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驻村“铁军”护航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干部】
王生泰:让村里的蔬菜销往全国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朱雪莹 王一婷 骆绎
发布时间:2023-07-28 07:59:17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的不容易,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说这话的是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生泰。两年来,他坚持“特色产业促民富”的发展思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冷凉”蔬菜种出“火热”产业

  成片种植的甘蓝、菜花、西兰花,以不同的色块绵延在山坡梯田,形成了一幅色彩分明的天然画卷。近年来,甘树湾村充分利用高海拔地区冷凉气候这一自然条件,打造高山冷凉蔬菜合作社,以种子繁育、蔬菜生产为基础,推动产销一体,带动群众走上致富“快车道”。“我们家是从2008年开始做高原冷凉蔬菜合作社的,但这两年得益于王书记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规模从最初的300亩到了现在的1700亩,从只能在家门口卖到销往全国各地,收益也比原先翻了几番。”合作社负责人保善飞感慨道。冷凉蔬菜想要走出村子、走向全国就需要经过冷链处理,但由于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资金、设备都不足以支撑。“王书记和村里知道情况后及时给我们联系银行、出证明,让我们贷上了款,还找资金、跑项目多修了三个冷链库,让我们的蔬菜能够更多更快地运往全国。”目前,在保善飞的景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有38名常年务工的村民,每年流动用工也达到了5000人次,还通过种植技术传授、土地流转带动了周边245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既然村里有种植基础,村民也愿意干,那我们就全力帮忙,采用种植大户带动的方式让先富带动后富,需要钱我们就帮忙跑贷款,需要技术我们就联系技术人才,村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谈起产业发展,王生泰信心十足。

  目前,高山冷凉蔬菜已经成了甘树湾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让曾经的荒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甘树湾村借助本村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山水资源,在村子里开起了茶园、办起了农家乐,但都是零零散散的农户单打独斗,不成规模,产业链也不完整,王生泰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在哪里都适用,只有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投资商和客户。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便带着村“两委”班子一道做调研、跑市场、要项目,争取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了外墙保温、天然气入户,实现了户巷道硬化、村主道黑化、巷道主道全亮化,如今的甘树湾村道路洁净宽阔,户院规划整齐,路灯崭新明亮,墙绘丰富生动,良好的人居环境有效地提升了乡村旅游竞争力。“现在村里越来越好了,我也想着把茶园提档升级,加上一些流行的元素,让茶园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更多的乡亲来这里打工挣钱,一起把日子过好。现在我们村还修了民宿,可以留住过夜游客,我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在百惠生态园施工现场,该项目负责人冯财对记者说。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挖掘特色优势,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于一体的甘树湾乡村旅游产业,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齐发力,让乡村旅游这个“老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

  惠民“组合拳”为幸福生活加码

  “大病救助申请了、公益岗位安排了、娃娃学费有着落了,这些都多亏了王书记。”村民王雅男激动地对记者说。王雅男一家四口只有丈夫一个劳动力,她和年迈的父亲都患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每月要花费不少的医药费,马上还面临着女儿要交大学学费,这些重担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就在他们愁眉不展为未来生活忧心忡忡的时候,王生泰在“民情大走访”时了解到了他们家的困境,便立即着手为他们申请大病救助、低保、“雨露计划”、公益岗位等,这套“组合拳”让王雅男家有了保障、多了收入,生活也有了往前看的奔头。还有村民保善庭,他患有癫痫病,每月单单看病吃药刚需性的支出就达2000余元,可是偏偏公益性岗位到期了,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王生泰主动帮助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解决了他看病吃药难的问题。

  摸实情、访疾苦、问民需。王生泰在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中认真落实了帮扶责任、拉近了干群关系、践行了初心使命,让父老乡亲们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推荐阅读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召开
我省第一部党史基本著作出版发行
青海首次发现疣鼻天鹅在祁连山湿地繁育
海南:依托"四地"产业体系 聚力推动泛共和盆地崛起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终止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2023年青海省直招军士招收工作公告
好人频出浇铸文明西宁城市之魂
西宁首届大型马拉松赛8月20日开跑
24H热点
以主题教育实效助力青海高质量发展
工业经济"脉动"强劲有力 新兴产业积蓄发展"动能"
省人大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
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召开
省直机关工委:展示落实“六个一”要求阶段性成效
谱好党建乐章 唱响理论强音——记省委讲师团党支部
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绿色金融赋能低碳产业发展
首届“青海最美文物守护人”名单揭晓
青海冷湖(2023)科幻文学影视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情牵小高陵》实现青海省网络影视作品“零”突破
热点图片
海西:厚植发展沃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海西:厚植发展沃土 ...
尖扎百美村庄·德乾村项目正式运营
尖扎百美村庄·德乾村...
稳住“菜篮子” 青海有“数” 上半年我省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32133.33公顷
稳住“菜篮子” 青海...
援青十三载 浇出致富花
援青十三载 浇出致富花
如何更换公交卡 我们帮你打听了 工作人员提醒:市民不要扎堆,开通了换卡业务的服务网点很多
如何更换公交卡 我们...
【牢记总书记嘱托】绘就“诗与远方”的动人画卷
【牢记总书记嘱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整改进行时】屯在新源村,蹚出新路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一站式”服务让百姓有事不难办
“一站式”服务让百...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驻村“铁军”护航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干部】
王生泰:让村里的蔬菜销往全国

西宁晚报
2023-07-28 07:5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驻村“铁军”护航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干部】
王生泰:让村里的蔬菜销往全国

西宁晚报
2023-07-28 07:5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驻村“铁军”护航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干部】
王生泰:让村里的蔬菜销往全国

  • 2023-07-28 07:59:17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的不容易,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说这话的是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生泰。两年来,他坚持“特色产业促民富”的发展思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冷凉”蔬菜种出“火热”产业

  成片种植的甘蓝、菜花、西兰花,以不同的色块绵延在山坡梯田,形成了一幅色彩分明的天然画卷。近年来,甘树湾村充分利用高海拔地区冷凉气候这一自然条件,打造高山冷凉蔬菜合作社,以种子繁育、蔬菜生产为基础,推动产销一体,带动群众走上致富“快车道”。“我们家是从2008年开始做高原冷凉蔬菜合作社的,但这两年得益于王书记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规模从最初的300亩到了现在的1700亩,从只能在家门口卖到销往全国各地,收益也比原先翻了几番。”合作社负责人保善飞感慨道。冷凉蔬菜想要走出村子、走向全国就需要经过冷链处理,但由于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资金、设备都不足以支撑。“王书记和村里知道情况后及时给我们联系银行、出证明,让我们贷上了款,还找资金、跑项目多修了三个冷链库,让我们的蔬菜能够更多更快地运往全国。”目前,在保善飞的景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有38名常年务工的村民,每年流动用工也达到了5000人次,还通过种植技术传授、土地流转带动了周边245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既然村里有种植基础,村民也愿意干,那我们就全力帮忙,采用种植大户带动的方式让先富带动后富,需要钱我们就帮忙跑贷款,需要技术我们就联系技术人才,村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谈起产业发展,王生泰信心十足。

  目前,高山冷凉蔬菜已经成了甘树湾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让曾经的荒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甘树湾村借助本村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山水资源,在村子里开起了茶园、办起了农家乐,但都是零零散散的农户单打独斗,不成规模,产业链也不完整,王生泰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在哪里都适用,只有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投资商和客户。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便带着村“两委”班子一道做调研、跑市场、要项目,争取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了外墙保温、天然气入户,实现了户巷道硬化、村主道黑化、巷道主道全亮化,如今的甘树湾村道路洁净宽阔,户院规划整齐,路灯崭新明亮,墙绘丰富生动,良好的人居环境有效地提升了乡村旅游竞争力。“现在村里越来越好了,我也想着把茶园提档升级,加上一些流行的元素,让茶园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更多的乡亲来这里打工挣钱,一起把日子过好。现在我们村还修了民宿,可以留住过夜游客,我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在百惠生态园施工现场,该项目负责人冯财对记者说。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挖掘特色优势,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于一体的甘树湾乡村旅游产业,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齐发力,让乡村旅游这个“老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

  惠民“组合拳”为幸福生活加码

  “大病救助申请了、公益岗位安排了、娃娃学费有着落了,这些都多亏了王书记。”村民王雅男激动地对记者说。王雅男一家四口只有丈夫一个劳动力,她和年迈的父亲都患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每月要花费不少的医药费,马上还面临着女儿要交大学学费,这些重担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就在他们愁眉不展为未来生活忧心忡忡的时候,王生泰在“民情大走访”时了解到了他们家的困境,便立即着手为他们申请大病救助、低保、“雨露计划”、公益岗位等,这套“组合拳”让王雅男家有了保障、多了收入,生活也有了往前看的奔头。还有村民保善庭,他患有癫痫病,每月单单看病吃药刚需性的支出就达2000余元,可是偏偏公益性岗位到期了,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王生泰主动帮助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解决了他看病吃药难的问题。

  摸实情、访疾苦、问民需。王生泰在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中认真落实了帮扶责任、拉近了干群关系、践行了初心使命,让父老乡亲们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作者 朱雪莹 王一婷 骆绎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