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青海新闻

同一天!人民网首页两大头条聚焦青海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5-26 10:37    编辑: 崔永焘

人民网西宁5月26日电 (刘沛然)5月25日,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期间,人民网全国首页一天两次聚焦青海,刊发了《幸福说给总书记听|“和睦文亭”唱响爱老幸福歌》《青海:护好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两篇大头条稿件,报道青海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截图自人民网首页

稿件《幸福说给总书记听|“和睦文亭”唱响爱老幸福歌》从社区小切口反映青海五年成就大主题,系统展现了文亭巷社区近年来在党建、养老、居民生活环境、为民服务、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截图自人民网首页

稿件《青海:护好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围绕青海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这条主线,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描述了近年来青海省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的具体举措和亮眼成绩,反映了青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不懈努力与积极作为。

具体报道如下:

“幸福说给总书记听”|“和睦文亭”唱响爱老幸福歌

黄子娟 彭晓玲 杨启红 甘海琼

“家门口的‘爱老幸福食堂’,可以让我们走路不超过5分钟就能吃上一口舒心的热乎菜。听说今年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菜了。” 说起社区这项贴心服务,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的66岁老人郜淑珍幸福感满满。

温馨可口的一餐饭,传递的是浓浓真情,折射的是民生担当,这也是总书记心中的一个牵挂。

2021年6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文亭巷社区,考察社区加强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在位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二层的“爱老幸福食堂”,总书记了解了社区向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的情况。

2021年6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考察。这是7日下午,习近平在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幸福食堂,了解社区向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我记得特别清楚,总书记问我们是不是退休了?多少岁了……”习近平总书记来社区时,郜淑珍正在“爱老幸福食堂”旁的按摩室锻炼,如今回忆起来她依然难掩激动。

平日里,郜淑珍经常来社区“爱老幸福食堂”吃饭,“每天吃饭的老年人挺多的,种类也多,饭菜挺可口……”郜淑珍表示每到饭点,社区老人们都乐呵呵地早早来排队。

“总书记在我们的‘爱老幸福食堂’说,‘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就应该是这样。’我特别有感触。我年纪大了,不仅有幸福和睦的小家庭,更有社区这个和睦大家庭也在为我们服务,这不就是双倍的幸福嘛!”

郜淑珍(右三)参加社区活动。文亭巷社区供图

“现在每天大概有130多位老人在辖区内的3个‘爱老幸福食堂’就餐。”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翠青介绍,为了让社区居民享受好服务,从今年2月份起,城西区创新优化了“爱老幸福食堂”政策,所有补贴月初全额发放到爱老幸福卡,月底清零;服务方式在原有“配餐式”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点餐式”、“自助式”和“互助式”服务,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群众最安心、最放心的港湾,享受更多社区服务,让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加倍。近年来,文亭巷社区紧扣“和睦”二字,以“五融五筑·和睦家”社区品牌建设为主线,将辖区内的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党组织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深化社区内各党组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做、事务共商、党员共管、干部共育、文化共兴的联动工作模式,以党建促进社区治理,更好为民服务。

文亭巷社区文化墙。人民网 甘海琼摄

初夏时节的文亭巷社区海宏壹号D区,小区里成片牡丹、月季竞相开放,美化了环境,愉悦了人心,花园中间还有一处正在建设的凉亭,建成后必是小区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篮球场、健身场所、停车场、便民超市、遛狗场所……近几年小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得太多了。”海宏壹号D区小区居民、小区网格长郑伟看来,这种种变化都是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四方联动”机制的工作成果。

“自家院子里能赏花打球、健身遛狗,就是我们的小幸福。”社区居民冯阿姨这看似简单的幸福,是社区内各党组织事务共商,做好每项小工作,发挥出的大效能。

小区内在建的凉亭。人民网 杨启红摄

基层党建促进社区治理,更好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在文亭巷社区随处可见。年近八旬的社区居民王玉珍平时一个人在家,社区计划生育委员崔艳梅很不放心,“我结对帮扶的王玉珍阿姨很快就会有智能手机了,回头我教她用,这样我们也能随时了解她的生活情况。” 缺个智能手机的需求被列入了社区群众“需求库”,很快辖区内的西宁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认领了这个需求,买手机的事情已经提上日程。

群众“需求库”对接辖区“资源库”,困扰老人的一些日常生活问题迎刃而解。一年来,文亭巷社区创新整合资源帮助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也为辖区党员、党组织进一步密切联系居民群众提供了有效途径,社区党群关系也更和谐,“和睦文亭”的外延逐渐扩大。

能让社区居民享受到辖区“资源库”的,还有银行的母婴室、绿色驿站、书屋等辖区政府机构、企业等各类党组织的阵地资源。一年来,文亭巷社区着力丰富“15分钟党建服务圈”,社区内各党组织坚持资源共享,最终受益的还是辖区居民。

文亭巷社区辖区职能展示。人民网 甘海琼摄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优美的歌声从文亭巷社区舞蹈室飘荡出来,社区合唱团领唱卓玛才仁再次用藏语唱起这首幸福之歌。“平时跟社区的老年朋友们一起学唱歌、排节目,还能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等,乐趣很多。”在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多民族聚居的文亭巷社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为许多和卓玛才仁有着同样爱好的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舞台。

卓玛才仁(第一排右二)同社区退休居民一起排练歌曲。人民网 张皓芃摄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总书记在考察时曾勉励社区工作人员,“你们做得很好。敬老尊贤,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刘翠青说,总书记的赞许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我们社区要做的就是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不断创新,继续在为民服务工作上下功夫。”

青海:护好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马盛楠 刘沛然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现场。人民网 杨启红摄

5月23日,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西宁召开。青海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切嘱托,承载着青海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就一定能够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牢记总书记嘱托,青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两次视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用心守护好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把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部署落到实处,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保护好生态 奔向好生活

如今50多岁的王玉成,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上合乐寺村住了大半辈子。他从不敢想,曾经因为家里穷得叮当响而养不活的羊,在光伏板的“保护”下,摇身变成“网红”“光伏羊”,让村子和自己一家过上了好日子。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王玉成嘴里念的民谚,说的就是上合乐寺村所属的地区——塔拉滩当年的情景。十多年前,这里沙尘蔽日、绿意稀缺,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风沙逼走了不少住户,还严重威胁着青海湖湿地、龙羊峡库区和黄河的生态安全。

既要防沙治沙,又要在保护生态中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当地通过沙漠生态治理和生产实践发现,塔拉滩发展的“绿钥匙”就在这片望不到边际的荒漠上——每年光照时长高达1800个小时,是发展光伏发电的理想地区。

2013年,第一批光伏发电企业入驻以塔拉滩为主的海南州光伏产业园,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塔拉滩上的光伏板和“光伏羊”。 樊发玺摄

一块块光伏板的铺设,遮住了光秃秃的沙石地面。光伏板有遮蔽作用,产业园区内风速降低了近50%,蒸发量降低了30%;此外,光伏板需要定期清洗,渗透到光伏板下面的水,滋润了地面。短短几年,塔拉滩的土地披上了绿装。

草地长势喜人,麻烦随之而来——冬季火灾隐患不小怎么办?“既然是草,为什么不让羊来吃呢?”周边村民受邀进入产业园放羊,养起了“光伏羊”。加上清洗光伏组件、在产业园区当保安……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反哺”着这片绿洲,为塔拉滩带来了生态效益,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上合乐寺村变成远近闻名的高原美丽乡村。

塔拉滩的故事,正是青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截至2022年2月,以塔拉滩为主的海南州光伏产业园区实现税收20亿元,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相当于青海省半年的全社会用电量。这里产出的“绿电”汇聚在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中,缓解了中部平原用电之“渴”。

2021年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全国最高,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网用电量比例居全国第一,连续第5年全清洁能源供电取得成功……从清洁能源供给到远距离输送,从全清洁能源供电到三江源地区清洁能源供暖,青海以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竭尽所能为全国能源转型以及低碳发展作贡献。

打造优质环境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年3月23日,青海省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开工仪式在海东市举行。1184个重大项目,估算总投资5800亿元,涵盖清洁能源、综合交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仪式的主会场就设在氢装上阵(海东)碳中和物联产业园中。“我们体会到了‘青海速度’。”氢装上阵(青岛)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军望着热火朝天的开工现场算得仔细:“项目从土地批复、规划审批、开工建设到效果初现,只用了半年时间。”

审批事项少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正是这样的高效率让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复神鹰等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与青海“双向奔赴”。

青海省黄南州办税服务厅专岗宣传税费政策。黄龙摄

而受益的远不止大中型企业。

“本来以为特别复杂,没想到这么便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爱车居洗车行的负责人马德英,在青海税务人员的远程辅导下,不到1小时就办理好了新开办企业的手续,拿着证照的他仍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海东市民和县舍斋包子店负责人马阿色在当地政务服务大厅提交了相关资料,一次性办理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户外广告登记”等,以最快速度办结取证。“以前听说要跑好几趟,现在一次就能把所有证件全部办好,太方便了。”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近年来,青海省出台251项硬核举措,疏通难点堵点,不断提档升级营商环境。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2021年青海省“营商便利度”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省会西宁市跃居全国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城市之一。

西宁海湖新区商圈。西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春江水暖“企”先知,2021年末,青海省市场主体累计达53.11万户,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69倍。优质的环境、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归属感、获得感,激发了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用政府紧日子 换群众好日子

发展成就如何,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对发展满不满意,答案就在百姓心间。

曾任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副县长的美少,一直在手机上保存着这样一段视频:海拔5000米的尕拉山上,11名小学生在老师和乡干部的护送下,冒着大雪赶往学校。受多种条件限制,囊谦失学辍学现象一度非常普遍,“在这里,娃娃们上学不容易。”

2017年,青海省打响控辍保学攻坚战。囊谦全县动员,以磨破嘴、跑断腿的精神讲政策、做工作,将2306名适龄儿童送回到校园。全省把控辍保学当作教育扶贫重点工作,党政各级领导带头抓、强化政策举措,通过努力,青海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控辍保学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2021年“5·22”玛多地震后,当地以最快速度复课复学,图为玛多县小学学生正在上课。李兴发摄

青海是经济小省,在“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奋斗路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养老、就业、医疗、社保、收入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2019年以来,青海省各级机关单位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三公”经费保持只减不增,一般性支出累计压减20%以上,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把宝贵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民生“刀刃”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家门口随时都有热乎、好吃的牛肉面,自己只掏1元钱。”家住西宁市城西区的张喜刚大爷说起社区爱老幸福食堂连竖大拇指,“吃得饱又吃得好!”爱老幸福食堂是青海省西宁市近年来为破解老年人“吃饭难”开展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解决的不仅是老人的“一碗饭”,更打通了高原百姓幸福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11月,青海省西宁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打造高原幸福养老之城作为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办通报表扬;截至2022年初,西宁市已建成36个中央厨房、153个爱老幸福食堂及94个助餐点,累计服务老人就餐81万人次。

老人们在西宁市爱老幸福食堂就餐。人民网 张皓芃摄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青海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民生新需求。

看投入,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发展路子,民生支出多年来占比持续稳定在75%以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

掂饭碗,城镇新增就业十年累计61.74万人,年均超过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34.4万人次,年均超过110万人次,增收共富基础进一步夯实。

观医疗,“五医”联动改革纵深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覆盖,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全面建立,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平均降幅六成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

民生有保障,百姓钱包鼓起来。截至2021年,青海全体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9元,比2016年增长近50%。在省会西宁市,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增强,全市2021年民间投资增长17.2%。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心用情用力多办造福群众的实事,青海说到做到、办必办好。

踏上新征程,青海将以开拓进取、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昂扬姿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在72万平方公里的壮阔高原,在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全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积极促进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进步,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丹青妙笔,绘就一幅幅美丽画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海更大力量。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