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  /  青海新闻

青海省90%以上县区将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08 17:14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 崔永焘 报道)6月8日,记者从青海省民政厅了解到:省民政厅依托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和低收入预警系统,将全省1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范围,与乡村振兴、医保、住建、司法等部门常态化共享比对数据21项,通过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估,及时筛查出潜在救助对象,按需给予救助。积极开展线下“铁脚板”走访,通过上门查访、电话微信询访等及时发现潜在救助对象,主动发现1000余人,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将全省低收入人口中的35.2万人纳入低保,1.7万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实施临时救助4.28万人次。积极发挥民政部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转办优势,及时将就医就学及住房困难等群体转介到其他行业部门,实现了多元救助效能提升。

  省民政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全省低保保障领域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将低收入群体中的重度残疾人、支出型困难人口、低边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参照“单人保”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目前,全省“单人保”纳保5.77万人,成为低保扩围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结合省情实际,将因病因残因学作为扣减要素,推动低保救助从保障“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延伸。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实施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发放的奖励资金等12项收入进行豁免,在城乡居民申请救助时不计入家庭收入,低保救助从“兜底对象”向“低边弱势对象”覆盖,确保低边弱势群体在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基础上,叠加享受其他行业部门的惠民补助政策,助力共同富裕。

  全力推动社会救助提速增效,全省90%以上县区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取消申请对象需提交的22项证明事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20个工作日内办低保。临时救助按急难情形、额度需求实现分级审批,确保暂时遇困群众“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试点开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工作,在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申办环节全面推行申请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申请人的声明替代繁杂的证明事项。积极推进“一部手机办低保”,在全省推广救助事项网上申请、身份信息在线认证、办理进度在线监控、办理结果适时反馈,实现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

相关新闻↓
[ 打印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