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片头条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晴空
发布时间:2025-05-16 09:42:54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湟源县以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为契机,依托唐蕃古道历史文脉与河湟非遗资源优势,构建文化引领的城乡融合新格局。

  湟源县通过非遗活化、数字创新、文旅升级三大路径,打造“文化铸魂—产业兴村—城乡共富”发展体系,既为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实践样板,又以文化赋能助力西宁彰显省会担当,同步夯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基础。

  政策驱动激活双循环,创新政策扶持机制,2024年投入529万元激励88家文旅企业,联动东西部协作资金46万元发放消费券撬动消费1200万元,市场活力提升37%。重点推进丹噶尔古城提升、宗家沟景区开发等15个项目,建成日月藏族乡风情小镇等4个标杆工程,形成“古城+生态+非遗”产品矩阵。全年推出四季主题文旅活动,2024年接待游客39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29.8%和39.9%,为名城申报注入强劲动能。

  非遗IP赋能文化内核,全年举办“双宁灯会”“河湟民俗巡展”等60场品牌活动,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丹噶尔古城入选中国生态文旅名录。创新“传承人+工坊+企业”模式,新增56名县级非遗传承人及3家市级工坊,研发便携式排灯等文创产品百余种,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破千万元。推动非遗项目进驻景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200元,形成“保护—转化—反哺”闭环,塑造湟源文化新名片。

  数字融合“焕活”文保价值,创新名城保护模式完成全域文物田野调查,新发现文物点4处,建成文物VR展馆及3D标注系统,推出虚拟民俗展室5个,开发“印记湟源”系列文创20余款,短视频传播量超500万次。联动学校开展“古城探秘”等25场研学活动,惠及青少年1.2万人次。强化城隍庙等21处文保单位数字化巡查及测绘,构建“数字保护—创意转化—研学传播”链条,探索科学化文保新路径。

  (来源:西宁晚报)

推荐阅读
全省开门教育和社会监督工作座谈会召开
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海北统筹887.45万元托起老年人幸福"食光"
青海黄南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
24H热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河湟菜田的“织...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从都市白领到乡野“鸡...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乐园”开园迎客
“丁香茶室”巧解百姓烦心事
第十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青海赛区活动启动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鸟导”带客“追鸟” ...
【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一顿饭改变了啥?
热点图片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
第十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青海赛区活动启动
第十届“万步有约”...
“丁香茶室”巧解百姓烦心事
“丁香茶室”巧解百...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乐园”开园迎客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从都市白领到乡野“鸡司令” 湟中姑娘返乡养鸡踏上致富路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河湟菜田的“织梦人”——记西宁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孔小平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诗与远方”到“世界级品牌”的跨越——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西宁晚报
2025-05-16 09:4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西宁晚报
2025-05-16 09:4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 2025-05-16 09:42:54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湟源县以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为契机,依托唐蕃古道历史文脉与河湟非遗资源优势,构建文化引领的城乡融合新格局。

  湟源县通过非遗活化、数字创新、文旅升级三大路径,打造“文化铸魂—产业兴村—城乡共富”发展体系,既为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实践样板,又以文化赋能助力西宁彰显省会担当,同步夯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基础。

  政策驱动激活双循环,创新政策扶持机制,2024年投入529万元激励88家文旅企业,联动东西部协作资金46万元发放消费券撬动消费1200万元,市场活力提升37%。重点推进丹噶尔古城提升、宗家沟景区开发等15个项目,建成日月藏族乡风情小镇等4个标杆工程,形成“古城+生态+非遗”产品矩阵。全年推出四季主题文旅活动,2024年接待游客39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29.8%和39.9%,为名城申报注入强劲动能。

  非遗IP赋能文化内核,全年举办“双宁灯会”“河湟民俗巡展”等60场品牌活动,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丹噶尔古城入选中国生态文旅名录。创新“传承人+工坊+企业”模式,新增56名县级非遗传承人及3家市级工坊,研发便携式排灯等文创产品百余种,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破千万元。推动非遗项目进驻景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200元,形成“保护—转化—反哺”闭环,塑造湟源文化新名片。

  数字融合“焕活”文保价值,创新名城保护模式完成全域文物田野调查,新发现文物点4处,建成文物VR展馆及3D标注系统,推出虚拟民俗展室5个,开发“印记湟源”系列文创20余款,短视频传播量超500万次。联动学校开展“古城探秘”等25场研学活动,惠及青少年1.2万人次。强化城隍庙等21处文保单位数字化巡查及测绘,构建“数字保护—创意转化—研学传播”链条,探索科学化文保新路径。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晴空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