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  /  图说青海

让“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聚焦市州党代会·西宁篇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29 09:17    编辑:朱月琴

  用绿色力量构筑“幸福西宁”  

  张地委/摄

  “海湖新区一个曾经的垃圾场,几年功夫,变成了如诗如画、风景秀丽的城市新区。特别是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青海‘鸟巢’——体育中心矗立在眼前,甭提有多自豪、多满足了。”从庄稼汉到电焊工,市民胡友胜见证着西宁日新月异的变化。

  过去的五年,从城市到农村,从南北两山到湟水河岸,西宁在变化中前行,在前行中创新;砥励奋进,铸就辉煌。

  一

  这是西宁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这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创新活力加速迸发的五年。五年,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跨过千亿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突破50%,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数据是枯燥的,但反映的经济社会生活却丰富多彩,从中可以看到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实现民生导向发展——“幸福西宁”建设目标清晰,强劲有力。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以建设幸福西宁为总目标,西宁市以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为着力点,抓住“生态优先”与“发展率先”两个关键,努力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有机统一,全力打造高原绿色发展之城。

  今年,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落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10月29日,青海比亚迪年产10JWH动力锂电池项目、年产2万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项目开工。

  比亚迪的成功引进,是西宁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西宁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范。

  如果说,比亚迪的入驻,是西宁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证明,那么,凭借多年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五年来,西宁市依托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规划并建设正负极材料、铜箔、铝箔、隔膜、电解液、动力及储能电池、电控系统和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锂电全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成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

  二

  五年来,西宁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努力打好“扩投资、上项目、促园区、帮企业”的组合拳,坚持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协调拉动,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动力协同发力,园区、城区、县域三大板块齐头并进。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工业保持稳定增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加速成长,园区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内涵、业态、品质、效益不断提升,以五大基地、八大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降低企业税费成本、推进脱贫攻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让老百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成的愿望逐步得以实现。

  10月28日,“畅通西宁”重要建设工程——西宁市昆仑桥新建工程全面通车,三桥飞架南川河,一时间成为西宁城市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备受市民关注的中心广场北扩主体工程将于年底显现;西宁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部分道路管廊加紧施工中;湟水路高架、西宁城市交通建设项目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一个个新项目、大项目在西宁城市的角角落落竞相迸发,以城市转型升级为契机,打造“绿色空间”,全力向“幸福西宁”目标迈进。

  五年来,推进南川片区开发和西川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北川生态水城,海湖新区基本建成。全市建成区面积增加37平方公里,“两个中心,八个片区”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9%,“一核、三极、多节点”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兰新高铁、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100公里高速内环等重点工程建成投运,“四横十一纵一环”主干路网基本形成,“畅通西宁”建设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三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向东开放,扩大向西开放,成功举办“城洽会”、丝绸之路沿线国际友城圆桌会议、“医疗卫生健康与社会力量参与”国际研讨会和首届绿色发展论坛等活动,开通西宁国际航空口岸、6条国际航线和西宁至比利时安特卫普中欧班列,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开启了由内陆型城市向开放型城市的重大转型。

  “当生命的绿色从枝头绽放,当南川河水穿城而过。青山翠绿,江河清澈。我们美丽的家园,生机勃勃……”这是西宁市民樊芬写的一首小诗。

  从不毛之地的荒山到青山如黛的南北两山;从春秋季“尘满面”的昔日,到空气质量优良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双第一”的今天;从忽视生态成本追求GDP到严格产业准入标准,依法关停并转一些高污染企业,追求“绿色GDP”……一次次的转型,是西宁始终将生态文明放在首位的信心和决心。

  建成北山美丽园和北川、海湖、宁湖湿地等城市公园,打造“三河六岸”生态景观,建设绿芯绿廊绿道,将427公顷工业用地用于申办“园博会”,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率先在西北省会城市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如今,在这个以“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为发展路径的城市,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绿意盎然”,高原古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绿色新常态。

  今天,站在南山、北山之巅,俯瞰高原古城,你会发现,在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这一路径指引下,西宁每天都在变化,向着更加美丽、更加绿色、更加幸福的目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者:林玟均)

  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答卷

  回首往昔,砥砺前行的坚实足迹,已镌铭于西宁发展的美好画卷;展望未来,凝心聚力的团结奋斗,将铺展开幸福西宁绿色发展的全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党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西宁市呈现出理论武装扎实有效、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民生事业跨越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开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主法治不断进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

  曾经,西宁直观的绿色家底很薄:全市年均降雨量仅为380毫米,蒸发量却达1700毫米,干旱缺水,春秋季尘土扑面。如今,一切因为绿而改变。这个自然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城市,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次次颠覆着外地人和本地人眼中荒凉少绿的景象。

  在我们的眼中,近几年,西宁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处处展现出“绿色”的足迹:从寸草难生的荒山到绿树成荫的南北两山;从春秋季“尘满面”的昔日,到空气质量优良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双第一”的今天;从干旱缺水、植被缺少的曾经,到率先在西北地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如今;从忽视生态成本追求GDP到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开出工业投资“负面清单”,追求“绿色GDP”……西宁市书写了一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动人诗篇。

  如今,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西宁市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打响一场场“生态治理战役”,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答卷,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铺就出“幸福西宁”的靓丽底色。

  以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幸福为有机统一,新的五年,西宁市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绿色发展的根扎深扎牢,持续创造和积累不断增值的绿色财富,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幸福西宁篇章而不懈奋斗!(作者:潘玲)

  为增强群众身体素质而努力

  ——访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薛霖

  在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结束后,来自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的基层代表薛霖精神抖擞地走出会场,“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医务工作者,聆听了党代会报告后,感到十分振奋,鼓舞人心。”

  薛霖鼓舞人心的感觉来自于,会议上医疗卫生事业备受关注,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坚持中西医并重,健全完善预防为主、公平可及、系统连续、质量优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这些在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举措的同时,也为建设“幸福西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近几年,西宁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中的医疗保障和救助,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饮食安全,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促进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及时回应解决医药卫生等领域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薛霖介绍,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创新举措,西宁市在全国率先组建市、县、乡村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也提高了医疗行政管理和运行水平,为医改积累丰富经验成果。

  谈起会议带来的收获,薛霖说:“我们医药卫生行业的党员应当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树立良好医德,为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发展医药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罗珺)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中央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全会精神,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扎扎实实”“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重大要求,坚定“四个自信”,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省委“131”总体要求和市委“12315”总目标,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履职为民的坚定立场和价值取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强党建,巩固深化“三区”“两城”建设成果,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

  一、着力把握幸福西宁的成长坐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大力强化绿色发展的产业支撑,全面构建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绿色发展的制度环境。以建设幸福西宁为总目标,以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为着力点,抓住“生态优先”与“发展率先”两个关键,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地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努力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有机统一,着力打造高原绿色发展之城。

  二、着力强化幸福西宁的活力之源。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全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继续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检验真改革、深改革、敢改革的重大标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以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富有针对性、含金量、获得感的措施和成果,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三、着力筑牢幸福西宁的社会基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和力量,形成和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克难奋进的生动局面。

  四、着力加强幸福西宁的政治保证。筑牢思想根基,严肃党内生活,强化基础支撑,保持清廉本色。要牢固树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协同发力,以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强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作者:陈曦 整理)

  深刻认识到“生态似水发展如舟”

  ——访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米占良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是“幸福西宁”的成长坐标。这让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新长征路上奋进的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西宁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米占良信心百倍。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不断地治山治水治气,我们关停并转了一批高污染的企业,主城区的煤改气在北方城市率先清零,黄标车的淘汰走在全国的前列,空气质量的优良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排名在西北省会城市走在了前面,同时我们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米占良说。

  采访中米占良说,目前,西宁市生态环境回旋空间小,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何破解难题,迎难而上,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生态似水,发展如舟”,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期待,把绿色发展的根扎实扎牢,持续创造和积累不断增值的绿色财富,这对环境保护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米占良表示:“我们要按照党代会的要求,全力以赴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使西宁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十三五’时期争取达到85%以上,湟水河西宁市区主干流水断面努力消除劣五类水体,按照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要求去做,适应全市各族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让他们期待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作者:罗珺)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