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片头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从“诗与远方”到“世界级品牌”的跨越
——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倪晓颖
发布时间:2025-05-16 09:42:55
编辑:李家奕
美丽的青海湖景观。青海省交控集团供图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海的重大任务。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正确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以改革的思路谋划推动工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困难问题,以创建青海湖示范区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破题之举,在加强顶层设计、丰富产品供给、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质、激发消费潜力、构建品牌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全面提升青海生态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推动青海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青海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群众乐享“诗与远方”的同时,高原大地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文化旅游体验地。今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旅游总花费114亿元,同比增长21%。

  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青海被誉为地球第三极,72万平方公里土地堪称地质博物馆,从昆仑山脉万年冰川到察尔汗盐湖的天空之镜,海拔4500米的垂直落差造就了全球90%的高寒生态系统类型。柴达木盆地俄博梁雅丹群的每道沟壑都镌刻着1.45亿年前白垩纪的湖相沉积;阿尼玛卿冰川的冰裂隙中,封存着第四纪冰期的气候密码;在可可西里钻取的冰芯,解译出百万年大气成分变化图谱……这些“大地密码”正在转化为青海的生态旅游“密钥”。

  立足新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厚的青海如何提高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外界充满新期待。而青海也力求文旅产业继续强劲升级,走向更远的诗与远方。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清清黄河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创建茶卡盐湖、湟中卡阳花海等一批A级旅游景区,构建旅游市州、旅游县区、特色旅游乡镇、重点生态旅游乡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顶层设计发力、行动紧锣密鼓、前景豁然开朗……紧盯目标,青海迈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一定成效。“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344.37万人次,同比增长10.2%,旅游总花费14.6亿元,同比增长9%。

  绿水青山是青海的家底,更是青海持之以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底气所在。青海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的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进美丽青海建设,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

  在全力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优先科学制定保护措施和发展政策,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特许经营路径,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构建国家公园和示范区相得益彰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协调统一。

  多管齐下,提升核心吸引力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这里千山堆绣,百川织锦。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擘画的宏伟蓝图。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领导小组,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2年8月,召开部省共建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创建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捋顺发展体制机制问题。

  立足省情实际,召开第一届青海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实施国际化标准景区建设工程作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启动国际化标准景区建设工程课题研究,印发《关于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生态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规范》两项地方标准,组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制定《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1+N+X”规划体系》,启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南试验区建设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持续推进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投入13.13亿元,实施景区提档升级、“一环”沿线建设、生态停车场扩容等项目,停车位达9877个,旅游厕所56座。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安排省级文旅产业专项引导资金9000万元,实施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VR沉浸式体验等10个重点项目,建成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并对照5A级景区标准,指导完善311项服务规范。

  青海还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文化旅游带,实施“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旅游品牌提升行动,打造高原湖泊、盐湖风光、草原花海等生态旅游打卡地,开发高原康养、生态研学、自然教育等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这些高品质生态景区共同构成青海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融合发展,释放文旅新活力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丰富产品供给是关键要素之一。青海聚焦“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青洽会、环湖赛、青超联赛等聚合效应,实现与农畜产品、生态教育、高原康养等互融共促,制定印发《青海省“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推动旅游资源向多元化、品质化升级。

  开行百列旅游列车,首发班次包括“大美青海·幸福西藏”旅游专列和“夏都西宁·魅力海西·秘境茫崖”银发旅游专列,串联青海湖、祁连山、三江源、茶卡盐湖等核心景区,通过“一线多游”模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青藏高原的壮美风光与多元文化。

  政企联动,激发文旅消费新动力。启动2025年“山宗水源 惠游青海”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发放涵盖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文创非遗等领域文旅消费券545.82万元,直接拉动消费2000.7万元,间接带动消费1.4亿元。“五一”假期,茶卡盐湖景区推出全天候沉浸式演艺和“盐工技能大比拼”非遗体验等,吸引游客8.07万人次。青海湖景区新增沙滩摩托车、驼队骑行项目,联动高校打造“青海湖文创IP体验馆”,累计吸引游客7.87万人次。新华联童梦乐园吸引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96.77%,创开园以来新高。

  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协同、属地保障”为原则,引导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文旅产品供给,提升夜间消费场景品质。举办夜间光影秀、夜间演艺、夜间美食市集等主题活动,并推出消费满减、积分兑换、抽奖等优惠措施,增强夜间文旅消费活力。西宁市城北区豹街、特色小镇亮相5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雪豹之都第一街·豹街”更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让全国观众领略到高原古城的独特魅力。

  紧盯目标,青海文旅高质量发展迈出了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青海湖示范区为切入点,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西宁市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依托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文化旅游带,加速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全省开门教育和社会监督工作座谈会召开
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海北统筹887.45万元托起老年人幸福"食光"
青海黄南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
24H热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河湟菜田的“织...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从都市白领到乡野“鸡...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乐园”开园迎客
“丁香茶室”巧解百姓烦心事
第十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青海赛区活动启动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鸟导”带客“追鸟” ...
【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一顿饭改变了啥?
热点图片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
第十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青海赛区活动启动
第十届“万步有约”...
“丁香茶室”巧解百姓烦心事
“丁香茶室”巧解百...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乐园”开园迎客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从都市白领到乡野“鸡司令” 湟中姑娘返乡养鸡踏上致富路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河湟菜田的“织梦人”——记西宁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孔小平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诗与远方”到“世界级品牌”的跨越——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从“诗与远方”到“世界级品牌”的跨越
——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一

青海日报
2025-05-16 09:4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从“诗与远方”到“世界级品牌”的跨越
——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一

青海日报
2025-05-16 09:4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从“诗与远方”到“世界级品牌”的跨越
——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一

  • 2025-05-16 09:42:55
  • 来源:青海日报
美丽的青海湖景观。青海省交控集团供图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海的重大任务。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正确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以改革的思路谋划推动工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困难问题,以创建青海湖示范区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破题之举,在加强顶层设计、丰富产品供给、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质、激发消费潜力、构建品牌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全面提升青海生态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推动青海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青海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群众乐享“诗与远方”的同时,高原大地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文化旅游体验地。今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旅游总花费114亿元,同比增长21%。

  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青海被誉为地球第三极,72万平方公里土地堪称地质博物馆,从昆仑山脉万年冰川到察尔汗盐湖的天空之镜,海拔4500米的垂直落差造就了全球90%的高寒生态系统类型。柴达木盆地俄博梁雅丹群的每道沟壑都镌刻着1.45亿年前白垩纪的湖相沉积;阿尼玛卿冰川的冰裂隙中,封存着第四纪冰期的气候密码;在可可西里钻取的冰芯,解译出百万年大气成分变化图谱……这些“大地密码”正在转化为青海的生态旅游“密钥”。

  立足新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厚的青海如何提高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外界充满新期待。而青海也力求文旅产业继续强劲升级,走向更远的诗与远方。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清清黄河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创建茶卡盐湖、湟中卡阳花海等一批A级旅游景区,构建旅游市州、旅游县区、特色旅游乡镇、重点生态旅游乡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顶层设计发力、行动紧锣密鼓、前景豁然开朗……紧盯目标,青海迈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一定成效。“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344.37万人次,同比增长10.2%,旅游总花费14.6亿元,同比增长9%。

  绿水青山是青海的家底,更是青海持之以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底气所在。青海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的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进美丽青海建设,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

  在全力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优先科学制定保护措施和发展政策,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特许经营路径,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构建国家公园和示范区相得益彰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协调统一。

  多管齐下,提升核心吸引力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这里千山堆绣,百川织锦。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擘画的宏伟蓝图。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领导小组,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2年8月,召开部省共建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创建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捋顺发展体制机制问题。

  立足省情实际,召开第一届青海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实施国际化标准景区建设工程作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启动国际化标准景区建设工程课题研究,印发《关于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生态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规范》两项地方标准,组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制定《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1+N+X”规划体系》,启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南试验区建设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持续推进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投入13.13亿元,实施景区提档升级、“一环”沿线建设、生态停车场扩容等项目,停车位达9877个,旅游厕所56座。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安排省级文旅产业专项引导资金9000万元,实施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VR沉浸式体验等10个重点项目,建成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并对照5A级景区标准,指导完善311项服务规范。

  青海还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文化旅游带,实施“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旅游品牌提升行动,打造高原湖泊、盐湖风光、草原花海等生态旅游打卡地,开发高原康养、生态研学、自然教育等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这些高品质生态景区共同构成青海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融合发展,释放文旅新活力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丰富产品供给是关键要素之一。青海聚焦“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青洽会、环湖赛、青超联赛等聚合效应,实现与农畜产品、生态教育、高原康养等互融共促,制定印发《青海省“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推动旅游资源向多元化、品质化升级。

  开行百列旅游列车,首发班次包括“大美青海·幸福西藏”旅游专列和“夏都西宁·魅力海西·秘境茫崖”银发旅游专列,串联青海湖、祁连山、三江源、茶卡盐湖等核心景区,通过“一线多游”模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青藏高原的壮美风光与多元文化。

  政企联动,激发文旅消费新动力。启动2025年“山宗水源 惠游青海”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发放涵盖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文创非遗等领域文旅消费券545.82万元,直接拉动消费2000.7万元,间接带动消费1.4亿元。“五一”假期,茶卡盐湖景区推出全天候沉浸式演艺和“盐工技能大比拼”非遗体验等,吸引游客8.07万人次。青海湖景区新增沙滩摩托车、驼队骑行项目,联动高校打造“青海湖文创IP体验馆”,累计吸引游客7.87万人次。新华联童梦乐园吸引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96.77%,创开园以来新高。

  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协同、属地保障”为原则,引导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文旅产品供给,提升夜间消费场景品质。举办夜间光影秀、夜间演艺、夜间美食市集等主题活动,并推出消费满减、积分兑换、抽奖等优惠措施,增强夜间文旅消费活力。西宁市城北区豹街、特色小镇亮相5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雪豹之都第一街·豹街”更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让全国观众领略到高原古城的独特魅力。

  紧盯目标,青海文旅高质量发展迈出了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青海湖示范区为切入点,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西宁市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依托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文化旅游带,加速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倪晓颖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