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青海新闻

分享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党是太阳暖人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俊    发布时间:2020-07-03 07:39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每天凌晨三时,已经固定的生物钟让包维来准时醒来。

  6月15日,包维来和妻子雷生菊又赶早起床,开启了一天的“幸福模式”:揉面、上锅、烤饼、压面……他俩配合默契,转眼间天就亮了。此时, 300多个花卷、馒头、烤饼先后“出炉”,等待着销售呢。

  “老包、老包,赶紧给我买几个馍馍,吃了我还有事呢。”上午九时多,村支书孙有春总会来包维来家的馍馍面条铺“报到”,查看包维来生意做得如何。他风风火火地撩开门帘,进门便喊道。“不好意思,孙书记,今天生意好,300多个馍馍全卖完了。”“卖完了好啊,今天你又可以进一笔账了。”孙有春高兴地拍着包维来的肩膀说。

  包维来是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上店村人,是一名党员。他提起以前的日子,便哽咽难言,母亲常年瘫痪在床,治病的药从来都没断过;儿子包永林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椎炎,被认定为三级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两个病人巨额的医药费,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5年,包维来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作为党员的他也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那会儿,感觉真是到了人生的低谷,借钱看病,打工还钱,那几年真的是整天犯愁,不知道自己还能扛多久。”包维来说。

  小峡镇党委和镇政府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了解情况以后,多次深入他家,与他结对子、交朋友,在询问了解具体情况后,为他出谋划策,制定发家致富的路子。

  针对他家实际情况,镇上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他沟通交流做思想工作,从思想上激发致富的信心和动力。最终,包维来决定利用个人一楼96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制作馍馍、加工面条,附带出售蔬菜等产品。从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办理、机器设备采购,营业场地及设备装修等全面参与,镇村干部一度成为他产业发展的“策划师”、证件办理的“办事员”、机器设备的“采购员”及后期产品售卖的“销售员”。很快,包维来家的“永林馍馍铺”开张运营了起来。

  看到这么多干部为他操心,包维来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馍馍面条铺经营下去。他和体弱多病的妻子每天凌晨三时起床,开始和面、做面条、蒸馍馍,一直忙到午夜,甚至到凌晨一时。用心做事,诚信为人,细心精心尽心换来了好结果,由于他出售的馍馍是手工发酵,味道好、分量足、个头大,吸引了许多顾客,馍馍铺也渐渐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150.92元,当年经营,当年宣布脱贫;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6.67元;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3元,其中经营馍馍铺收入24000元,务工收入1.98万元(护林员工资收入)。

  技多不压身,包维来一家人积极参加技能培训,2016年度包维来参加护林员培训,2017年度儿子包永林参加挖掘机培训。有了收入上的改观,更有了精神上的改变,加上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他家面貌焕然一新,也更加坚定他发展产业来脱贫致富的信心。

  “党是太阳暖人心,孩子的病情也好多了,馍馍铺生意越来越好,收入增加了很多,一家人日子过好了。”“你家馍馍个大量足口感好,很受欢迎,看着你家生意也越来越好,大家都替你高兴。作为党员,脱了贫还要奔小康,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馍馍铺里,包维来和小峡镇政府驻村第一书记张德福聊起了自己一家生活的巨变,“咱穷人重情义,脱贫不忘共产党好。”

  “小峡镇有很多像上店村包维来一样勤劳朴实的建档立卡户,依靠党的政策,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增收致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小峡镇党委副书记姜强文说,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小峡镇党委高度重视,从严从实抓各项扶贫工作,通过产业扶贫、就业帮扶、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多措并举,使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截至2019年,全镇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达9773元,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包维庆卧室兼客厅里,液晶电视正上方,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幅照片。窗台上,几盆鲜花正在怒放,发出淡淡的清香……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