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青海经济

【两会直通车】坚持全省一盘棋 奏响城乡发展“协奏曲”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发布时间:2023-01-18 08:24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路径,也是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安排部署,绘制了清晰的路径蓝图。

  “坚持全省一盘棋,健全统筹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共进。”

  当下的青海,城市迸发活力,乡村焕发生机,区域发展稳步前行。新征程上,青海必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并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道路。

  经济发展要协调

  产业人才是关键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阵地在哪?不少代表委员默契地选择乡村。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乡”愁,更在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

  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载体,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组建一批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政府工作报告里有关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被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珠玉村党支部书记韦强详细记录在了笔记本上。

  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产业兴旺,乡村经济发展才有充足的动能。

  从201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到2022年实现人均年收入接近10000元,得益于因地制宜的蚕豆种植产业,并通过实施连片种植、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让珠玉村村民的年收入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农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石。”韦强认为,青海农牧业特色鲜明,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要想办法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特色农牧业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最稳定的产业保障。

  省人大代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县长普措格来认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是我省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利契机。“我们将紧扣产业振兴机遇大抓畜牧业发展,加快治多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强科技支撑和政策支持,融入全省、全州畜牧业区域发展中,逐步形成现代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现代农牧业发展更需要人才。普措格来建议,要紧扣农牧业工作需求精准引才,通过龙头企业、科研合作靶向精准引才,同时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提升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并加快培养农业农村领军人才,培育建立系统专业技术人才梯次队伍,为我省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配和保障。

  生活品质要协调

  以民为本是核心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这关键在于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

  普措格来认为,应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重点在提升县域品位、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功夫,在强化保障、完善功能、加强运营、打造特色上下功夫,持续加强旧城区街容街貌改造,加快补齐县城及城镇发展短板弱项,实施城乡道路延伸提质、乡村桥梁改造升级、城区道路改扩建项目,实施自来水入户、集中供暖、污水管网延伸等一批市政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完善便捷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将治多建成涉藏地区生态绿色精美小城市典范,营造干净、舒适、特色的居住环境,让城乡更美丽、生活更美好,让治多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更加美满、更加幸福。

  省政协委员、青海省青越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吉青则认为,人才依旧是核心,是关键。我省需要通过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通过订单定向式的人员培训、对口支援等措施,为基层提供更多人才保障。同时,还需要加强偏远地区软硬件设施投入,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倾斜。借鉴省内外区域融合经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效,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韦强认为,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继续加大政府公共支出比重,有效改善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均衡发展,缩小省内不同区域存在的差异。

  城乡风貌要协调

  精神文明得建设

  城乡面貌关系生产生活环境,也关系城乡文明水平。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村民的需求,更是城乡建设发展成果能否对村民显著有效的保障。”普措格来说,近年来,治多县在全面改善乡村面貌的同时,高度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培养杰桑·索南达杰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将索加乡打造成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的诞生地,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依托乡村规划,坚持把绿色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作为重要抓手,通过积极争取高海拔城镇绿化试点项目,城北老旧片区特色风貌打造,高原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以及乡村文化建设、文明村(社)创建等活动,促进牧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

  “建议我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加强群众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牧区社会文明程度。以组织文化活动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清洁家园建设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普措格来建议。

  在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省政协委员、青海省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成财看来,村容村貌的改造越突出民族特色越能体现地方特色,越是民族的反而越有生命力。“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在村容村貌改善的过程中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杨成财建议,村容村貌的改善要因地制宜,以资源优势为依据,以需求为导向,重点突出地方的餐饮、民俗、文化等特色,使其具备长期的生命力,也能为乡村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张吉青也认为,我省应结合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协调人地关系发展,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通过探索自然生态保护地绿色发展路径,完善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以及青海湖国家公园等周边城镇功能,在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中,实施城镇风貌特色提升行动,打造个性鲜明的城镇风貌,凸显不同地区、不同城镇的文化和风貌可识别性,推进高原城镇人文社会历史与自然生态景观的完美融合。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