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片头条
【乡村振兴在青海】“我家门口那座桥”架起乡村好前景
——“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延平
发布时间:2025-03-18 08:56:12
编辑:张小千
正在建本炕村药水河桥。王钦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广袤大地上,一座桥横跨其间,桥身简约质朴,青绿色的护栏显得格外亮眼……3月14日,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本炕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贺生文站在药水河桥上告诉记者:“原有的桥是一座石桥,修建于2007年,联通两头的村庄,为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2024年7月汛期,石桥出现安全隐患成了危桥,眼前的这座桥是重新修建的,不仅宽了,还更坚固耐用了。”

  这座看似普通的桥很不普通。它横跨药水河,与扎哈公路相接,是通往本炕村养殖场的唯一通道,也是哈城村、莫多吉村、兔尔干村、县牧场5万多只牛羊通往南山草场的主要通道,更是孩子们的上学路。它不仅是一条通道,更是本炕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经上报申请,湟源县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现场勘察,发现原有桥梁使用年限较长,桥墩基础外露,梁板存在多条裂缝,桥底冬季淤冰,夏季出现洪水漫流桥头引道情况,导致交通阻断,影响沿线群众的安全出行。

  桥梁勘测、图纸设计、桥梁建设……一系列阶段有效衔接。“当时正值汛期,不仅加大了新桥建设难度,也对施工期有了更高要求,也就是说在围堰施工的同时要缩短工期。因此施工期间要格外关注天气变化,密切注意水位上涨情况等。”湟源县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所副所长王钦介绍。

  “新桥修建过程中,施工方多次征求村民意见,村里也积极协调用水用电。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监督职能,监督钢筋水泥质量、是否存在有偷工减料等情况……不论是村民还是村‘两委’,大家积极性都很高。”贺生文一边翻看修桥时的照片,一边说。

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本炕村药水河桥。贺生文 摄

  从去年7月施工,到10月建成,仅仅两个多月时间一座老桥完美“变身”。据了解,项目总投资378万元,新桥采用钢箱梁结构、U型桥台,桥头起点与扎哈公路相接形成T型交叉,桥面宽度由原来的4.5米加宽至6.5米。

  “桥修好了,我们出门方便了,孩子们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不只生活更便利了,也解决了我们养殖户的烦心事儿。”……村民你一言我一句畅谈着。本炕村以种植养殖为主,2016年开工建设生态养殖场,分三期共建设15栋畜棚,总面积8000平方米,最大存栏可养殖藏羊6000只或牦牛3000头,畜棚都以租赁的方式分配给本村养殖户。

  村民郭延军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在生态养殖场饲养着200多头牦牛。郭延军笑着说:“桥对面有一个养殖合作社,经常要去那里买饲料。这下好了,可以放心大胆地开车去拉饲料了。”

  每一座桥、每一条路都是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写照。湟源县2024年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7项,总投资9371.95万元。其中,公路建设里程104.609公里,桥梁11座。工程因地制宜采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道路风貌,有效带动路衍经济产业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着力服务群众对安全出行的需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盘梳理基础存量,科学布局改造规划,改善沿河临水群众出行条件,2024年完成危桥改造23座,实施溜索改桥项目5座;2025年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计划实施“我家门口那座桥(涵)”500座,架起惠民便民“连心桥”。

推荐阅读
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
罗东川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调研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青海湟中加快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青海大通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019.83万元
24H热点
青海大通:新庄镇移风易俗 文明乡风促振兴
【乡村振兴在青海】江源茫茫皆沃土 千村处处有通途...
【身边的感动】22天,跨越8000公里的真情担当——...
青海海南州举办首届人力资源发展大会
全国冰壶锦标赛青海西宁开赛
青海又一养老康养中心启用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别样分红暖人心
共筑满意消费 促进高质量发展——2025年青海省“3·...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青春“西”行记——记2024届...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西宁开发区:抢眼的首季背后...
热点图片
青海囊谦:扎曲河畔 白鹭起舞
青海囊谦:扎曲河畔 ...
促生产,抢抓“开门红”
促生产,抢抓“开门红”
【身边的感动】22天,跨越8000公里的真情担当——记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李延红
【身边的感动】22天...
【乡村振兴在青海】江源茫茫皆沃土 千村处处有通途——“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一
【乡村振兴在青海】...
青海大通:新庄镇移风易俗 文明乡风促振兴
青海大通:新庄镇移...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循化:科普惠及民生 新品助农增收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山水“汇”成水墨画
山水“汇”成水墨画
青海大通:春雪润大地 村民忙春耕
青海大通:春雪润大...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我家门口那座桥”架起乡村好前景
——“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日报
2025-03-18 08:5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我家门口那座桥”架起乡村好前景
——“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日报
2025-03-18 08:5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我家门口那座桥”架起乡村好前景
——“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二

  • 2025-03-18 08:56:12
  • 来源:青海日报
正在建本炕村药水河桥。王钦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广袤大地上,一座桥横跨其间,桥身简约质朴,青绿色的护栏显得格外亮眼……3月14日,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本炕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贺生文站在药水河桥上告诉记者:“原有的桥是一座石桥,修建于2007年,联通两头的村庄,为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2024年7月汛期,石桥出现安全隐患成了危桥,眼前的这座桥是重新修建的,不仅宽了,还更坚固耐用了。”

  这座看似普通的桥很不普通。它横跨药水河,与扎哈公路相接,是通往本炕村养殖场的唯一通道,也是哈城村、莫多吉村、兔尔干村、县牧场5万多只牛羊通往南山草场的主要通道,更是孩子们的上学路。它不仅是一条通道,更是本炕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经上报申请,湟源县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现场勘察,发现原有桥梁使用年限较长,桥墩基础外露,梁板存在多条裂缝,桥底冬季淤冰,夏季出现洪水漫流桥头引道情况,导致交通阻断,影响沿线群众的安全出行。

  桥梁勘测、图纸设计、桥梁建设……一系列阶段有效衔接。“当时正值汛期,不仅加大了新桥建设难度,也对施工期有了更高要求,也就是说在围堰施工的同时要缩短工期。因此施工期间要格外关注天气变化,密切注意水位上涨情况等。”湟源县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所副所长王钦介绍。

  “新桥修建过程中,施工方多次征求村民意见,村里也积极协调用水用电。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监督职能,监督钢筋水泥质量、是否存在有偷工减料等情况……不论是村民还是村‘两委’,大家积极性都很高。”贺生文一边翻看修桥时的照片,一边说。

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本炕村药水河桥。贺生文 摄

  从去年7月施工,到10月建成,仅仅两个多月时间一座老桥完美“变身”。据了解,项目总投资378万元,新桥采用钢箱梁结构、U型桥台,桥头起点与扎哈公路相接形成T型交叉,桥面宽度由原来的4.5米加宽至6.5米。

  “桥修好了,我们出门方便了,孩子们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不只生活更便利了,也解决了我们养殖户的烦心事儿。”……村民你一言我一句畅谈着。本炕村以种植养殖为主,2016年开工建设生态养殖场,分三期共建设15栋畜棚,总面积8000平方米,最大存栏可养殖藏羊6000只或牦牛3000头,畜棚都以租赁的方式分配给本村养殖户。

  村民郭延军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在生态养殖场饲养着200多头牦牛。郭延军笑着说:“桥对面有一个养殖合作社,经常要去那里买饲料。这下好了,可以放心大胆地开车去拉饲料了。”

  每一座桥、每一条路都是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写照。湟源县2024年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7项,总投资9371.95万元。其中,公路建设里程104.609公里,桥梁11座。工程因地制宜采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道路风貌,有效带动路衍经济产业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着力服务群众对安全出行的需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盘梳理基础存量,科学布局改造规划,改善沿河临水群众出行条件,2024年完成危桥改造23座,实施溜索改桥项目5座;2025年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计划实施“我家门口那座桥(涵)”500座,架起惠民便民“连心桥”。

作者 李延平
编辑:张小千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