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闻网 / 人物故事

索南才让与数万网友分享创作心得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卢晓茜    发布时间:2023-04-04 07:32    编辑:李娜

从左至右依次为主持人蔡雅雯,嘉宾阿甲、刘晓林、马钧、梅卓、索南才让、郭建强、龙仁青、张玉荣。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3日,“对话索南才让——牧人为草原歌唱”直播活动在西海都市报《请进我们的直播间》举行,青海省首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索南才让及我省著名作家、评论家做客本报直播间,在线与数万名网友云分享索南才让的文学感悟和他文学创作背后的故事。

  1985年,索南才让出生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他的小说以当代牧民的生活为蓝本,展现了时代的发展给牧民传统生活带来的变化,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2022年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索南才让中篇小说《荒原上》获中篇小说奖,索南才让也是我省首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

  4月3日,在本报直播间,索南才让带来了他的新书《找信号》。《找信号》展现了时代浪潮中,草原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印记。

  新时代青海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直播现场,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梅卓,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马钧,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郭建强,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晓林,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龙仁青,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阿甲,海北藏族自治州文联主席张玉荣,他们详细分析了索南才让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时代价值。

  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梅卓说,索南才让的创作经历与创作成果对于青海作家来说有着启示意义。她认为,文学创作的动力始终来源于热爱,索南才让取得的成就对青海省作协以及青海文学界来说,在鼓舞信心、凝聚力量方面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索南才让笔下的草原与以往作家笔下的草原相比,有了更鲜明的时代色彩,有当下的现实。研究索南才让的创作,对青海作家的成长具有借鉴意义,对作协组织推进文学高质量发展也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意义。

  刘晓林始终关注索南才让的艺术创作经历,他说:“在索南才让获得鲁迅文学奖前,他的作品就被省内外文艺评论家所关注,中篇小说《找信号》凸显了某一个特定地域的特点,体现了当下人们普遍的一种感受——找不到信号时的焦虑和不安。在小说里面,索南才让抓住了草原日常生活的细节,在习惯的秩序中间穿插着和以往草原宁静生活完全不同的表现,创造了一种不同于大众认知的草原生活,构成了当下草原的地方性特质。”

  与数万名网友分享创作心得

  当天,西海都市报客户端、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头条号等全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全网直播,数万名网友在线观看点赞,不少网友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直播实况。

  有网友留言表示:“直播活动让大家了解到青海的草原不仅有美景,更有精彩的故事,索南才让的分享无异于是一场听觉盛宴。”

  “一口气读完了索南才让的《找信号》,太过瘾了!”“西海都市报《请进我们的直播间》的文学直播让我受益匪浅。”

  此外,还有很多网友在直播间留言,想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阅读经历和创作经历才能让索南才让写出这么多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从一个牧民成长为才华横溢的小说家。索南才让兴致盎然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从学校出来后的10多年,在家乡,经常会有人放露天电影,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就会在帐篷里放映,在一个地方扎二十几天帐篷,再换到另一个地方。这中间的距离有二三十公里,无论走多远,我一次都没缺席过,前前后后加起来我至少看了几千部电影。我觉得这对我写作中的对话是很有帮助的。”索南才让说,就好比电影里演员的面部动作,文字无法非常直观地感受,只有看的时候才能直观感受。他住在草原上,但透过这些电影,他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除了书本阅读,这对于他的创作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方面。

  “生活在牧区,有着牧民的身份,我才保持了写作中的元气。我认为一个作家在创作中最需要保证的就是心中关于创作的那团火,这团火可以点燃你、可以温暖你,可以让你的文字产生自己的温度。我认为创作的元气不分地域,是每一个作家都要具备的特质,这和你是城市人还是草原人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大家所谈论的经验性写作,索南才让认为,如果是有追求的作家,会追求变化,在追求变化的过程中不断给自己的思想添进新的元素,所以所谓的经验性也许只是一时的。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