县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县级项目传承人给予一定补助,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非遗传承保护机制。

  有了这些规章制度,无论是田野调查、挖掘整理,还是项目申报等非遗保护工作都有章可循,海北州在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海北州文化馆建立了一批传习阵地,壮大了传习队伍,完善了设施设备,补助了传习资金,开展了技艺培训、展演展示活动以及民俗活动。通过“线上 + 线下”的形式,每年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达500余场次。绝大部分保护项目实现了“活态”传承,特别是将传统手工技艺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了独特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了社会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弘扬海北州优秀传统文化,海北州文化馆着力建好非遗名录,努力当好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主角”。

  “非遗保护,首在挖掘,重在保护。我们致力于挖掘优秀民族文化,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26项非遗项目被列入非遗名录。其中,门源回族宴席曲、华热藏族服饰、祁连阿柔逗曲、海晏青海湖祭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福苍手工皮艺等36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稞秸秆画制作技艺等40项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4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毛扎西介绍。

  为使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省、州、县文旅部门联合为传承人搭建平台。截至目前,海北州文化馆建成省级青绣工坊10家、州级青绣工坊2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家、省级传习所2家、州级民族文化传统技艺传承点3个;建立传习所30个,组建传习队伍33支,传习人数达518人。同时,为传习所统一制作并发放标识牌匾,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建成传承阵地,壮大传承队伍,改善传承条件,为传习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了基础。

  今年7月,一位非遗传承人因制作《坛城》作品缺少材料,请求海北州文化馆工作人员帮忙采集石粉。普毛扎西欣然接受请求,并带领工作人员前往茶默公路附近的一座大山采集。

  他们带上十字镐、钢钎、相机等必要设备,迎着朝阳出发。到达现场后,他们发现汽车无法通行,只能步行,来回路程达40公里,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现场突然下起大雨,给采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刘杰在此次采集工作中负责影像资料采集,他背着相机,准备对整个采集过程进行拍照录像。由于下雨山路湿滑,刘杰不慎滑倒滚下山去,衣服划破了,身体也受了伤。但他紧紧抱住相机,相机完好无损。

  “我们借了老乡30匹马,一趟趟地从山上驮运,折腾了一整天,大概采集了400公斤石粉,影像资料也成功保存下来,这就是我们‘非遗人’的敬业精神。”普毛扎西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脸上既有心酸,又有自豪。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海北州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始终奋战在非遗挖掘一线,足迹遍布海北的山山水水,行程超过10万公里。

  积极走访培养传承人,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壮大传承人队伍,让他们在海北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挑大梁”,是海北州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普毛扎西介绍,海北州共培养各级传承人143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15名、州级传承人47名、县级传承人79名。每年组织各级传承人培训达100余期,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

  “最近,我们正在准备第五批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全州共申报了16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同时,我们准备前往四县的遗址开展格萨尔王传说的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有新的发现,我们将聘请省、州专家集中挖掘,若有收获,将极大丰富海北州目前的非遗内容。”普毛扎西说。

  在海北州文化馆的非遗展厅,记者看到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海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等近200项图文、音像资料,这些翔实的资料充分展现了非遗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10月24日,海北州文化馆(海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次获奖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鞭策,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普毛扎西如是说。

推荐阅读
中共青海省军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省委议消会议召开 陈刚讲话 吴晓军主持
青海西宁:“书香润夏都 阅动嘉年华”阅读季启动
青海省创新菜品技能大赛在祁连县举办
第34届中国新闻奖 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
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招聘总成绩及体检等事项通知
3374件!西宁涉外法律服务成果丰硕
惠及3万余人!网点化社保服务格局形成
24H热点
青海省创新菜品技能大赛在祁连县举办
“住新居 享生活 展笑颜” 青海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走...
青海互助:举办膏方养生节暨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
青海好物广州圈粉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五心服务”编织起民族...
【行走黄河·沿黄9省区、山东16市党媒全媒体联动报...
【文化中国行】一毯传百年 一生为一毯——记全国非...
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会谈
【党旗辉映新征程 实干笃行在一线】党建引领激起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以“绿...
热点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德令哈: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祖国好 家乡美】秋染黄河生态美
【祖国好 家乡美】秋...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秋行海东看发展】一桌蔬菜“拼盘”随便凑齐 乐都“菜篮子”里装着42个菜品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西宁市城北区“煤改电”项目暖身更暖心 5612户村民告别煤炉取暖
西宁市城北区“煤改...
听心声促发展 工会活动暖人心
听心声促发展 工会活...
西宁市年内绿色蔬菜输出额将突破10亿元
西宁市年内绿色蔬菜...
【文化中国行】怀敬畏之心 担传承之责——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海北州文化馆
【文化中国行】怀敬...
灾后重建焕新颜 以旧换新暖民心——消费品以旧换新走进灾后恢复重建区专场活动见闻
灾后重建焕新颜 以旧...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怀敬畏之心 担传承之责
——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海北州文化馆

青海日报
2024-11-11 09:0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怀敬畏之心 担传承之责
——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海北州文化馆

青海日报
2024-11-11 09:0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怀敬畏之心 担传承之责
——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海北州文化馆

  • 2024-11-11 09:00:59
  • 来源:青海日报

  刺绣技艺培训。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明代的铁门锁、清代的单耳壶、民国的狮面铺首、华热藏服……11月5日,记者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海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的非遗展示厅,这里珍藏着1000余件代表海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非遗物品。

  “这些物品承载着海北厚重的历史,是研究海北优秀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我们耗时8年,费尽心血才搜集到这些宝贝。将它们放在这里,不只是为了展示,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海北州文化馆馆长普毛扎西说。

  一直以来,海北州文化馆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为此,专门出台了《海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和《海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申报评定办法》,以此规范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为保障文化传承,海北州将非遗传承保护经费纳入州级财政预算。每年,为全州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传承人分别发放20000元、8000元的补助,为每个州级项目和传承人分别发放10000元、5000元补助资金。海北四县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县级项目传承人给予一定补助,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非遗传承保护机制。

  有了这些规章制度,无论是田野调查、挖掘整理,还是项目申报等非遗保护工作都有章可循,海北州在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海北州文化馆建立了一批传习阵地,壮大了传习队伍,完善了设施设备,补助了传习资金,开展了技艺培训、展演展示活动以及民俗活动。通过“线上 + 线下”的形式,每年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达500余场次。绝大部分保护项目实现了“活态”传承,特别是将传统手工技艺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了独特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了社会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弘扬海北州优秀传统文化,海北州文化馆着力建好非遗名录,努力当好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主角”。

  “非遗保护,首在挖掘,重在保护。我们致力于挖掘优秀民族文化,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26项非遗项目被列入非遗名录。其中,门源回族宴席曲、华热藏族服饰、祁连阿柔逗曲、海晏青海湖祭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福苍手工皮艺等36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稞秸秆画制作技艺等40项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4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毛扎西介绍。

  为使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省、州、县文旅部门联合为传承人搭建平台。截至目前,海北州文化馆建成省级青绣工坊10家、州级青绣工坊2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家、省级传习所2家、州级民族文化传统技艺传承点3个;建立传习所30个,组建传习队伍33支,传习人数达518人。同时,为传习所统一制作并发放标识牌匾,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建成传承阵地,壮大传承队伍,改善传承条件,为传习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了基础。

  今年7月,一位非遗传承人因制作《坛城》作品缺少材料,请求海北州文化馆工作人员帮忙采集石粉。普毛扎西欣然接受请求,并带领工作人员前往茶默公路附近的一座大山采集。

  他们带上十字镐、钢钎、相机等必要设备,迎着朝阳出发。到达现场后,他们发现汽车无法通行,只能步行,来回路程达40公里,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现场突然下起大雨,给采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刘杰在此次采集工作中负责影像资料采集,他背着相机,准备对整个采集过程进行拍照录像。由于下雨山路湿滑,刘杰不慎滑倒滚下山去,衣服划破了,身体也受了伤。但他紧紧抱住相机,相机完好无损。

  “我们借了老乡30匹马,一趟趟地从山上驮运,折腾了一整天,大概采集了400公斤石粉,影像资料也成功保存下来,这就是我们‘非遗人’的敬业精神。”普毛扎西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脸上既有心酸,又有自豪。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海北州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始终奋战在非遗挖掘一线,足迹遍布海北的山山水水,行程超过10万公里。

  积极走访培养传承人,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壮大传承人队伍,让他们在海北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挑大梁”,是海北州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普毛扎西介绍,海北州共培养各级传承人143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15名、州级传承人47名、县级传承人79名。每年组织各级传承人培训达100余期,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

  “最近,我们正在准备第五批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全州共申报了16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同时,我们准备前往四县的遗址开展格萨尔王传说的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有新的发现,我们将聘请省、州专家集中挖掘,若有收获,将极大丰富海北州目前的非遗内容。”普毛扎西说。

  在海北州文化馆的非遗展厅,记者看到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海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等近200项图文、音像资料,这些翔实的资料充分展现了非遗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10月24日,海北州文化馆(海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次获奖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鞭策,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普毛扎西如是说。

作者 尹耀增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