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聚焦青海

【聚焦全省两会·图景展望】改革,让青海充满发展动能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潘玲    发布时间:2023-01-20 09:08    编辑:孔令磊

  【报告摘登】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持续增加省对下转移支付,健全财政资金常态化直达机制,更好支持基层“三保”工作。加快创建西宁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积极推进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改革潮涌江源大地。

  回眸2022年,青海“放管服”、投融资、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村集体经济在全面“破零”的基础上向“强村”迈进……如今的青海,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生机活力。

  2023年,我省“两会”期间,如何更深层次地推进改革,让改革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税务人员深入基层为企业算好“红利账”。摄影:吴贵有

  “放管服”改革

  让企业享受“红利”

  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企业“娘家人”,以“店小二”式贴心服务,“一对一”包联服务企业,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针对项目审批慢、办理手续周期长等难题,民和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服务绿卡”管理办法,做到了项目建设全程有人问、碰到阻力有人管、推进缓慢有人促、遇见困难有人帮。

  在青海西钢新材料有限公司转型探索新的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税务专家团队“一对一”到企业耐心辅导,征求意见建议,在办税过程中开通“绿色通道”,降低了企业税负和办税负担。

  “现在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最多只用跑一次”……自从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来,这样的赞叹越来越多,“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次办结”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措施,让新办市场主体各类手续“无缝衔接”。

  数据显示,2022年,青海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全面实施“证照分离”区域和事项“两个全覆盖”,全省累计登记市场主体达55万户。全省累计超1.5万户企业收到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红利账单”。

  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规范涉企收费,恪守契约精神,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引客商、聚人气、赢口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资金要素获取等方面支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对此,省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程光远表示:“青海税务聚焦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担增活力,为经济发展赋能添力提振信心。特别是持续简流程、压时间,落实落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等减税降费举措,全流程实现电子化、免填单,‘零接触’服务,进一步为市场主体降负增效。同时,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拓展网上办、掌上办,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在青海省电子税务局已实现233项涉税事项网上办理功能,全省纳税人‘非接触式’办理涉税事项占比超过90%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拓展‘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以税惠政策措施高效落实和办税缴费优质服务,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满意度。”

  省人大代表、青海新发地农副产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月琳则希望:“我们基地大概在今年3月底4月初正式开业,招商了1000家企业。到时候这些企业入驻时,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有更多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简化办事流程,要是能提供‘一对一’服务就最好了。同时,我们会履行好纳税义务,也希望政府部门在税收上提供更多优惠,让我们扎下根来好好发展,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金融改革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去年秋冬以来,在祁连山牧民进行草场迁移、收割青草的关键时期,青海农担祁连分公司努力协调合作金融机构共同前往各村镇,将办公地点搬到牧户家门口,采用现场调查、现场受理、简化手续、优先办理的一站式服务,为申请人办理担保贷款手续,做到当天受理,当天放款。默勒镇海浪村养殖大户陈列说:“不用来回跑,材料都是手机上提交,比以前方便多了,农担帮我们渡过了难关。”

  青海农担祁连分公司建立起“农担公司+农业农村部门+金融机构+经营主体”四位一体常态化沟通、协调推进、合作互荐的服务机制。以创新作为工作抓手,充分利用信贷直通车平台,着力实施“一体化受理、一站式服务”的线上操作模式,抓住关键农时、农事,开辟业务绿色通道,积极疏通解决业务流程长、审批慢、效率低等问题,全力支持我省重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2022年以来,我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金融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为顺利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到“加快创建西宁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积极推进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对此,省政协委员,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兴源表示:“将推动以‘青信融’平台为依托,加强各类平台的信息整合,强化数据统一标准的输出功能,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数字鸿沟’,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基本信用信息、工商信息、税务数据、行政处罚及涉诉情况等公共信息以及乡镇、村社的基本情况数据和涉农产业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平台统一化、标准化的输出,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还有助于金融机构精准创新产品,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省政协委员、华夏银行西宁分行副行长苏蕾说:“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从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搭建好政银企融资对接服务平台等方面着手,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轻负担。”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释放发展活力

  2022年,我省4个单位和8位个人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表彰。截至目前,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全面完成,实现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股份量化、股权设置、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赋码登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7个100%目标。

  互助土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也是这项荣誉获得单位之一,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持续深化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省人大代表、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农艺师刘世蓉表示:“2023年,互助县将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树立典型,多形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正确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做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副处长多杰则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改革的成果,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通过加强分类指导、创新经营方式、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等措施,确保2023年底,实现弱村占比下降至5%,中等村占比达到65%,强村占比达到10%的目标任务。”

  作为青海的食用菌大王,来自重庆市的周召荣已经在西宁种了三十多年食用菌。省人大代表、青海召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我在湟中发展这么多年,看着村集体经济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像我们公司就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农民就业等方式,助推了周边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接下来,我们将把食用菌产业园发展壮大,在解决本地就业的同时,把收益的一部分拨付到各村,充实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公用事业等。”

    【记者感言】改革促发展 发展惠民生

  为什么要改革?为了发展;发展又是为了什么?落脚点就是惠及民生。改革,让青海充满发展动能,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行走在青海,记者感受到了改革的动力和活力,也感受到了发展为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温度。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等有效形式,探索出了以卓扎滩村为代表的产权制度改革与产业发展同步型、以麻吉村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倒逼产权制度改革型、以班彦村为代表的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产业发展型三种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这不仅促进了集体经济“破零”和发展壮大,而且使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红利,从“要我改”变成了“我要改”,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达10.06亿元。

  就在不久前,互助县油嘴湾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举行了股东分红大会,为100名村民股东分红3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分红12万元。麻吉村村民李世新在景区入股了10万元,所以这次他领到分红8370元。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国家税务总局西宁市税务局积极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次办结”及“新办纳税人套餐”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措施,让新办市场主体各类手续“无缝衔接”,让纳税人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便利。

  对于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注入的资金活水,青海西钢新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治权表示:“企业在积极研究政府出台的各种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对公司发展是个极大利好,我们将加快高新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产品实力。”

  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2022年推出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专属担保产品“乡村振兴富民担”,有效扩大了我省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惠农政策覆盖面,精准支持了我省脱贫地区农牧户发展生产。这一产品的上线,成为解决重点帮扶县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手段。

  “30万元循环贷,低门槛、低利率,农担惠农政策带来的支持,让我不用再为扩大养殖规模所需资金而发愁。”谈及青海农担公司的帮助,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颇有感触。

  厘清我省各个领域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深化改革这条“亮线”贯穿其中,它成就了我省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增进了民生福祉的阔步前行,见证了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