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人物故事

分享到:

【基层故事】扎根草原默默奉献的“阿克曼巴”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尹耀增    发布时间:2021-03-11 08:02    编辑:田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北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院长仁青扎根草原牧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带领医院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视病人如亲人,视医院如自家,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藏医药事业,奉献给了草原牧区,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阿克曼巴”。(藏语意为医生叔叔)

  从医30多年来,无论何时,一旦有病人,仁青随叫随到,随时诊治。但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过度劳累,仁青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的医生,归根结底要靠实干。实干,就要脚踏实地做事,不能光耍嘴皮子,而要扑下身子抓落实。不能贪图安逸,而要甘于吃苦。”这是一名心里装满了广大群众的医者的初心。

  在海北州藏医院的住院部,前来看病的群众排成了长队,长长的队伍从1楼一直排到了2楼。在2楼的拐角处是仁青的办公室,也是他给病人看病的地方。

  推门进去,仁青正在给病人看病,询问病情、把脉、量血压、开处方,一切都有条不紊,环顾室内还有一些病人在等着。

  “我这里病人太多了,只能给你30分钟,很抱歉。”仁青给一位病人看完病后,用手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对记者说。

  看着等待就医的病人,看着着急的仁青院长,记者感到身边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今年56岁的仁青出生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了实现这个愿望,19岁参加工作的仁青在基层卫生院一干就是十几年,用深情的付出回报海北草原的养育之情。

  1986年,仁青被分配到海晏县甘子河乡卫生院工作。卫生院条件艰苦而简陋,破旧的小房子和简单的医疗设施,离仁青想象中的医院形象相去甚远。但困难并没有吓跑这个激情满怀的藏族小伙,他一头扎在工作中,一边踏实工作,一边主动向藏族老医生请教,想尽一切办法如饥似渴地学习藏医理论和临床医疗技能。

  宏大的志愿,踏实的作风,长期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仁青院长。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有着清醒的认识:“藏医药是我们重要的瑰宝,藏医药的继承和创新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为弘扬藏医药特色文化,2018年海北州藏医院组建了仁青传承工作室,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藏医药传承青年专业人才。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工作室先后设立10多个创新课题小组,通过技术攻关、精心实施,为医院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海无涯,医学宝库浩瀚深奥,仁青严谨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使他成为全州藏医中的佼佼者。

  根据藏医药《藏医四部医典》和《金珠本草》等藏医药理论,仁青大胆创新,先后开展了脉泻、放血、涂擦、油敷、热敷等多项具有藏医特色、疗效显著的藏医创新项目;制定了《藏医放血疗法操作规程》等7项外治专科操作规程,创新了藏医放血、针灸疗法,收到了明显成效……

  “我和仁青院长认识30多年了,在一起工作了17年。作为医生,他业务精湛,基础扎实,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作为院长,他狠抓医院管理,以制度约束人,积极改善医疗条件,努力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海北州藏医院副院长三智说。

  凡接受过仁青诊治的病人,无不对他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啧啧称赞:“仁青医生病看得好,他的人品更好,能遇到他这样的大夫真是万幸!”长期以来,仁青和许多患者结成了朋友,患者们也把他当作了亲人。

  在30余年的实践中,仁青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善于应用藏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在青海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

  作为一名基层优秀的医生,仁青把救死扶伤当做义不容辞的天职,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是新青海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