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聚焦青海

【两会特刊·青报观察】激活发展优势 增强发展动能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庆玲    发布时间:2023-01-19 08:33    编辑:孔令磊

兰西城市群的“起承转合”。摄影:王伟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改革与开放,一内一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回望过去五年,青海改革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5%以上,非公经济纳税占比达到50%以上,新增就业贡献率稳定在80%以上,“放管服”、投融资、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五年提升8位,对外贸易拓展到110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的动力澎湃不息,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青海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着力突破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利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发展动力活力有效激发,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改善。如今的青海,内外统筹、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丝绸之路古道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西宁美景。摄影:黎晓刚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临近春节,走进海东市旭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无尘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在几条生产线上,身着无尘服的工人,正在全封闭式车间内紧张有序地进行背光组装、电测、焊锡等操作作业。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旭格光电存在招工困难,相关部门协调青海高职负责人到企业了解情况,积极输送毕业专业人才,为企业用工减轻压力,助力民营企业高速发展。

  民营经济是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发挥民企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说起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李青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谈今后的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宏观政策,以“放管服”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导民企强化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发挥商会在推动集群创新、构建行业生态中的优势作用,参与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等优势新兴产业;鼓励民企在节能降碳方面先试先行,参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土绿化项目;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搭建各类政策、融资、创新、人才、法律等平台的同时,破除制约民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非公经济在纳税、市场就业方面的贡献。同时,报告围绕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出了具体的制度性安排,一系列稳与进、立与破相结合的政策清晰可见,表述更加坚决、态度更加鲜明,为民营经济发展确定基调、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给民营经济人士吃了‘定心丸’,为我们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李青说。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青海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直面问题、正视差距,提速对标、精准施策,出台《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集中攻坚”行动,建立“1+N”政策体系,持续做优做实政务服务、市场发展、投资兴业、法治保障“四篇文章”,全省营商环境持续明显改善,营商便利度大幅提升,以改革实效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注入发展动能。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持续激发动力活力

  2022年下半年,青海佰骏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融资遇到阻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了解情况后,西宁市信保集团及时伸出援手,开辟融资担保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出具担保意向函,给予企业400万元担保授信,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让服务沉下去,让金融更普惠。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青海不断推动普惠金融落实落地,建设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把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三农”、新兴产业、绿色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的进程中,发挥金融资源优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良性循环,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2022年,西宁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城市。立足当前西宁市普惠金融发展所处阶段,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发改委主任冯振满表示,2023年西宁市将加大申报力度,争取成为党的二十大后全国首个获批试点城市。同时,按照边申边建原则,聚焦“三农”发展、助企纾困、数字普惠、信用建设等重点领域,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西宁市将不断优化普惠金融产品。将‘扶社贷’升级为‘乡村振兴信用贷’,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受众面,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有效支持‘三农’发展。建立‘首席金融服务员’,切实履行政策解说、业务辅导、理财顾问、贷后管理、业务办理五大职责,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推动数字普惠发展,联合人民银行构建‘再贷款资金+财政风险补偿资金+基层政府网格化治理+金融服务’四位一体精准服务模式,推广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字普惠平台‘甘霖工程’。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增强普通民众金融素养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冯振满说。

  “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持续增加省对下转移支付,健全财政资金常态化直达机制,更好支持基层‘三保’工作。加快创建西宁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积极推进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如春风吹拂高原大地,如前进号角催人奋进。

  布优建强对外开放平台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在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驿铁路货场,随着火车的一声声长鸣,从“青海海东—西藏日喀则—尼泊尔”公铁联运南亚班列缓缓驶出,奔赴远在2800公里外的尼泊尔。这只是青海全力以赴贯通对外开放“毛细血管”的系列举措之一。

  近年来,青海虽经历“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及疫情等的冲击,但这一切无法动摇青海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决心。作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有着重要地理和区位优势的省份,青海借国家深度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扩大中欧班列、南亚班列开行,高效运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全力推动全省经济步入开放型发展轨道,构筑起与国内外接轨的外向型经济“走廊”。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依托铁路、公路综合交通运输优势,紧扣全省副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对内衔接西北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干支线运输,对外为大西北地区和大西南部分地区搭建印度洋便捷的出海通道,以改革创新推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释放出空前的活力效应,公铁联运综合服务型高原国际陆港雏形已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格尔木市将继续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国际陆港等开放平台,加强共建园区、产业转移、经贸投资等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省人大代表,格尔木市委副书记、市长冉清表示。

  截至目前,青海持续调整优化外贸结构,畅通区域经济循环,民营企业进出口贡献率最大,国有企业贡献率逐步攀升;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品类增多,累计培育出铁合金、农产品、坯绸、焦炭、碳酸钠、地毯、中药材、铝材、文化产品等主要出口产品,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设立了3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双向投资量质双升,外商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期货和融资租赁等高端服务业外资占比明显提升。依托中亚、西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引导企业“集群出海”,在酒类生产、畜牧养殖、贸易投资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此外,青海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不断深化,受援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等明显提升。全力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两省全方位合作交流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迈步新征程,青海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厚植发展优势,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