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自教育援青以来,一批又一批援青教师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踏上高原,奉献青春与热血。他们忠诚坚定、担当尽责,为了青海教育更加灿烂的明天,他们在最需要的地方留下了一串串奋斗者的足迹。
援青之行不做“过客”,秉承初心,坚定信念,每名援青老师以融入和热爱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两条主线,在青海经受锻炼、洗礼,浇灌出跨越山海的民族团结之花,点亮更多高原孩子的梦想之路。
本是“华理人” 今成“盐湖人”
徐世爱,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历任青海大学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省部共建盐湖资源化学与过程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2013年8月,徐世爱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青海大学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初到青海,他发现化工学院博士教师比较少,围绕盐湖的科研力量非常薄弱,经费也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制约着学科的发展,培智是关键。为扭转盐湖化工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成果不多的局面,他带头组建了“盐湖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科研团队,多名青年教师加入了团队并成为核心成员,团队多次深入盐湖企业,围绕“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先后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其中3项为重点项目,主持产学研项目5项。他牵头组织并成功获批省部共建盐湖资源化学与过程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全力参与盐湖化工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建设,带领学院获批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十年来,他与盐湖结下了不解之情,成为胸怀“国之大者”的“盐湖人”。
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陈辉,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负责人。现任海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2022年7月,陈辉赴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担任校长一职。他牢记援青支教使命,以一名支教校长的身份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以学校内涵建设为抓手,高职筹建为目标,进一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科学完善机构设置、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建立完善“组团共建”帮扶工作机制。通过深入地方、深入基层一线全面调研区域产业发展和受援学校办学条件,围绕赋能生态文明高地和“四地”建设,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依据国家教学标准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不断提升办学能力、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完善学校内涵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学校成为全国托育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结缘更惜缘的“天津”校长
方焕生,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教师,天津援青教育组副组长,现任黄南州中学校长。
2022年7月,方焕生开始了援青之旅。方焕生提出了“一二三四五”教学工作目标。即:坚持一个中心,以提高中考、高考升学水平为中心;加强两个发挥,一是发挥天津班的辐射作用,二是发挥天津援派教师的引领作用;狠抓三支队伍,狠抓领导班子建设,狠抓党员队伍建设,狠抓德育队伍建设;重点完成四项工作,推进《黄南州中学教职工绩效工资方案》的实施,推进思政课的开展,完成新高考改革工作,完成“石榴籽”活动计划;推进五个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平安校园建设,家校合作建设,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方焕生倡导要“全员育人”,采取“班级协作体”和“师徒结对帮扶”的方式推动学校工作,成效显著。他说:“与州中有缘,与黄南结缘,我将坚定地走在这条有缘的路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王宥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