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聚焦青海

青海: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咸文静    发布时间:2023-01-22 07:57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多年来,各民族和睦共处,上演了不少民族团结的佳话。

  如此和谐,怎么做到?

  社区居民刘生玉说得好:“社区是各族居民生活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要共同努力,维护好它!”

  青海,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9.4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对进一步做好青海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指示,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

  作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青海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人人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虽然我们身在牧区,但时刻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遇到了好政策,帐房比以前更保暖了,照明从油灯变成了太阳能电灯,放牧出行从摩托车变成了小汽车,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

  不久前,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党委书记朱生海带领“赤岭宣讲队”成员来到南山牧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草原上,这场“热气腾腾”的宣讲会让大家打开了话匣子。

  朱生海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民族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通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惠民工程,各族群众共享惠民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进一步坚定了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变化不仅在基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五年来,青海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把民族团结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如今,青海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所有市州和80%以上的县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和“五个认同”教育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主题公园100个,建成60个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打造社区“石榴籽家园”360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人人同行,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上持续用力

  走进日月藏族乡中心学校,无论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石刻,还是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黑板报、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板,都非常引人注目。

  “每个班级都会‘认领’一个民族,让同学们收集这个民族的相关知识,汇总起来制成文档二维码放在班级牌上,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让他们充分了解不同民族,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师何发珍介绍。

  每个人工作的岗位,都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舞台。日月藏族乡中心学校教师工作中的创新,是青海干部群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青海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创建工作覆盖到各行各业,构建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在城市民族工作方面,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成260个社区“石榴籽家园”,建立社区民族之家,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联谊活动。健全有利于各民族嵌入式居住的政策举措,推动形成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丰富精神文化活动,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

  无数的画面,成为青海各族儿女亲如手足、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鲜活例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民族宗教学教研部主任、教授马明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人人同进,开创繁荣发展新局面

  “来,我慢慢说!”听记者问起村里的变化,一抹笑容瞬间挂在了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的脸上。

  村容村貌、群众收入、集体产业……一桩桩一件件,牛书记掰着手指讲起了发生在这个“民族团结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里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党的民族政策和惠民政策在村里进一步得到落实,村民团结和睦,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继续探索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融合新路子,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牛生有说。

  一直以来,海北州坚持把发展进步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加快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有机结合融合,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民族团结进步红利。

  天翻地覆慨而慷。现在,青海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过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指尖上的青绣”成为农家妇女致富的好路子;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等地靠着“一碗拉面”,近20万各族群众走出深山大沟,走向国内外337个城市,开了近3万家拉面店创业就业,与当地群众深度相融、和谐相处;去年疫情防控期间,西宁市的赵贵良、赵秀梅夫妇800个包子感动一座城的故事,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

  上个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个以推进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创作主题的“石榴籽”影视文化传媒工作室在州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

  工作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作室将充分利用好平台,摄制一批具有海西特色的影视作品,进一步做实做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使工作室成为党的政策法规的‘宣讲站’和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驿站’,同时成为掌握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充电站’和民族团结融合的‘交流站’。”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写好新的历史。

  我们相信,在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上,青海各族儿女必将意气风发、和衷共济,谱写一曲新的乐章。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