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青新时评

分享到:

着力为基层一线增添人才“薪火”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润宇    发布时间:2020-03-23 07:39    编辑:田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中央印发《意见》、省委出台《若干措施》,吹响了人才向“下”流动的集结号,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送上了“及时雨”、吃上了“定心丸”。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求贤若渴的姿态、爱才惜才的诚意、识才敬才的胸襟,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广阔练武平台、营造良好宽松环境,着力为基层一线增添人才“薪火”。坚持以用为本,育好本土人才“生力军”。王建军书记强调,人才的价值,以用为本,个体的人才越用越聪明,整体的人才越用越充裕。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深度培养本地人才理念,积极着眼重大发展战略、重大产业项目和重要工作任务,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渠道,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培育力度,靶向实施好省州各项人才工程,让本土人才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挑大梁、唱主角。要具备“解除束缚、破除体制”的勇气担当。当今中国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正迫切需要人才、呼唤人才,谁能率先打破人才体制壁垒,谁就能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在区域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我们必须率先“割断”束缚人才大显身手、大展拳脚的“捆仙绳”,在政策制定、机制建设等方面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壁垒,建立健全灵活的人才流动和使用机制,补齐人才流通渠道不畅、人才培养机制不全等短板。要具备“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胸襟胆识。坚持选贤任能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给予群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尽可能减少选才用人上的失察失误,实现“人”与“岗”的嵌合、“权”与“责”的铆接,做到了解事、识清人,谋准事、用对人,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真正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彰,让人才不在基层“埋没”,不在边远地区“流失”。

  坚持需求导向,盘活人才流动“一盘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才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循环、配置必将更加广泛、更加积极、更加活跃。要搭建人尽其才的舞台。区域引才要着眼于打造更高平台、提供更优服务、创造更多机会,更好地为人才赋能,加速人才成长成才,促进人才作用发挥。要精准对接上级重大战略,争取国家行业性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落户海西,支持循环经济试验区各园区、重点企业设立人才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一批“国字号”创新创业平台,打造更多开放便捷高能级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规模不等、定位不同、运维各异的创业平台模式,使之成为人才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主引擎、主平台。要树立人才共享的理念。基层人才环境弱、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差,我们要用“一池活水”的思路,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以重大产业、重点项目为导向,突破人才区域限制,积极加强与发达地区、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的合作,为人才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提供通道。要通过对口支援、人才租赁、委托借用、购买服务、智力合作、委培联姻等方式,探索建立共享人才机制,真正将基层作为专家的实验室,成为人才的“样板田”,做大基层人才“增量”,实现人才培养使用的双赢局面。要做强吸附人才的产业。要树牢“围绕产业抓人才,抓好人才促产业”理念,充分考虑海西经济体量、产业特色、区位条件等差异性,以重点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人才吸附力度。当前,海西正倾力打造“五个千”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以盐湖资源开发为核心,融合油气化工、金属冶金、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原特色生物为主导的七大优势产业体系,做强一批核心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一批核心领域高新企业,建立一支核心基层人才队伍,让海西成为各类人才智慧输出和成长成才的“摇篮”。坚持环境至上,做好倾注真情“温度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同样需要构建良好的区域人才环境,让人才在基层一线也能事业有成就,经济有保障,生活有质量。要完善人才服务制度。王建军书记强调“,养才”是关键。只有用情怀滋养人才,用待遇善养人才,用时间保养人才,用生态涵养人才,才能“捂热”人才的心。要充分运用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畅通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渠道,在重要决策节点听取专业人才意见,在重大节日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帮助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激发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要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持续讲好海西人才好故事、传播海西人才好声音,集聚四方英才在海西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健全人才服务载体。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人才认定、人才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优化服务流程,让人才少跑腿或者不跑腿。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树立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推动各市县和重点用人单位创新人才政策、增加资金投入、提高人才待遇、做好服务保障,形成全州上下一股绳、合力投资人才发展的大格局。要推进人才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开设优秀人才服务卡,开启人才“一条龙”“一站式”跟踪服务,为人才营造良好生活环境。要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做好人才引进的“下半篇”文章,着力从人才联系、交流、生活等方面全力优化服务环境,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营造拴心留人的优质服务生态,让人才“工作好、生活更好”,形成“家燕归巢”“凤凰来栖”的生动局面。要在核心地段、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片区筹集房源,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做好这一关爱人才的“实事工程”。要全力营造尊重知识、敬贤重士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布局关怀备至、谈心交心的优越人文环境,加快强化公正平等、海晏河清的朗朗政治环境,竭力体现拴心留人的诚意和温度。 (作者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常委、组织部长)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