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  /  图说青海

牧民变身生态保护践行者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陈文年   发布时间:2023-06-06 08:03    编辑:易 娜
包雷/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底的祁连,室外的气温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凉意,但环抱郭米村的四周山川漫山遍野一片绿意,浅绿、深绿、翠绿、油绿,陶醉于郭米村山水间的盎然绿意,会忍不住来上几个“森呼吸”。

  郭米村,祁连山脚下一个小村落,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麻什乡,世世代代村民依靠水草丰美的祁连山草原,保持着半农半牧的传统型生产方式。然而,这一切因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设立发生了改变。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产流地,孕育了丰富的冰川、河流、湿地等,也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还是雪豹、白唇鹿、黑颈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分布区。

赵海峰/摄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正式在祁连山启动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郭米村有大片草场划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范围。“什么是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设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国家公园里还能不能放牧?未来村里该如何发展……”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以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郭米村村民面前。

  “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公园,但我知道建立国家公园是要保护我们眼前的这些山山水水,我想为保护这片绿水青山出一份力。”今年53岁的周曲才郎主动申请当了黑河湿地的生态管护员,每天8时左右就出门,和其他管护员一起去巡护330多公顷的管护区域。

  从以前收入单一的放牧员到生态管护员,周曲才郎放下牧羊鞭,吃上了生态饭。不只是在郭米村,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有无数牧民和周曲才郎一样,转变身份、转型发展,成为保护生态的有力践行者。

  与此同时,以调动一线管护队伍和牧民参与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村两委+”模式也在郭米村推行开来。

  什么是“村两委+”?“村两委+”工作模式涵盖“村两委+党建模式”“村两委+宣传模式”“村两委+自然教育模式”以及“村两委+保护模式”四项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让全民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和保护中去。

  “夏秋季节来郭米村采风的人特别多,我们打算依靠紧邻国家公园的地理优势,让游客生态体验在园内,观景消费在村里。”祁连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韩琳介绍,作为黑河峡谷第一村的郭米村是祁连县发展全域旅游试点村,今后将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第一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餐饮和民宿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来源。

  就像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会长葛文荣所说:“国家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就是要把区域内的优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起来展示给公众,一次生态体验的过程就是一次展示的过程、一次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过程,让放下牧羊鞭的牧民更好地吃上生态饭。”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