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  /  青海文化

真实展现普通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访舞剧《那时,金银花开》编剧张华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越   发布时间:2023-06-06 07:54    编辑:易 娜
6月5日,舞剧《那时,金银花开》在青海省西宁市首演。图片由海北州委宣传部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6月5日晚,由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出品的民族舞剧《那时,金银花开》,在青海大剧院首演。

  《那时,金银花开》讲述的是1958年金银花开时节,罗丁来到金银滩参与勘测。草原遇险,他被当地牧民索朗搭救,藏族兄弟的救命之恩和他们一家质朴的情感让罗丁内心充满感激。短暂的相处让索朗和罗丁结下了深厚情谊,两人定下一个再会的约定。谁知当罗丁随大部队再次进入金银滩时,索朗一家却已经迁离远去。幸运的是,3年后基地召回的牧工中有索朗和他的妻子拉毛。遗憾的是,保密环境中的人们总是阴差阳错彼此错过。终于,在一个奇特的场合他们联系上了……整部剧讴歌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赞美了普通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还原了海北州各族群众为221厂的建设、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默默奉献的情景。

  演出当天,记者采访了舞剧《那时,金银花开》的编剧张华,听他讲述这部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

  记者:《那时,金银花开》创作初衷是什么?

  张华:大家都知道,海北州金银滩草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当我第一次去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参观时,听到了那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后来,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升级改造,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收集到了建设者曾经用过的部分物件。在“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中,普通人的故事也非常多,因此,我们把关注的视角放在了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贡献的普通人身上。海北州的牧民群众为了“两弹一星”的研制主动搬迁,我们把搬迁这一部分内容也融合进来,以舞剧的形式表现出罗丁和当地牧民索朗的感人故事。当然,用舞剧的形式表现是因为海北州具有民族特色,这里有很多音乐和舞蹈素材,把它们结合到一起,可以让作品更有声有色。

  记者:这部作品呈现了哪些亮点?

  张华:《那时,金银花开》是一部纪实文学风格和纪录片形式的作品,作品的背景宏大,因为展现的是普通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所以我们根据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寻找真实而质朴的表达方式。一方面,这部作品符合历史的发展脉络,做到“小事不拘,大事不虚”;另一方面,我们在作品中特别设计了罗丁爱人和索朗两位老人的叙述,用视频的方式穿插其中,一边叙述一边演绎。在这部作品中,其中一幕展现的是主人公在看电影的人群中,两个人虽看到了彼此,但被人群阻挡。这时候呈现出来的虽然只是一个小舞蹈,但是场景很有趣。我们设计的围墙是活动的,可以自由组合,当罗丁在围墙边想念索朗时,活动的围墙也成为一大亮点。

  记者:《那时,金银花开》如何做到吸引观众?

  张华:首先是真实,基于人物情感的真实,基于故事的脉络、逻辑的真实,基于呈现出的场景将观众带入的真实。真实的创作会给予作品深刻的共情基础,只要做到真实,我相信这部作品是不会缺少观众的。其次是挖掘深度,艺术的深度更多的是活在这个故事当中人的情感深度,情感深度被挖掘出来后,作品就有了灵魂,感染力会油然而生。我认为,真实是骨,情感是风,有风也有骨的作品一定会吸引人。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