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生态
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琳海 陈杰
发布时间:2023-09-03 07:28:56
编辑:李娜

  新华社西宁9月2日电 巍峨神圣的雪山、蜿蜒曲折的河道、草肥水美的湿地、地下厚实的冻土、不时“冒”出的藏羚……这是2014年任斐鹏首次在长江源参加科考时看到的壮丽场景。凭借环境地理学与生态学等领域的长期专业积累,他将目光锁定在江源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

  1982年出生的长江科学院博士任斐鹏热衷探究植物生态多样性,在大学期间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他看来,地球表层的植被与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能直观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

  “如果将流域生态系统比作人体,植被和土壤如同人体的肌肤,为各种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任斐鹏说,观测和研究植物的过程虽然艰辛枯燥,但通过大量信息读取和比对,就能感知植被生态的环境偏好和健康状态。尤其是在江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值得长期关注研究。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大量冻土层分布是江源土壤一大特点。

  经过多年的模拟增温试验原位观测,任斐鹏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当增温幅度小于3摄氏度的情景下,监测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群落优势种没有明显变化,当增温幅度达到或大于3摄氏度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变化。

  “升温越高,监测样方内的植被覆盖度下降越大,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密度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些科学监测为青藏高原植物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他说。

  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关切。中国长期积极致力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以身作则践行相关减排承诺,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扮演建设性的关键角色。

  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和冻土的加速消融,这也导致青藏高原湖泊整体呈扩张趋势。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十年来,青海累计投入湿地保护资金11.87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226项,统筹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固碳增汇、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批退化湿地得到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加。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2005年至2019年,青海湖水位增长超过3米,随着水体面积的增大,青海湖湖岸线扩张,土地沙漠化好转,湖周植被呈现增长趋势。另一方面,水体的持续增长也使部分鸟类栖息地被淹没,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部分牧民草场被淹。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处长马建海说,针对青海湖、尕海等水位上涨淹没草场问题,政府采用易地搬迁、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牧)还湿项目,投入资金2.09亿元,受益群众达6083户。

  此外,当地政府、牧民、生态保护志愿者等在青海湖、尕海、泉湾等湿地为珍稀鸟类搭建人工鸟巢,确保鸟类栖息地安全。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沈永平说:“随着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青藏高原近些年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依然存在。”

  “系列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科研监测等增加了生态系统韧性与可塑性,这为减缓应对因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提供了借鉴。”他说。

  青藏高原牧民也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成来东周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扎河乡口前村。扎河乡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2022年,成来东周大专毕业后选择返回家乡,子承父业,成为生态管护员。

  平日他负责巡护山水、捡拾垃圾、监测野生动植物等工作,每天最远巡护路线超过20公里。每次看到奔涌的长江顺流而下,成来东周心中总有难以言说的感情。

  “当牧民放下牧鞭端起‘生态饭碗’,当三江之水奏响新的生态乐章,中国式现代化‘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勇毅笃定,树立起人类新的文明标杆,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蓄着力量。”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说。

推荐阅读
陈刚向全省老干部作形势报告
北京市代表团来青海对接对口援青工作
我省将部分藏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青海情·健康光明行”医疗援青活动启动
青海省国防动员办公室关于试鸣防空警报的公告
青海青新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总成绩
西宁市迎接省“八五”普法中期检查评估
西宁市举办第三届“最美快递员”评选
24H热点
吴晓军:以更扎实作风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青海:汇聚高水平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的法治力量
省委党校举行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
【办实事解民忧】我省扎实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
青海省国防动员办公室关于试鸣防空警报的公告
青海省广电局:勇担文化新使命 讲好新时代青海故事
青海省2023年“焕新消费季”活动启动
青海:法治力量护航“中华水塔”
丰富多彩活动为新学期加油
我省发布10起守护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典型案例
热点图片
丰富多彩活动为新学期加油——西宁各地中小学开学见闻
丰富多彩活动为新学...
互助:“9·01”灾害灾后重建有序高效推进
互助:“9·01”灾害...
海报|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将于9月20日在青海海东开赛
海报|首届全国拉面...
“优质电”助力枸杞“别样红”
“优质电”助力枸杞...
沪苏青三省(市)九支青少年合唱团共同唱响“童声里的中国”
沪苏青三省(市)九...
关注就业:精准织密帮扶“一张网”
关注就业:精准织密...
【三江源小百科】五道梁保护站
【三江源小百科】五...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金色世界”诗意涌动浪漫无限——“文旅融合看青海”蹲点调研之六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新华社
2023-09-03 07:2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新华社
2023-09-03 07:2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 2023-09-03 07:28:56
  •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9月2日电 巍峨神圣的雪山、蜿蜒曲折的河道、草肥水美的湿地、地下厚实的冻土、不时“冒”出的藏羚……这是2014年任斐鹏首次在长江源参加科考时看到的壮丽场景。凭借环境地理学与生态学等领域的长期专业积累,他将目光锁定在江源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

  1982年出生的长江科学院博士任斐鹏热衷探究植物生态多样性,在大学期间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他看来,地球表层的植被与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能直观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

  “如果将流域生态系统比作人体,植被和土壤如同人体的肌肤,为各种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任斐鹏说,观测和研究植物的过程虽然艰辛枯燥,但通过大量信息读取和比对,就能感知植被生态的环境偏好和健康状态。尤其是在江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值得长期关注研究。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大量冻土层分布是江源土壤一大特点。

  经过多年的模拟增温试验原位观测,任斐鹏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当增温幅度小于3摄氏度的情景下,监测样方内的物种数量和群落优势种没有明显变化,当增温幅度达到或大于3摄氏度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变化。

  “升温越高,监测样方内的植被覆盖度下降越大,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密度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些科学监测为青藏高原植物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他说。

  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关切。中国长期积极致力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以身作则践行相关减排承诺,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扮演建设性的关键角色。

  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冰川和冻土的加速消融,这也导致青藏高原湖泊整体呈扩张趋势。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十年来,青海累计投入湿地保护资金11.87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226项,统筹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固碳增汇、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批退化湿地得到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增加。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2005年至2019年,青海湖水位增长超过3米,随着水体面积的增大,青海湖湖岸线扩张,土地沙漠化好转,湖周植被呈现增长趋势。另一方面,水体的持续增长也使部分鸟类栖息地被淹没,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部分牧民草场被淹。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处长马建海说,针对青海湖、尕海等水位上涨淹没草场问题,政府采用易地搬迁、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牧)还湿项目,投入资金2.09亿元,受益群众达6083户。

  此外,当地政府、牧民、生态保护志愿者等在青海湖、尕海、泉湾等湿地为珍稀鸟类搭建人工鸟巢,确保鸟类栖息地安全。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沈永平说:“随着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青藏高原近些年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依然存在。”

  “系列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科研监测等增加了生态系统韧性与可塑性,这为减缓应对因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提供了借鉴。”他说。

  青藏高原牧民也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成来东周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扎河乡口前村。扎河乡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2022年,成来东周大专毕业后选择返回家乡,子承父业,成为生态管护员。

  平日他负责巡护山水、捡拾垃圾、监测野生动植物等工作,每天最远巡护路线超过20公里。每次看到奔涌的长江顺流而下,成来东周心中总有难以言说的感情。

  “当牧民放下牧鞭端起‘生态饭碗’,当三江之水奏响新的生态乐章,中国式现代化‘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勇毅笃定,树立起人类新的文明标杆,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蓄着力量。”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说。

作者 李琳海 陈杰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