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聚焦青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藏羊从青海湖南岸走向全国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彭娜    发布时间:2022-12-12 07:51    编辑:马燕燕

青海湖南岸成群的藏羊。图片由赵亮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冬季的青海湖畔,牧草枯黄,漫山的牛羊也不见了踪迹,它们住进了现代化的养殖基地,吃上了新鲜的水培牧草。肥美的牛羊将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江苏援青干部为之努力,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平台,架起一道助力乡村振兴的桥梁。

  千里赴共和与藏羊打交道

  “这是畜棚,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那是饲料库房,旁边是饲料加工坊,那边是晒粪棚……”12月9日,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切吉乡哇玉村千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看着宽敞、明亮的畜棚,江苏援青干部、共和县副县长赵亮十分高兴。

  援青之前,赵亮是江苏省常州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藏羊之于他,不过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正是这道美味,青海以及青海的藏羊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他会参与到援青工作中,千里赴共和,与藏羊打交道。

  共和县是我省重要的环青海湖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区、沿黄河谷地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发展区,也是省级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藏羊产业是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稳定增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年7月,赵亮接过援青接力棒,任共和县副县长一职,主要负责对口支援及东西部协作、水利、招商引资、商贸流通等工作,他把目光聚焦在藏羊身上,利用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平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新建4座标准化养殖基地

  发展特色产业,就要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之路。近两三年,共和县投入江苏对口支援资金逾1000万元,建设标准化藏羊基地5座,引进藏羊良种500只,购置揉丝机、收割机、饲料混合机、农用车等设备,进一步优化畜群结构,提升机械化利用率。

  今年,共和县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1903.86万元,新建4座千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分别位于恰卜恰镇上梅村、龙羊峡镇多隆沟村、黄河村和切吉乡哇玉村,即将投入使用。大力扶持合作社规范化和示范社建设,共组建省级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牧场12家,完成6个纯牧业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按照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打造规模养殖场和良种繁育基地工作思路,初步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基地+农牧民”五位一体生产模式。

  赵亮介绍,截至目前,共和县共建成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76处,组建良种藏羊繁育基地6处、藏羊科研基地1处,扶持建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有3家,省(州)级龙头企业有12家。今年,共和县共存栏藏羊178.24万只,年出栏藏羊82.99万只,牧民人均收入增长1186.15元。

  5吨牛羊肉即将运往常州

  说到共和县,不得不提光伏羊,共和县走出了一条绿色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夏秋放牧+冬春舍饲”的牧光互补生态光伏羊产业新路子。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光伏羊,赵亮震惊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蓝色光伏板浩荡、白色藏羊穿梭、碧草连天的壮丽景象。

  如何实现优质藏羊快速变现?共和县下足了功夫,构建“生产—加工—冷链—品牌—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加快“生态畜牧业+”、藏羊产业园建设步伐。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建设功能齐全的活畜交易市场;一方面扶持农畜产品加工创新技术项目研发,加强精深加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推动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向加工和流通领域延伸。

  藏羊流通至哪里?来自常州的赵亮自然想到了常州消费大市场。共和县采用常州下单、共和发货的网络销售新模式,开通物流专线,降低运输成本,把受常州人欢迎的羊肉等农特产品源源不断输入常州。“元旦前后,有5吨牛羊肉将通过冷链车运往常州,我们正在加紧备货。”赵亮说。

  努力做好藏羊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将紧紧抓住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这一重大机遇,依托共和县资源禀赋,努力做好藏羊文章,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赵亮表示。

  不光是常州,共和县有更大的目标——让更多上乘的牛羊肉从青海湖南岸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为此,共和县将继续加大藏羊等草畜良种育繁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养殖基地建设,提高饲草产能,优化畜群结构,健全农畜产品监测体系,构建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根本性转变,丰富拓展销售渠道。

  赵亮透露:“明年,共和县计划投资162.14万元,着重开展1677.3万亩天然草场、122772头牦牛、1293819只藏羊、11条牲畜饮用水主干道的专家实地考核检查及汇总上报和有机认证批准工作,在品质上精益求精,打响绿色品牌。”

  记者手记

  这些年,我采访过很多援青干部,在微信搜索输入“援青”两个字,立马出现一长串名单。他们中,有人因为使命在肩、职责在身,毅然选择远赴青海;有人是被青海的人和物所吸引,主动请缨支援青海;有人完成三年援青任务后不舍离开,撸起袖子再干三年。

  认识赵亮,是在今年7月28日召开的第四批、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迎送大会上,他是江苏省派出的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我们互加微信后,他多次发信息邀请我去共和县做客。12月9日一早,我又收到他的邀请,还收到了一份关于发展藏羊产业的资料。电话里,他笑着说,他在常州的时候就吃过青海的藏羊,对藏羊的美味印象深刻,来了共和后可以敞开肚子品美味了。说过玩笑话,他严肃认真地讲述他的工作,他要通过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平台,把青海湖畔的藏羊推向全国各地,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在共和县的4个月里,赵亮四处奔走,他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他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将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在青海湖畔干出一番事业,把江苏的好资源引进来,带着青海的好物产走出去。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