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片头条
【党旗领航】暖心服务赋能流动党员 党建引领释放先锋力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陈静
发布时间:2025-05-13 08:56:55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西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注重以上率下、系统施策、创新载体,持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制度设计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作用发挥不断凸显,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QQ图片20250513061918组织流动党员学习。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供图

  强组织 破解身份游离困境

  近期,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以“红‘流’暖‘动’心系夏都”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模式,联动10余家单位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办实事、解难题、聚人心,探索出一条“学习常态化、服务精准化、管理长效化”的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新路径。

  活动期间,西宁市70余名流动党员代表实地参观了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沉浸式”学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强化身份认同,并“点对点”指导流动党员完成党费补缴和关系转接。

  针对流动党员“组织找不到人、党员找不到家”的问题,西宁市在党建综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心系夏都”流动党员服务驿站,打造集报到登记、组织关系接转、学习培训于一体的“红色港湾”。设立流动党员学习角,开通“流动党员码上学”云平台,通过开设党务知识、视频学习、每周一测等栏目,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理论学习,不定时推送各类必学篇目、专题党课、视频讲座等学习资料,抓牢抓好流动党员常态化教育,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来自海东市的流动党员马军说:“过去因工作变动,组织生活断断续续,如今驿站不仅帮我把组织关系转进社区党支部,通过‘流动党员码上学’云平台,还能随时随地学习最新政策理论,终于有了‘家’的踏实感。”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西宁市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工作例会制度,构建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闭环,同时采取底数排查、实地调研、因需组建“三步走”的方式,精准分析掌握流入党员区域分布情况,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楼宇、商圈、市场等地组建12个流动党员党组织,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257名流入党员纳入党组织专门管理,指派专人负责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QQ图片20250513061926扫码线上学习平台。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供图

  优服务 精准对接党员需求

  “原本要跑多个部门的事,今天全解决了!”从事外卖行业的流动党员李伟对“面对面”的快速办理赞不绝口。这一变化得益于西宁市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从“党员跑腿”到“服务上门”、从“分散受理”到“一站集成”的高效服务。

  聚焦流动党员社保转移、异地医保、就业创业等高频需求,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就业局及专业律所等多方资源,入驻中心集中开展政策答疑、就业指导、权益保障、帮办代办等服务,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首次活动,现场解答流动党员关于社保转移、异地医保办理等政策疑问29例,完成就业岗位匹配23人,受理法律咨询25件,代办事项18项,并吸引16人报名家政服务、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课程。

  西宁市依托市级党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市级流动党员服务驿站,并指导各县区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182个流动党员服务站(点),构建起“1+7+N”的服务矩阵——以市级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联动7个县区级服务中心,延伸打造N个社区服务点,常态化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服务事项,有效打通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

  针对流动党员覆盖面广、流动性强的特点,西宁市设立“共学课堂”,采取“线下集中联学、线上随时活学、干部上门讲学”的“三学法”,灵活组织流动党员及时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西宁市还探索市州间“双向共管”协作机制,组织开展驻外和驻宁办事机构“两个摸底”,为跨省跨市州协同组建流动党员党组织打牢基础。率先在市域内组织各县区签订流动党员结对共管共建协议,初步构建了县区间“双向共管”机制。

  促长效 激活红色内生动力

  为巩固服务成效,西宁市积极探索诉求清单与服务台账双线并进工作法:一方面,通过“需求清单”动态收集党员诉求;另一方面,依托“服务台账”跟踪就业创业进展,已助力9人实现本地就业,13人启动餐饮、电商创业项目。更令人瞩目的是,组建“红色小哥”“先锋骑手”等以流动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10余支,12名流动党员主动加入所在党组织志愿服务队,在文明创建、反诈宣传等工作中累计服务超600小时,不断增强流动党员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充分发挥流动党员视野宽、信息多、分布广的优势,收集流动党员关于乡村振兴、社区发展、小区治理、党员教育等方面的意见建议50余条。

  曾辗转多地务工的党员王霞,如今担任社区“流动党员联络员”,协助摸排登记6名“隐形党员”。“组织为我们解忧,我们也要为城市出力!”她的话道出许多流动党员的心声。

  西宁市通过组织实施“万名党员培优提质”计划,深入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为193名流动党员设定志愿服务岗位。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家乡建设恳谈会”50余场次,引导返乡党员提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300余条。城西区吸纳13名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担任“流动网格员”,就近就便开展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随手拍”工作,为基层治理补充了“新”力量。

  每一名流动党员都是一面流动的旗帜。西宁市持续通过精准化服务、长效化管理和常态化作用发挥机制,拓展新业态群体覆盖,推动流动党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发挥先锋作用,形成“服务—反哺”良性循环,让“流动不流失,奉献在夏都”成为城市治理新名片。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吴晓军在省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调研
吴晓军在省信访局接待来访群众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先锋力量】“三聘一推”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全省各地庆祝护士节致敬白衣天使
24H热点
【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
【源生万象】青海:从“生态之变”到“生态之美”...
仁心织锦护苍生 薪火相传谱华章——西宁市第一人民...
凝心聚力!西宁市举办第四届职工拔河比赛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新生儿科的“临时妈妈...
【文化中国行】触摸历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一亩绿意娇 ...
【高原GOAL精彩 青超向未来】青超联赛不仅仅是一场...
青海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专场招聘会圆满举办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足球牵线“高原臻品” 赛事...
热点图片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打开高原生态的百科全书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
千年藏药遇上现代科技
千年藏药遇上现代科技
共赴健康邀约 多学科专家联合义诊
共赴健康邀约 多学科...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绿茵作画布 高原起欢歌——第二届“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侧记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玛尔挡水电站年累计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
玛尔挡水电站年累计...
以青春之名 筑梦想之桥——青海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专场招聘会见闻
以青春之名 筑梦想之...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一场精彩难忘情谊深厚的揭幕战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来自雪豹之都西宁的“礼物”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党旗领航】暖心服务赋能流动党员 党建引领释放先锋力量

青海日报
2025-05-13 08:5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党旗领航】暖心服务赋能流动党员 党建引领释放先锋力量

青海日报
2025-05-13 08:5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党旗领航】暖心服务赋能流动党员 党建引领释放先锋力量

  • 2025-05-13 08:56:55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西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注重以上率下、系统施策、创新载体,持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制度设计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作用发挥不断凸显,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QQ图片20250513061918组织流动党员学习。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供图

  强组织 破解身份游离困境

  近期,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以“红‘流’暖‘动’心系夏都”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模式,联动10余家单位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办实事、解难题、聚人心,探索出一条“学习常态化、服务精准化、管理长效化”的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新路径。

  活动期间,西宁市70余名流动党员代表实地参观了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沉浸式”学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强化身份认同,并“点对点”指导流动党员完成党费补缴和关系转接。

  针对流动党员“组织找不到人、党员找不到家”的问题,西宁市在党建综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心系夏都”流动党员服务驿站,打造集报到登记、组织关系接转、学习培训于一体的“红色港湾”。设立流动党员学习角,开通“流动党员码上学”云平台,通过开设党务知识、视频学习、每周一测等栏目,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理论学习,不定时推送各类必学篇目、专题党课、视频讲座等学习资料,抓牢抓好流动党员常态化教育,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来自海东市的流动党员马军说:“过去因工作变动,组织生活断断续续,如今驿站不仅帮我把组织关系转进社区党支部,通过‘流动党员码上学’云平台,还能随时随地学习最新政策理论,终于有了‘家’的踏实感。”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西宁市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工作例会制度,构建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闭环,同时采取底数排查、实地调研、因需组建“三步走”的方式,精准分析掌握流入党员区域分布情况,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楼宇、商圈、市场等地组建12个流动党员党组织,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257名流入党员纳入党组织专门管理,指派专人负责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QQ图片20250513061926扫码线上学习平台。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供图

  优服务 精准对接党员需求

  “原本要跑多个部门的事,今天全解决了!”从事外卖行业的流动党员李伟对“面对面”的快速办理赞不绝口。这一变化得益于西宁市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从“党员跑腿”到“服务上门”、从“分散受理”到“一站集成”的高效服务。

  聚焦流动党员社保转移、异地医保、就业创业等高频需求,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就业局及专业律所等多方资源,入驻中心集中开展政策答疑、就业指导、权益保障、帮办代办等服务,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首次活动,现场解答流动党员关于社保转移、异地医保办理等政策疑问29例,完成就业岗位匹配23人,受理法律咨询25件,代办事项18项,并吸引16人报名家政服务、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课程。

  西宁市依托市级党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市级流动党员服务驿站,并指导各县区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182个流动党员服务站(点),构建起“1+7+N”的服务矩阵——以市级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联动7个县区级服务中心,延伸打造N个社区服务点,常态化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服务事项,有效打通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

  针对流动党员覆盖面广、流动性强的特点,西宁市设立“共学课堂”,采取“线下集中联学、线上随时活学、干部上门讲学”的“三学法”,灵活组织流动党员及时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西宁市还探索市州间“双向共管”协作机制,组织开展驻外和驻宁办事机构“两个摸底”,为跨省跨市州协同组建流动党员党组织打牢基础。率先在市域内组织各县区签订流动党员结对共管共建协议,初步构建了县区间“双向共管”机制。

  促长效 激活红色内生动力

  为巩固服务成效,西宁市积极探索诉求清单与服务台账双线并进工作法:一方面,通过“需求清单”动态收集党员诉求;另一方面,依托“服务台账”跟踪就业创业进展,已助力9人实现本地就业,13人启动餐饮、电商创业项目。更令人瞩目的是,组建“红色小哥”“先锋骑手”等以流动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10余支,12名流动党员主动加入所在党组织志愿服务队,在文明创建、反诈宣传等工作中累计服务超600小时,不断增强流动党员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充分发挥流动党员视野宽、信息多、分布广的优势,收集流动党员关于乡村振兴、社区发展、小区治理、党员教育等方面的意见建议50余条。

  曾辗转多地务工的党员王霞,如今担任社区“流动党员联络员”,协助摸排登记6名“隐形党员”。“组织为我们解忧,我们也要为城市出力!”她的话道出许多流动党员的心声。

  西宁市通过组织实施“万名党员培优提质”计划,深入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为193名流动党员设定志愿服务岗位。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家乡建设恳谈会”50余场次,引导返乡党员提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300余条。城西区吸纳13名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担任“流动网格员”,就近就便开展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随手拍”工作,为基层治理补充了“新”力量。

  每一名流动党员都是一面流动的旗帜。西宁市持续通过精准化服务、长效化管理和常态化作用发挥机制,拓展新业态群体覆盖,推动流动党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发挥先锋作用,形成“服务—反哺”良性循环,让“流动不流失,奉献在夏都”成为城市治理新名片。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郑思哲 陈静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