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青海新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玉树篇】
教育兴州 格桑花开满江源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07 09:59    编辑:陈郁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党成恩 报道)翻开玉树藏族自治州社会发展的篇章,“办人民满意教育”,成为流光溢彩的一页。

  的确,从最初的马背、帐篷、走读和简易教学点等曲折艰难的办学条件,发展成为现在的操场、宿舍、教学楼齐备,美术室、实验室等功能齐全的美丽校园;从十几年前满足于“有学上”的传统观念,到今天要“上好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转变;或是最初“城镇挤、乡村弱”突出问题,到今天教育均衡发展、硕果累累,无不展示出玉树教育事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在“苦修”教育这门功课上,玉树最终选择“两条腿”齐步走。

  “一条腿”是“自给自足”。

  截至2021年底,玉树州共有幼儿园168所,在园幼儿2266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2.76%;自2014年起,玉树州累计投入10.3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建设项目222个,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普通高中资源持续优化,目前,玉树州共有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6所,高中在校生已达到了10198人;职业学校2所,注册在校生7066人。其中,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生态环境保护、学前教育、护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4个专业列为了省级示范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玉树是三江源的核心区域,而且还是国家公园试点地区,我们保护生态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生态是玉树老百姓的福祉,我们更应该培养相应的管护人才,让生态环保事业源远流长。”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更尕旦周说。

  “我想学这个专业,因为他对环境有用,对国家有用!”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生态环保专业学生朋措南江告诉记者。

  诚然,没有什么比自己培养专业性环境保护人才更能体现玉树人保护生态、保护三江源的决心了。

  “另一条腿”是“借船出海”。

  玉树异地办学起步于2008年,2008年在辽宁翔宇中学初创玉树内地高中班。2010年,玉树地震,借助北京对口支援协调对接,又达成了一系列高中和中职异地办班项目。至此,形成了异地办学规模化发展的雏形。自2015年开始,玉树州实施异地办学“千人计划”,截至目前,玉树州通过各类异地办学输出学生1.4万余人,其中95%以上来自农牧民家庭。

  为免除学生及家长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玉树州实行异地办学“政府+三江源奖补资金+家长”的经费补贴分担机制,用于异地办学高中生食宿、往返交通、体检、保险等费用,人均年支出费用2万元,已累计补助资金1.5784亿元。同时,从2017年起,连续三年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共惠及贫困生2828人。

  成绩是异地办学成果的试金石。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下达给青海省的“民考民”录取指标26个,全省“民考民”考生心中这块“理想蛋糕”的三分之一被玉树学子拿下,共有16人顺利上线。2021年,玉树州异地本科上线人数为511人,占到全州本科上线人数的53%。

  “这些年通过我们一系列的措施,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民族团结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教育事业的逐渐成熟最受益的还是农牧民家庭的孩子,这是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最直接的途径。”玉树州教育局副局长才仁多杰告诉记者。

  近年来,玉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真正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都能过上健康、现代、幸福的生活,玉树的将来就会更好。”的殷殷期许,不遗余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创优、高中教育提质、职业教育创特色、教师素质提升、教育管理规范“六项工程”。“玉树州大中专院校在校生一年能达到5000人,这在10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每一个农牧民家庭包括贫困家庭能有一个大中专毕业生,能有一个‘文化人’。”玉树州教育局学前与职业教育科负责人权玉倩告诉记者。

  每一个农牧民家庭能有一个“文化人”,一个孩子能带动一个家庭,能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能影响更多家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知识改变命运,让其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不仅让家庭改变,也让家乡改变。

  从“不上学”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玉树在教育事业投入越来越多,教育资源越来越优质,学习路径也越来越广。玉树民族教育的发展,如生长在青藏高原美丽而质朴的格桑花,朝气蓬勃,春意盎然。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