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新时评
【江源观察】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杨燕玲
发布时间:2023-08-24 07:16:31
编辑:何继红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而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为守好耕地资源,近年来,青海省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截至2022年7月底,青海省已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7666.67公顷(11.5万亩),复耕复种撂荒地8440公顷(12.66万亩)。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然形成1厘米厚土壤要两个世纪,1厘米厚耕作层土壤要两到四个世纪。正因此,说耕地像大熊猫一样宝贵毫不为过。前不久,青海省通报了近年来查处的6起耕地保护领域履职不力典型案例。从查处的案件情况看,这些违规占用耕地几乎都用于造景经营,对当地农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只有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好我们的耕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才能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四十四条,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从以上法律条文看出,国家对耕地保护工作已经形成基本法律依据。为进一步让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法治化,2022年9月5日,自然资源部出台《耕地保护法(草案)》,为耕地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我们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饭从粮来,粮从地出。要健全制度,正确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让耕地保护制度与其他制度有机衔接,切实保护好优质耕地。强化制度执行,强化耕地保护意识,确保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随意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随便占用。紧盯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动优质粮食工程、种业振兴行动取得新成效;紧盯增产和增收两个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农畜产品优势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形成制度合力,确保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全面落实。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让我们行动起来,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让这一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能够实现永续利用,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陈刚主持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 陈刚致辞 吴晓军主持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举行
三江源国家公园"弹性管理"开启自然保护管理新篇章
关于第三届青海省改革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的公告
省人社厅关于防范职称评审诈骗的提醒
西宁市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
西宁市发布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典型案例
24H热点
凝心铸魂激发新斗志 担当实干踏上新征程
【整改进行时】狠抓落实,高标准刷新整改“进度条”
第二届全国镁资源利用学术会议在海西召开
省委网信办:强化作风建设 助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经济聚焦】“融”活小微企业 “贷”动乡村振兴
三江源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回升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拉觉悟生态教育站
七月757.42万人次畅游大美青海
【经济走笔】“政银担”联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教育厅安排部署2023年秋季开学工作
热点图片
大通“8·18”山洪灾害受灾群众选新居
大通“8·18”山洪灾...
玉珠峰下遇险,两牧民紧急救援
玉珠峰下遇险,两牧...
走进丹噶尔,揭开古城神秘面纱
走进丹噶尔,揭开古...
西宁市10对新人共办低碳简约集体婚礼
西宁市10对新人共办...
三江源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回升
三江源国家一级野生...
【三江源小百科】尕朵觉悟
【三江源小百科】尕...
“融”活小微企业 “贷”动乡村振兴
“融”活小微企业 “...
乐都:城乡水利网保障大民生
乐都:城乡水利网保...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江源观察】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

青海日报
2023-08-24 07:1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江源观察】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

青海日报
2023-08-24 07:1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江源观察】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

  • 2023-08-24 07:16:31
  • 来源:青海日报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而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为守好耕地资源,近年来,青海省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截至2022年7月底,青海省已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7666.67公顷(11.5万亩),复耕复种撂荒地8440公顷(12.66万亩)。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然形成1厘米厚土壤要两个世纪,1厘米厚耕作层土壤要两到四个世纪。正因此,说耕地像大熊猫一样宝贵毫不为过。前不久,青海省通报了近年来查处的6起耕地保护领域履职不力典型案例。从查处的案件情况看,这些违规占用耕地几乎都用于造景经营,对当地农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只有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好我们的耕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才能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四十四条,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从以上法律条文看出,国家对耕地保护工作已经形成基本法律依据。为进一步让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法治化,2022年9月5日,自然资源部出台《耕地保护法(草案)》,为耕地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我们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饭从粮来,粮从地出。要健全制度,正确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让耕地保护制度与其他制度有机衔接,切实保护好优质耕地。强化制度执行,强化耕地保护意识,确保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随意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随便占用。紧盯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动优质粮食工程、种业振兴行动取得新成效;紧盯增产和增收两个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农畜产品优势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形成制度合力,确保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全面落实。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让我们行动起来,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让这一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能够实现永续利用,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 杨燕玲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