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人物故事

分享到:

【高原盛开双拥花】
红色家风铺就人生底色——记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尼都塔生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29 07:50    编辑:王海莲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他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草原。接受各种表彰、参加巡回宣讲团的日子,在他看来,是一段走出军营亲身感受党恩的美好时光。

  身边很多人说他“傻”,好不容易从军校毕业有机会去大城市,却选择回到了位于三江源腹地的家乡。

  后来,他发现,在玉树草原上的独立骑兵连里,有很多人成了和他一样的“傻子”。

  他就像天空中的雄鹰,喜欢飞翔在辽阔无垠的巴塘草原,在雪域高原奉献青春,用爱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护卫祖国安宁。

  尼都塔生— —一个来自草原的名字,如今已传遍大江南北,还有他们一家四代传承红心尽忠诚的故事……

  传承红心

  无悔扎根高原

  在连队,战士们常常能听到尼都塔生讲他们家族的故事,还有那句族训:“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尼都塔生所在的玉树东坝家族,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人都曾为祖国藏区的和平稳定做出突出贡献。这份家族荣光,也影响着尼都塔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选择。

  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后,尼都塔生毅然回到位于家乡的玉树独立骑兵连。

  刚到连队他就主动申请到海拔4200米的巴塘军马勤务班工作。这个点位是连队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班里的战士除了要驯养所有的军马,还要负责站岗执勤、草原巡逻,进行军事训练等。可尼都塔生觉得草原才是他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想到骑着骏马、挥舞战刀、驰骋草原时,他的心情是激动和豪迈的,但当他第一次跨上战马时,不到十秒钟就重重跌落下来……

  “其实当时我很羞愧,是我把骑兵看轻了,可我不能当孬种,必须尽快实现由步兵向骑兵的转变。”尼都塔生说。

  接下来的日子,尼都塔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待在马背上。大腿、屁股被磨得鲜血直流,擦完药,继续上马背。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时间,尼都塔生攻克了乘马劈刺这个难关,其他重难点课目均达到优秀水平,还驯服了“枣红”和“大黑”两匹最烈的军马。

  2019年6月,尼都塔生被提升为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面对使命召唤,他和战友们时刻准备吼出那句气壮山河的呐喊:“骑兵连!进攻!”

  马背宣讲

  传播党的声音

  雪山脚下,巴塘河畔,常常能看到骑兵连战士们骑马宣讲的身影。

  这几年,尼都塔生主动发挥与驻地少数民族群众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的优势,带领连队学习骨干,组成一支“马背上的宣讲队”,为群众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党的十九大精神,足迹遍及40多个乡镇,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我和战友们会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整理出来,翻译成藏文,并制作成双语宣传手册、传单和横幅标语,走帐串户,把党的好政策送到草原深处。”尼都塔生说。

  2018年7月,铁力角村的牧民土多才仁想把原来那几间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重新维修一番。听闻消息后,尼都塔生想起他宣讲的政策里有相关内容,他马上找到州上的有关部门,详细了解关于藏区新居建设政府补贴的政策,并翻译给土多才仁一家。在他的帮助下,土多才仁拿到了6万多元的建房补贴,盖了四间新房。

  “多亏了尼都,要不是有他的帮助,我们一家人肯定还住在旧房里。”搬进新居的土多才仁如今提起这事儿,还连连称谢。

  为民解忧

  守护民族团结

  尼都塔生所在的骑兵连曾被上级授予“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称号,是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荣誉连队。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关心关爱驻地群众,为加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驻地牧民说:“解放军就是我们的亲人”。

  巴塘马场附近有一位叫桑周卓玛的95岁老阿妈,女儿女婿因车祸去世,相依为命的3个孙子在州上打工或上学,老人常年一个人生活。尼都塔生告诉我们,当他第一次走进老人的家时,她吃着发霉的糌粑、过期的面条,屋内卫生条件极差,还患有眼病、风湿等多种疾病。“当时看见老人的样子,我心里特别难受!”话音未落,尼都塔生的眼眶里已经噙满了泪水。

  后来尼都塔生和战友们把老人家屋里屋外彻底打扫干净,还让附近的牧民阿姐帮老人换洗衣服、剪指甲,连队军医给老人做体检、送药品。

  这些年,尼都塔生一有空就去陪桑周卓玛聊天、做家务,给她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常用药物。还帮老人的大孙子换了个相对轻松的打工单位。尼都塔生说:“每次我去看望阿妈时,她总会喃喃自语‘共产党好,金珠玛米好’!”

  这些年,在巴塘草原,尼都塔生和战友们经常给周边的牧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谁家牛羊丢了,他就带着战士打着手电筒连夜找回;谁有头疼脑热,就安排军医帮忙诊治;谁家产生纠纷,就想方设法化解……牧民们都说,尼都塔生的手机就是草原上的“热线”。

  有一天傍晚,牧民武玉兰家的牦牛被车撞了,接到求助电话后,尼都塔生立即带着军马和卫生员李广岳冒着风雪、打着手电赶到武玉兰家,经过近2个小时的救治,受伤的牦牛才脱离了危险。临走时,武玉兰一再邀请他们进屋暖和一下,喝杯奶茶,被尼都塔生委婉谢绝了,他说:“这些事是我们应该做的。”

  群山巍巍,江河纵横,在祖国辽阔的三江源腹地,尼都塔生这个康巴汉子传承着红色家风,深扎理想信念之根,矢志从军报国,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将对祖国的热爱洒向雪域高原,用一腔热血绚烂芳华。(作者:杨燕玲 蒲鹏)

  【记者感言】

  “打不垮冲不散抢不走”的宝贵财富

  在采访尼都塔生的过程中,记者感受最多的是,尼都塔生的严肃和幽默。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在他身上却并不突兀。

  当他穿上那一身橄榄绿时,他是严肃的。特别是他带领骑兵连冲锋时,眼里充满了勇毅和笃定。当他脱下军装换上便服的那一刻,他又做回了那个乐观幽默的大男孩。相信他带给战友、家人、朋友们的也是一样的感觉。

  回忆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尼都塔生坚定而自豪,聊起巴塘草场附近的牧民群众,又透露出人最柔软的一面,或温和或激动,或开心或严肃,侠义又质朴。这就是尼都塔生,他来自牧民,服务于牧民。

  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尼都塔生?我想那是他们家一直传承的红色家风和他身体里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使命航标。而好的家风不仅立品格、定性情、干实事,也能树志向、有责任、有担当。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行得正;打好了价值观的底色,才能走得远。

  尼都塔生的父亲常常教导他,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从曾祖土登宫保到尼都塔生,一家四代始终不忘紧跟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初心,并始终秉持着“热爱祖国、报效国家、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家风。这传承了70年的红色基因,成就了忠诚和坚守的传奇,也成为打不垮、冲不散、抢不走的宝贵财富。

  像尼都塔生一样,把党放在心上,将党的温暖播撒到每个角落;像尼都塔生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上,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时刻保持拥政爱民的初心,在奋斗中释放激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汇聚起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强大合力。(作者:杨燕玲)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