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1月12日3时,苏德武早早起床,准备烧制千余个砂罐。
院里的灯光微微亮起,他的家人也陆续起床帮忙,有的搬运砂罐,有的放煤烧火,有的准备麦草……一时间,声响渐渐从院落传向桥尔沟村村道。
桥尔沟村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良教乡,这里有着二百余年的砂罐技艺历史。苏德武自小跟着父辈学会了砂罐技艺,61岁的他跟砂罐打了40多年交道,两个儿子跟着他也学会了这门老手艺。
天蒙蒙亮,苏德武家烧制砂罐的热闹声吸引了亲朋好友的脚步,大家纷纷赶来帮忙。“烧制砂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一道工序都很繁琐,烧窑一般要烧一个半小时,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要时刻掌握火候,还得有专人随时照看。”苏德武说。
烧制的砂罐是提前做好的,经过多天晾晒才能达到烧制标准。12日上午,苏德武家的小院被窑火烧得温暖,火焰从土窑的缝隙蹿出,让人无法靠近。
“再用大火烧制一会儿,就可以开窑了。”一个半小时的烧制,让等待在院落的外乡人无比期待。
“往后退退,我们要准备开窑了!”10时30分,苏德武一家当天烧制的第3批砂罐准备出炉。此时,院子里来了不少看客。
“看,这种颜色发白说明还没烧好,这种烧得通红的就已经成功了。”苏德武的儿子苏宝明一边用长长的铁棍从土窑洞口挑选烧制成功的砂罐,一边向客人介绍砂罐的烧制技艺。
碗状、瓶状、壶状、锅状、暖锅、砂锅……苏德武家烧制的砂罐种类多样。“只要是你想要的,我们都能烧出来。”说到自家传承了四代的砂罐技艺,苏宝明满脸自豪。
放眼整个院落,苏德武家的院子、阳台等,角角落落都摆放着等待烧制的砂罐以及已经烧制好的成品。
谈到砂罐的用途,苏宝明说:“可以煮茶、烹肉、煮粥、熬汤等,制作砂罐的原料是曾经大通煤矿产出的煤中混合的上等青泥,还加了耐火和耐渣的土,烧制的砂罐不论煮茶还是煮肉都会保留食材最初的味道,制作的美食鲜美无比。”
“今天烧制的1000多个砂罐,有的是顾客提前预订的,有的会运往小商品批发市场销售,因量比较多,一家人凌晨便起来忙活了。”初冬的天气已经有了寒气,但因烧制砂罐,苏德武和苏宝明的脸被烤得通红,脸颊不停冒汗。
苏宝明说,从窑洞挑出的砂罐,要及时用麦草埋进提前挖好的土坑里。“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让烧制的砂罐颜色更加明亮,更加好看。”苏宝明将一个烧得通红的砂罐放进土坑,随后由家人迅速盖上麦草,土坑顿时冒出高高的火焰,随后又瞬间熄灭,待砂罐的温度慢慢降下来后便可取出。
2007年,桥尔沟砂罐制作技艺被列入青海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小砂罐,经过200多年的传承,已经让桥尔沟这个小村声名鹊起,不少消费者慕名前往苏德武家购买砂罐。
可能很多人没有接触过砂罐,也很少用到砂罐,但在以前的大通县,家家户户几乎会用砂罐烹饪,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用砂罐煮一罐热气腾腾的奶茶,配上刚出锅的油饼,那味道更是一绝。
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上的砂罐多种多样,这让苏德武家制作的手工砂罐销售出现了瓶颈,即便如此,父子俩依然没放弃传承,还在自家打造了一间砂罐展馆,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砂罐,也期待桥尔沟砂罐能走出更广阔的市场,让砂罐技艺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