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党建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党建引领促发展】
奏响由“贫”向“富”变奏曲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俊 洪素珊    发布时间:2022-05-09 08:15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醉美五月天,醉在春风徐徐暖人心,醉在蓝天白云美如梦。

  五月的河湟谷地,草长莺飞,百花吐蕊。位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最西端的卡什代村,山野间万亩良田披绿装,点缀其间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更是给独特的美景来了一个锦上添花,这幅春光田园图,正是卡什代村在党建引领下启动实施易地搬迁、拉面经济、生态养殖、规模种植等系列惠民政策后喜结的富民硕果。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村“两委”又想方设法接续带领村民在致富新路上飞奔。

  面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耕地少但草场资源比较丰富、大部分村民都有丰富的养殖牛羊的经验等实际,以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当表率,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牛羊养殖项目。

  “当前,村集体养殖场已经走上正轨并取得不错的收益,下一步要在巩固成果和拓展新路上多想办法,考虑开设村集体牛羊肉销售点,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链……”卡什代村党支部书记马军祥在村“两委”会议上提出新建议。

  随着项目的敲定,卡什代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多渠道整合资金,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协会+农户”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一处中型养殖场内,牛羊悠闲地在绿色草地上啃草,不远处的屋顶上炊烟袅袅,看到有客人前来,养殖场负责人马明成热情地出来迎接。

  马明成乐呵呵地说:“这个养殖场占地0.4公顷,是村里出资建设的,我是承包人。目前这里有150头牛和700只羊,去年我的年收入达到32万多元呢。刚开始养殖的时候,有些群众信心不足,通过村党支部做工作并带头搞养殖,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下,村民有了主心骨,之后党支部又向上为群众争取惠民政策、提供各项服务,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热情,让所有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共同奔向了致富路。”

  卡什代村就是凭借800公顷的优良草山优势,打出党建促脱贫组合拳,投资200万元建成这个生态养殖场,由党员致富带头人承包经营养殖场。目前,卡什代村集体牛羊养殖场存栏4000余头(只)。一年牛羊出栏480头(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0万元。

  牛羊养殖是一个科学系统工程,并非单纯放牧、投喂饲料那么简单,找到对路的市场并赢得市场才是重中之重。

  通过中西部扶贫协作渠道,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商城,一个专营青藏高原牦牛肉的店铺开业了,店内销售的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就是来自卡什代生态养殖场。“别看才开业一年多的时间,销售额已经突破260万元。”养殖场负责人马明成开心地介绍道。

  卡什代村“两委”探索的“购出新路子,走向新生活”消费扶贫新模式,在锡北商城设立的“青藏高原牦牛肉店”就是这种消费新模式的结晶,不仅有效拓展了绿色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解决了农畜产品“卖出难”问题,还让卡什代牛羊肉在内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充分打响了高原特色品牌。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让山区高原特色农畜产品走向长三角地区群众的餐桌,而且有效调动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卡什代村党支部书记马军祥说,今后将坚持走绿色发展,科学扩大生态养殖规模之路。

  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富美乡村建设日新月异,由“贫”向“富”的变奏曲越来越响,迈向全面小康的步履也更加有力铿锵。通过党建引领,卡什代村的村民不仅脱了贫、搬了家,还有可长久依靠的产业和能致富的“新路子”,村庄变绿了,群众心里变暖了,生活更好了,奔劲更足了,村民对村里的党员干部都竖起了大拇指,卡什代村已经成为“有事就找村干部”的生动实践地。

  近年来,化隆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特色种植养殖、集体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了谢家滩乡卷坑村、扎巴镇本康沟村、德恒隆乡卡什代村等14个品牌样板村。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以上的村达270个,20万元以上的村达155个,50万元以上村达47个。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