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马玮玉:村民公认的实干家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谢圆娇 祁永娟
发布时间:2023-07-14 07:52:25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通往湟源县日月藏族乡雪隆村的道路崎岖蜿蜒,窄窄的村道夹在两山之间,阳光透过沿路两旁茂密的绿植投射出稀疏的光影,偶尔还能听到几声飞鸟的脆鸣,浓荫绿意环绕自成天然之趣。继续往里走2公里就到了雪隆村,在这里,记者见到了群众口中有点书生气的省城干部马玮玉,村里的驻村干部。

  马玮玉正和群众围坐在一起商讨养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天把大家叫到这里,就是请大家和我们说一下,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出生于1987年的他看上去有些老成,花白的头发和浓密的胡须,更为他增添了一份成熟和稳重。

  山旮旯里围出“致富棚”

  回忆起初到村里时看到的景象,马玮玉告诉记者,雪隆村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地处脑山地区,四周环山,是一个狭长地带,村民主要以畜牧、外出打工为生,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加上靠天吃饭的粗放型种植模式,让这个较偏远的村子急需探索出一条扩大产业发展、提高产销收益的新路子。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深入群众开展细致的走访调查,通过和村民、村干部拉家常、聊发展,掌握了大量村情民意,在此基础上也理清了工作思路,最终同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议并确定以养殖为主、种植为辅的产业发展道路。

  雪隆村拥有近万亩草山和一定的养殖经验,加上村里已有的标准化养殖场,2022年雪隆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驻村工作队围绕特色产业,积极争取落实资金214万元,用于羊棚提质扩量项目。项目规划用地59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35平方米,建设羊舍7栋,至此一个兼具规模养殖和生态旅游功能、撬动村集体经济良好持续增长的规模化养殖基地进一步扩大,目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同时,马玮玉了解到原养猪场设计存在缺陷需改造,多方申请后协调资金35.5万元进行了修葺。

  2021年返乡创业的致富能人龙玉林,回村后承包了村里的养猪场,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自己也有养殖的兴头,就承包了养猪场,现在已经三年了。目前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养猪场越来越完善了,我们的兴头也越来越大了。”

  从全乡倒数到“名列前茅”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但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初来雪隆村的马玮玉发现村党组织建设不够规范、组织生活开展得不到位后,他积极完善基本制度,协助村委将党支部建设得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在2022年年终考核中,雪隆村由以前的全乡22个村排名靠后提高到第三名。雪隆村党支部书记吴延明称赞道:“马玮玉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为人谦虚,工作上也踏实认真。给村里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让我们村党支部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也切实解决了制约我们雪隆村发展的突出问题。”

  省城来的干部是个“实干家”

  盛夏时节的雪隆村诗情画意,绿色拥抱着整个乡村,清凉的风徐徐吹过村庄每一寸土地,叫人心生凉意、舒适自在。村委会广场中央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摇曳,广场两边的文化墙上宣传栏整齐排列,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的硬化村道、温馨的农家小院,构成了一幅盛夏乡村田园美景图。近年来,雪隆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累计协调资金近30万元,完成广场文化长廊、景观池、凉亭、木桥、农户墙体等修葺喷绘、翻新维修、改造美化等工作。另外争取到国家项目,新建卫生厕所31座;完成村民住宅外墙保温层、塑钢保温窗更换及庭院美化工程;推进“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通过一系列整治,雪隆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其他乡镇的村干部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老人包长云见证了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对马玮玉的工作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说:“马玮玉到我们村以后,对大家十分关心,为我们争取到了庭院美化的项目,给我们更换了塑钢窗、贴上了保温层、打了地坪,房子里干净亮堂,冬天也很暖和,我们心里也亮堂了。”

  村民龙桂梅的两个子女,因为学费问题几次辍学,马玮玉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跑动劝说,通过“雨露计划”和公益岗位的设置,切实解决了龙桂梅家里的经济问题,她的两个女儿也重返校园。如今已经毕业的两人,都能在外就业补贴家用了。年轻干部马玮玉始终将群众视为自家人,用心用情做好各类服务,在防汛考验、卡点值守、保障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他都身体力行。“老张家孩子要填报志愿、包姐家要收庄稼、龙奶奶家要一盒降压药……”从协调生产所需,到深入田间帮农户抢收秋粮,他样样都干,通过把为民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温度,马玮玉成为大家公认的实干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驻村干部,马玮玉始终以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相信只要饱含热情、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乡村施展才干、做出成绩。下一步,雪隆村将在做好养殖产业的基础上,进行渠道改造,这个项目涉及近200亩旱地变水田,建成后每亩每年可增收5000元左右,全村66户村民都能受益。

推荐阅读
陈刚会见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俞培根一行
省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第24届青洽会成果发布 三项数据创“历届之最”
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圆满收官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终止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2023年青海省直招军士招收工作公告
囊谦,铺展“生态+旅游”秀美画卷
西宁市湟中区开展系列双拥活动迎“八一”
24H热点
执“青”之手 下一个十年更精彩
青洽会签约项目数量金额分别较上届增长55%和232%
廓清思想认识 确保行动落实没有偏差
全省干部群众热议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
省总工会与六省总工会达成合作协议 推介疗休养资源
省信用担保集团:以高质量发展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青海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圆满收官
青海省3家企业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
热点图片
囊谦,铺展“生态+旅游”秀美画卷
囊谦,铺展“生态+旅...
海南州:消费见证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海南州:消费见证老...
从300只到3000只!普氏原羚实现倍增
从300只到3000只!普...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青海江苏两地送别徐辉
青海江苏两地送别徐辉
从锂电池制造到新能源汽车销售 青海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锂电池制造到新能...
逛早市,看最浓烟火气 上半年我省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9%
逛早市,看最浓烟火...
一颗杏子串起幸福产业
一颗杏子串起幸福产业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马玮玉:村民公认的实干家

西宁晚报
2023-07-14 07: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马玮玉:村民公认的实干家

西宁晚报
2023-07-14 07: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马玮玉:村民公认的实干家

  • 2023-07-14 07:52:25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通往湟源县日月藏族乡雪隆村的道路崎岖蜿蜒,窄窄的村道夹在两山之间,阳光透过沿路两旁茂密的绿植投射出稀疏的光影,偶尔还能听到几声飞鸟的脆鸣,浓荫绿意环绕自成天然之趣。继续往里走2公里就到了雪隆村,在这里,记者见到了群众口中有点书生气的省城干部马玮玉,村里的驻村干部。

  马玮玉正和群众围坐在一起商讨养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天把大家叫到这里,就是请大家和我们说一下,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出生于1987年的他看上去有些老成,花白的头发和浓密的胡须,更为他增添了一份成熟和稳重。

  山旮旯里围出“致富棚”

  回忆起初到村里时看到的景象,马玮玉告诉记者,雪隆村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地处脑山地区,四周环山,是一个狭长地带,村民主要以畜牧、外出打工为生,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加上靠天吃饭的粗放型种植模式,让这个较偏远的村子急需探索出一条扩大产业发展、提高产销收益的新路子。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深入群众开展细致的走访调查,通过和村民、村干部拉家常、聊发展,掌握了大量村情民意,在此基础上也理清了工作思路,最终同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议并确定以养殖为主、种植为辅的产业发展道路。

  雪隆村拥有近万亩草山和一定的养殖经验,加上村里已有的标准化养殖场,2022年雪隆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驻村工作队围绕特色产业,积极争取落实资金214万元,用于羊棚提质扩量项目。项目规划用地59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35平方米,建设羊舍7栋,至此一个兼具规模养殖和生态旅游功能、撬动村集体经济良好持续增长的规模化养殖基地进一步扩大,目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同时,马玮玉了解到原养猪场设计存在缺陷需改造,多方申请后协调资金35.5万元进行了修葺。

  2021年返乡创业的致富能人龙玉林,回村后承包了村里的养猪场,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自己也有养殖的兴头,就承包了养猪场,现在已经三年了。目前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养猪场越来越完善了,我们的兴头也越来越大了。”

  从全乡倒数到“名列前茅”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但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初来雪隆村的马玮玉发现村党组织建设不够规范、组织生活开展得不到位后,他积极完善基本制度,协助村委将党支部建设得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在2022年年终考核中,雪隆村由以前的全乡22个村排名靠后提高到第三名。雪隆村党支部书记吴延明称赞道:“马玮玉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为人谦虚,工作上也踏实认真。给村里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让我们村党支部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也切实解决了制约我们雪隆村发展的突出问题。”

  省城来的干部是个“实干家”

  盛夏时节的雪隆村诗情画意,绿色拥抱着整个乡村,清凉的风徐徐吹过村庄每一寸土地,叫人心生凉意、舒适自在。村委会广场中央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摇曳,广场两边的文化墙上宣传栏整齐排列,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的硬化村道、温馨的农家小院,构成了一幅盛夏乡村田园美景图。近年来,雪隆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累计协调资金近30万元,完成广场文化长廊、景观池、凉亭、木桥、农户墙体等修葺喷绘、翻新维修、改造美化等工作。另外争取到国家项目,新建卫生厕所31座;完成村民住宅外墙保温层、塑钢保温窗更换及庭院美化工程;推进“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通过一系列整治,雪隆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其他乡镇的村干部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老人包长云见证了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对马玮玉的工作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说:“马玮玉到我们村以后,对大家十分关心,为我们争取到了庭院美化的项目,给我们更换了塑钢窗、贴上了保温层、打了地坪,房子里干净亮堂,冬天也很暖和,我们心里也亮堂了。”

  村民龙桂梅的两个子女,因为学费问题几次辍学,马玮玉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跑动劝说,通过“雨露计划”和公益岗位的设置,切实解决了龙桂梅家里的经济问题,她的两个女儿也重返校园。如今已经毕业的两人,都能在外就业补贴家用了。年轻干部马玮玉始终将群众视为自家人,用心用情做好各类服务,在防汛考验、卡点值守、保障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他都身体力行。“老张家孩子要填报志愿、包姐家要收庄稼、龙奶奶家要一盒降压药……”从协调生产所需,到深入田间帮农户抢收秋粮,他样样都干,通过把为民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温度,马玮玉成为大家公认的实干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驻村干部,马玮玉始终以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相信只要饱含热情、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乡村施展才干、做出成绩。下一步,雪隆村将在做好养殖产业的基础上,进行渠道改造,这个项目涉及近200亩旱地变水田,建成后每亩每年可增收5000元左右,全村66户村民都能受益。

作者 谢圆娇 祁永娟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