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青海新闻

分享到:

“十三五”海东持续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海东日报    作者:李富生    发布时间:2021-02-19 09:25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十三五”期间,海东市坚持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城乡发展,深入实施城市崛起和乡村振兴战略,一二三产齐头并进,经济转型舞出了新姿态。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4.6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5.9%,年均增长7.5%;三次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13.0:50.1:36.9调整为14.44:37.92:47.64,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

  近五年,海东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实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品牌,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作用,制定并成功申报“富硒大蒜”“富硒马铃薯”2项全国仅有的富硒产品行业标准,“黄河彩篮”“高原富硒”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持续优化特色作物结构调整,特色农作物比重稳定达到86%以上,粮油蔬菜产量占全省比重均超过40%,全省“菜篮子”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农业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凸显。开工建设青藏高原牦牛产业示范园,青海东部特色种养十大基地初具规模,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52.4%,为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建设高标准农田57.2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连续五年举办青海(河湟)农产品展交会,海东农产品品牌效应持续放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海东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基础全面夯实。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比亚迪动力电池材料、农林牧产品交易中心、易华录城市数据湖、香港太子动物疫苗生产基地和奥特莱斯等重大产业项目。成功引进11家光电产业企业入驻海东工业园区,填补了全省光电产业空白,引进并开工建设绿地集团城际空间站、唯品会青海运营总部、青海荆楚高级中学等重大项目,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着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博锋矿业绿色建材、鹭江光伏组件生产线等项目加快推进,民和濮耐氧化镁、宝恒装配式房屋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中国电信云数据中心、中国联通大数据基地、中住数据海东建筑业大数据产业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高新轻优”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具有海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五年来,海东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高质量编制《海东市全域旅游规划》及《海东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蓝图更加明晰。持续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成为全省第三个国家5A级景区,以平安驿特色小镇为代表的全域旅游蓬勃发展,青海拉面、青绣产业、青稞酒等“青”字号特色产业持续做强壮大,开启了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荣获“中国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称号。积极参加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角逐,斩获“年度优秀魅力城市”等四项殊荣,“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走向全国。互助油嘴湾、乐都卯寨、平安石碑、民和七里寺、化隆本康沟、循化撒拉尔故里等20个乡村旅游示范景区活力显现,全市国家、省级景区示范点居全省之首。成功举办首届河湟文化艺术节、首届河湟文化论坛,与沿黄13个城市签订《沿黄城市文化旅游协作发展框架协议》,共同发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海东宣言》,河湟文化博物馆、喇家遗址博物馆建成,“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文化活动影响力大幅提升,河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1%,高出同期全省水平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全省水平的0.3%;城镇(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达20066元,较“十二五”末增长56.7%,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城乡收入比例由2015年的2.85:1缩小为2.69:1。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