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  /  青海生态

放下牧鞭,绿色发展带来新路子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蕴   发布时间:2017-05-21 08:31    编辑:崚子

  青海新闻网讯 “现在我们不是牧民,是老板了!”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的加木措老人已年过花甲,当了大半辈子的牧民,如今却成为一名创业“小老板”。甘子河乡达玉村是当地有名的“后进村”,草场小、牛羊少,草原生态也远不如从前,村里的集体经济还未实现零的突破……诸多问题摆在面前,如何致富成了村里的大难题。就在今年,达玉村的老百姓看到了幸福的希望。

  2017年5月8日,达玉村达玉神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体店在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中在海晏县步行商业街隆重开业。正是这一天,标志着达玉村的大部分牧民放下了传统“牧鞭”,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喜人的变化,让加木措老人回忆起了过去:“过去的生活并不宽裕,但大家都知道‘禁牧减畜’是为了保护生态,积极响应了政策,可生活来源变得更加困难了。”看到达玉村的困难,甘子河乡政府的干部们坐不住了,少了增收渠道,牧民们的生活该何去何从?

  “老百姓的困难我们看在眼里,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多方协调,终于将全县惟一一个扶贫产业园落实到了村里。”乡党委书记桑杰加说。

  酸奶房、缝纫室,如今,在达玉村扶贫产业园里,处处都是紧张忙碌的景象……2016年建成并投产的甘子河达玉村扶贫产业园,凭借销售酸奶、风干肉等,在短短4个月就收获了5万元的纯利润。

  “全县惟一的扶贫产业园落到我们村,大把大把‘票子’也进了口袋呢!”加木措高兴地说。

  “钱袋子”才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对于发展较为滞后且面临诸多困境的达玉村,让牧民们放下世世代代手中的牧鞭,依靠生态走绿色发展之路无疑是一条有效的致富途径。

  “县里每年拨付200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全力支持甘子河乡的快速发展。有了群众的集体智慧,再加上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支持,我们才能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加快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达玉村集体经济才能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转变。”海晏县甘子河乡乡党委书记桑杰加说。

  达玉神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体店的开业,标志着达玉村以及全乡扶贫工作迈入了新的台阶。

  桑杰加介绍,2016年,扶贫产业园已解决了26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实体店的开业,又可以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早日让达玉村摘除贫困村的帽子,带领全村人民一起致富发展。”桑杰加充满信心地说。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牧民们的“饭碗”,绿色动力驱动着牧民们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如今的达玉村旧貌换了新颜,绿色发展正见证着这个“后进村”的蝶变。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