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一个石油工人的“突破”之旅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凌波
发布时间:2023-06-21 08:26:08
编辑:成忱

杨永磊正在焊接修复机泵部件。李凌波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有点不敢相信,眼前这位身材消瘦、中等个头的中年人,就是在青海油田、中国石油集团乃至全国工业企业系统大名鼎鼎的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杨永磊。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电焊工,杨永磊在32年时间里,参与格尔木炼油厂设备装置检修550余次,消除了多次装置非计划停工安全隐患。作为全国同行业知名技能专家,他还多次参与重点炼油化工企业检修、维修中的“疑难杂症”会诊,解决了多项焊接难题。他所带领的工作团队,研发创新成果丰富,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600多万元。

  一个初中生,通过参加工作后的不懈努力,拥有36项国家专利、6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出版3部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书籍,在全国性期刊发表论文33篇,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能人才。

  这是一个石油工人的辉煌和传奇。

  日前,笔者在青海油田听他讲述了自己“突破,再突破”人生成长轨迹中的9个“第一”。

  第一次举手宣誓

  “1991年10月,我16岁,到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简称‘格炼’)当了一名电焊工。格炼是个新厂,全厂2100多名职工平均年龄只有20.8岁。记得刚进厂不久,我和厂里的580多名职工参加了厂工会组织的爱岗敬业宣誓大会。当举手宣誓的时候,我就想,我要一辈子坚守自己的誓言,当一名好工人,为自己争气,为企业争光!”

  第一次带油焊接

  “经过几年的磨炼,我的焊接技术有了明显提高,按车间主任的话说,可以挑大梁了。1999年年初,我第一次带轻质油焊接,这是对我焊接技术的一次检验。当时,格炼外输柴油管道开裂,厂内油罐又全部蓄满,炼油装置面临憋停,而这条管道是保证西藏用油的‘生命线’,如果停输,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非同一般。在场的焊工犯难了,一群人急得团团转却找不到应对的解决办法。这时,领导派我赶到现场,我仔细观察并分析实际情况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带油带压焊接。在场的所有人员都震惊了!有人问,‘这行吗?太危险了吧?!’我告诉大家‘要是着火了,小火我自己灭,大火你们就往我身上盖沙子。’随后,我跳下沙坑进行焊接作业。由于焊缝位于管道的下方,焊接难度极大,我以平日里练就的本领,用了两个小时把漏点安全密封,避免了一次非计划停工,消除了安全隐患,挽回了格炼形象。”

  第一次考技师

  “2001年,厂里通知我参加技师考试,我非常高兴、也很激动,当时格炼装置正在检修,工作很忙,我就利用下班时间坚持练习焊接,每天练到晚上11点才回家,再复习2小时的理论知识,就怕失去这次机会。考试时,题库里的高级工技能知识我能倒背如流。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当年顺利拿到了技师证书。2004年,青海省焊工技能大赛时我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2005年就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

  第一次写论文

  “我写的第一篇论文题目是《浅析焊接进度慢的原因》,主要论述在柴达木涩北气田焊接施工中,我为什么比别人焊得快、质量好,阐述焊接迟缓的原因和快速高质量焊接操作的具体过程。题目有了,如何用文字一一描述出来,对我来说确实是难上加难。为了撰写这篇论文,我脑子里不断地琢磨,晚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句话一句话地衔接,第一天写百十字第二天改,改完再写一点,第三天再改,不行就重来,不知有多少次推翻重写。就这样,写中学,学中写,经过75天的时间,我终于写完了第一篇论文。谁料这篇论文还获得了青海油田专业技能论文优秀奖。”

  第一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我第一次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是《一种紫铜与不锈钢异种材质的焊接工艺》,授权时间为2015年6月。其发明缘由是,工作中常常遇到紫铜与不锈钢异种材质焊接,而由于两者的化学成分、导热系数、熔点及各种机械性能都有着极大的差异,焊接难度与同类材质焊接相比要大得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研发了一种紫铜与不锈钢异种材质新型焊接工艺,对紫铜与不锈钢异种材质接头进行有效焊接,一次性合格率达91%以上,与原有工艺合格率相比提升了20%左右,进一步提高了焊接质量、降低了成本,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第一次出版书籍

  “通过参加各类交流,了解到各行各业都有撰写、编辑并出版书籍的技能人才,我非常羡慕和向往,但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写作能力的限制,一直不知从何下手。就在2016年,参加中国石油集团知识产权培训班时,授课老师带来的书籍都是他自己以问答的形式编写的,通过阅读,我发现以问答的形式编写书籍,逻辑性不是很强,难度不是很大,如同创新,只要借助‘鱼骨图’思维提出一项又一项的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还可以根据生产实际附上相应案例。回到格炼后,就开始策划我的第一本书籍《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与运作范例》,结合自己的具体经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用了30个月的时间编写而成,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3000册。此书受到同行读者一致好评,很多技能专家及其工作室还在‘传、帮、带’活动中引用借鉴了书中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方法。”

  第一次领衔技术创新工作室

  “2012年4月,青海油田成立了‘杨永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10多年来,工作室一直以‘研发创新有果,疑难攻关有利,技术培训有效’为目标,共研究课题130余项,其中38项取得国家专利证书,11项投入实践应用;29篇技术和技能论文发表于全国性期刊;6项技术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4项技术被命名为厅局级‘十大绝技绝活’,24项技术获得厂处级奖励;提出90余项合理化建议,格炼有关焊接技术、装置操作工艺优化等方案的初稿,以及焊接质量专项控制方案,也都出自工作室,为厂里管控项目建设、装置改造及检修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除检修维修和应急抢修外,还参与生产装置工艺调整万余次,极大地促进了高原炼厂的安全环保管理和经济效益提升。”

  第一次外出解难题

  “由于严重炭化,2017年,新疆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化肥厂转化炉炉管修复后反复开裂,严重影响正常投用。工作室成员应邀千里奔赴塔西南化肥厂,协助解决该厂转化炉炉管焊接难题。为保证一次性修复成功,工作室成员详细了解该炉管实际运行与以往检修情况,对母材进行金相分析、断口检验,了解化学元素的烧损情况和晶粒变化。根据分析报告,参考原有工艺和相应案例,结合使用情况,与其他技能专家工作室共同制定了新的焊接方案,并通过专题会议和焊接专业技术专家审核后投入应用,使一次性裂纹控制率保持在90%左右,与过去相比增长了30个百分点,效果很好,得到塔西南化肥厂领导和行内专业人员的一致好评。”

  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2020年11月24日,我身着正装,带着紧张与崇敬,带着骄傲与荣耀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走进大会堂,我感受到了一种神圣与自豪。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份至高荣誉,我从内心深处感谢柴达木这片神奇的土地,感谢青海油田和格尔木炼油厂对我的培养,特别是管焊班和工作室的所有同事,可以说,我的每一项荣誉和成果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动,所以我的荣誉也是大家的荣誉,更是管焊班和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劳动成果。”

  “这就是我站在人民大会堂时想说的话。”

推荐阅读
陈刚会见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俞培根一行
省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第24届青洽会成果发布 三项数据创“历届之最”
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圆满收官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终止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2023年青海省直招军士招收工作公告
囊谦,铺展“生态+旅游”秀美画卷
西宁市湟中区开展系列双拥活动迎“八一”
24H热点
执“青”之手 下一个十年更精彩
青洽会签约项目数量金额分别较上届增长55%和232%
廓清思想认识 确保行动落实没有偏差
全省干部群众热议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
省总工会与六省总工会达成合作协议 推介疗休养资源
省信用担保集团:以高质量发展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青海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圆满收官
青海省3家企业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
热点图片
囊谦,铺展“生态+旅游”秀美画卷
囊谦,铺展“生态+旅...
海南州:消费见证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海南州:消费见证老...
从300只到3000只!普氏原羚实现倍增
从300只到3000只!普...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青海江苏两地送别徐辉
青海江苏两地送别徐辉
从锂电池制造到新能源汽车销售 青海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锂电池制造到新能...
逛早市,看最浓烟火气 上半年我省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9%
逛早市,看最浓烟火...
一颗杏子串起幸福产业
一颗杏子串起幸福产业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一个石油工人的“突破”之旅

青海日报
2023-06-21 08:2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一个石油工人的“突破”之旅

青海日报
2023-06-21 08:2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一个石油工人的“突破”之旅

  • 2023-06-21 08:26:08
  • 来源:青海日报

杨永磊正在焊接修复机泵部件。李凌波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有点不敢相信,眼前这位身材消瘦、中等个头的中年人,就是在青海油田、中国石油集团乃至全国工业企业系统大名鼎鼎的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杨永磊。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电焊工,杨永磊在32年时间里,参与格尔木炼油厂设备装置检修550余次,消除了多次装置非计划停工安全隐患。作为全国同行业知名技能专家,他还多次参与重点炼油化工企业检修、维修中的“疑难杂症”会诊,解决了多项焊接难题。他所带领的工作团队,研发创新成果丰富,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600多万元。

  一个初中生,通过参加工作后的不懈努力,拥有36项国家专利、6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出版3部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书籍,在全国性期刊发表论文33篇,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能人才。

  这是一个石油工人的辉煌和传奇。

  日前,笔者在青海油田听他讲述了自己“突破,再突破”人生成长轨迹中的9个“第一”。

  第一次举手宣誓

  “1991年10月,我16岁,到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简称‘格炼’)当了一名电焊工。格炼是个新厂,全厂2100多名职工平均年龄只有20.8岁。记得刚进厂不久,我和厂里的580多名职工参加了厂工会组织的爱岗敬业宣誓大会。当举手宣誓的时候,我就想,我要一辈子坚守自己的誓言,当一名好工人,为自己争气,为企业争光!”

  第一次带油焊接

  “经过几年的磨炼,我的焊接技术有了明显提高,按车间主任的话说,可以挑大梁了。1999年年初,我第一次带轻质油焊接,这是对我焊接技术的一次检验。当时,格炼外输柴油管道开裂,厂内油罐又全部蓄满,炼油装置面临憋停,而这条管道是保证西藏用油的‘生命线’,如果停输,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非同一般。在场的焊工犯难了,一群人急得团团转却找不到应对的解决办法。这时,领导派我赶到现场,我仔细观察并分析实际情况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带油带压焊接。在场的所有人员都震惊了!有人问,‘这行吗?太危险了吧?!’我告诉大家‘要是着火了,小火我自己灭,大火你们就往我身上盖沙子。’随后,我跳下沙坑进行焊接作业。由于焊缝位于管道的下方,焊接难度极大,我以平日里练就的本领,用了两个小时把漏点安全密封,避免了一次非计划停工,消除了安全隐患,挽回了格炼形象。”

  第一次考技师

  “2001年,厂里通知我参加技师考试,我非常高兴、也很激动,当时格炼装置正在检修,工作很忙,我就利用下班时间坚持练习焊接,每天练到晚上11点才回家,再复习2小时的理论知识,就怕失去这次机会。考试时,题库里的高级工技能知识我能倒背如流。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当年顺利拿到了技师证书。2004年,青海省焊工技能大赛时我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2005年就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

  第一次写论文

  “我写的第一篇论文题目是《浅析焊接进度慢的原因》,主要论述在柴达木涩北气田焊接施工中,我为什么比别人焊得快、质量好,阐述焊接迟缓的原因和快速高质量焊接操作的具体过程。题目有了,如何用文字一一描述出来,对我来说确实是难上加难。为了撰写这篇论文,我脑子里不断地琢磨,晚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句话一句话地衔接,第一天写百十字第二天改,改完再写一点,第三天再改,不行就重来,不知有多少次推翻重写。就这样,写中学,学中写,经过75天的时间,我终于写完了第一篇论文。谁料这篇论文还获得了青海油田专业技能论文优秀奖。”

  第一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我第一次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是《一种紫铜与不锈钢异种材质的焊接工艺》,授权时间为2015年6月。其发明缘由是,工作中常常遇到紫铜与不锈钢异种材质焊接,而由于两者的化学成分、导热系数、熔点及各种机械性能都有着极大的差异,焊接难度与同类材质焊接相比要大得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研发了一种紫铜与不锈钢异种材质新型焊接工艺,对紫铜与不锈钢异种材质接头进行有效焊接,一次性合格率达91%以上,与原有工艺合格率相比提升了20%左右,进一步提高了焊接质量、降低了成本,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第一次出版书籍

  “通过参加各类交流,了解到各行各业都有撰写、编辑并出版书籍的技能人才,我非常羡慕和向往,但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写作能力的限制,一直不知从何下手。就在2016年,参加中国石油集团知识产权培训班时,授课老师带来的书籍都是他自己以问答的形式编写的,通过阅读,我发现以问答的形式编写书籍,逻辑性不是很强,难度不是很大,如同创新,只要借助‘鱼骨图’思维提出一项又一项的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还可以根据生产实际附上相应案例。回到格炼后,就开始策划我的第一本书籍《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与运作范例》,结合自己的具体经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用了30个月的时间编写而成,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3000册。此书受到同行读者一致好评,很多技能专家及其工作室还在‘传、帮、带’活动中引用借鉴了书中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方法。”

  第一次领衔技术创新工作室

  “2012年4月,青海油田成立了‘杨永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10多年来,工作室一直以‘研发创新有果,疑难攻关有利,技术培训有效’为目标,共研究课题130余项,其中38项取得国家专利证书,11项投入实践应用;29篇技术和技能论文发表于全国性期刊;6项技术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4项技术被命名为厅局级‘十大绝技绝活’,24项技术获得厂处级奖励;提出90余项合理化建议,格炼有关焊接技术、装置操作工艺优化等方案的初稿,以及焊接质量专项控制方案,也都出自工作室,为厂里管控项目建设、装置改造及检修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除检修维修和应急抢修外,还参与生产装置工艺调整万余次,极大地促进了高原炼厂的安全环保管理和经济效益提升。”

  第一次外出解难题

  “由于严重炭化,2017年,新疆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化肥厂转化炉炉管修复后反复开裂,严重影响正常投用。工作室成员应邀千里奔赴塔西南化肥厂,协助解决该厂转化炉炉管焊接难题。为保证一次性修复成功,工作室成员详细了解该炉管实际运行与以往检修情况,对母材进行金相分析、断口检验,了解化学元素的烧损情况和晶粒变化。根据分析报告,参考原有工艺和相应案例,结合使用情况,与其他技能专家工作室共同制定了新的焊接方案,并通过专题会议和焊接专业技术专家审核后投入应用,使一次性裂纹控制率保持在90%左右,与过去相比增长了30个百分点,效果很好,得到塔西南化肥厂领导和行内专业人员的一致好评。”

  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2020年11月24日,我身着正装,带着紧张与崇敬,带着骄傲与荣耀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走进大会堂,我感受到了一种神圣与自豪。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份至高荣誉,我从内心深处感谢柴达木这片神奇的土地,感谢青海油田和格尔木炼油厂对我的培养,特别是管焊班和工作室的所有同事,可以说,我的每一项荣誉和成果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动,所以我的荣誉也是大家的荣誉,更是管焊班和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劳动成果。”

  “这就是我站在人民大会堂时想说的话。”

作者 李凌波
编辑:成忱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