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聚焦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探访世界首个多能互补示范项目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啸宇
发布时间:2023-09-14 08:13:51
编辑:成忱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太震撼了!在祖国的大西北竟然矗立着这样一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宏大工程!”

  令人震撼不已的这个项目是中国绿发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

  作为全国发电行业的唯一代表,中国绿发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曾荣幸地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并备受瞩目。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这个项目为我们青海带来了什么?在“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个项目的风采。

  探访示范工程 感受壮美之姿

  一座188米的高塔直插云霄,塔顶发出耀眼的白光,塔下4400块定日镜层层排开,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轻轻转动着,将阳光精准地反射到塔顶的吸热器上……这一壮观画面所在,便是为光热发电行业所熟知的中国绿发青海海西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该项目是中国绿发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一部分。

  经过500天的日夜奋战,2019年9月19日18时02分,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光热项目并网一次成功,标志着“国家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中国绿发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是国家首批多能互补示范工程。项目集成了风电、光伏、光热和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该工程作为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有效填补了国内风光热储调荷智能调度技术空白,在我国新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年发电11.37亿千瓦时!是青海人一个季度用电量

  “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目前的年均发电量约11.37亿千瓦时,可供整个青海城乡居民一个季度的用电总量。”据介绍,2020年至2022年期间,该工程项目累计发电34.11亿千瓦时。工程通过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解决了当前阻碍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消费摆脱化石能源,为实现清洁能源完全供给,能源革命提供了一个“中国样本”。与此同时,示范工程的建设运营,有效拉动了当地钢铁、水泥等产业以及装备制造、储能电池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工程“最强大脑”啥模样

  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以上对风光热储都已了解,那么“调荷”体现在哪里呢?据了解,在项目现场有一座“披着”蓝色铠甲的建筑,这是工程所属海西多能互补运控中心零碳建筑“丝路明珠”,也是示范工程的“最强大脑”——“中央控制室·丝路明珠”,目前已获得中国西北地区首个净零碳建筑卓越级认证。“丝路明珠”采用绿色建筑、零碳排放、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多种绿色设计理念,同时可通过智慧能源系统对多种能源实施柔性智能调控,降低出力波动性,实现“1+1>2”的效果。

  另据介绍,项目发电量除部分就近消纳外,剩余电量通过电网输送至省内中东部地区,给当地提供清洁电能供应,为减少煤炭消耗,降低大气污染,保护三江源、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召开
陈刚吴晓军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并座谈
青海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31项任务组织实施
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协同救治胸痛患者转危为安
2023青海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考试成绩公告
国网青海电力公司关于电力营销服务系统升级公告
海东市民和县:农旅融合促发展 春华秋实迎丰收
城在绿中皆是景 人在城中享幸福
24H热点
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召开
青海:以绿色低碳为导向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青海专题宣介会纪实
侧记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故事特写
展览见闻
青海高景跻身2023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延续历史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2023长江文明论坛开幕
青海格库铁路(青海段)扩能改造工程设计获得批复
致力和谐共生 共建生态文明
城市绿化记者见闻
切阳什姐和程凯入选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互联网+"让群众就医更便捷
如何享受换购房退税政策
热点图片
黄河彩篮——黄河边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
黄河彩篮——黄河边...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织密织牢“保障网” “兜起”困难群众的希望
【学思想 强党性 重...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人才夜市”人气旺 边逛边选择业忙
“人才夜市”人气旺 ...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共生之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污水净化工程落户兴海 高原小城,听取蛙声一片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外宾点赞青海文化 多样性的传承和保护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从“小窗口” 感受青海大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聚焦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探访世界首个多能互补示范项目

西宁晚报
2023-09-14 08:1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聚焦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探访世界首个多能互补示范项目

西宁晚报
2023-09-14 08:1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聚焦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探访世界首个多能互补示范项目

  • 2023-09-14 08:13:51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太震撼了!在祖国的大西北竟然矗立着这样一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宏大工程!”

  令人震撼不已的这个项目是中国绿发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

  作为全国发电行业的唯一代表,中国绿发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曾荣幸地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并备受瞩目。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这个项目为我们青海带来了什么?在“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个项目的风采。

  探访示范工程 感受壮美之姿

  一座188米的高塔直插云霄,塔顶发出耀眼的白光,塔下4400块定日镜层层排开,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轻轻转动着,将阳光精准地反射到塔顶的吸热器上……这一壮观画面所在,便是为光热发电行业所熟知的中国绿发青海海西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该项目是中国绿发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一部分。

  经过500天的日夜奋战,2019年9月19日18时02分,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光热项目并网一次成功,标志着“国家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中国绿发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是国家首批多能互补示范工程。项目集成了风电、光伏、光热和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该工程作为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有效填补了国内风光热储调荷智能调度技术空白,在我国新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年发电11.37亿千瓦时!是青海人一个季度用电量

  “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目前的年均发电量约11.37亿千瓦时,可供整个青海城乡居民一个季度的用电总量。”据介绍,2020年至2022年期间,该工程项目累计发电34.11亿千瓦时。工程通过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解决了当前阻碍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消费摆脱化石能源,为实现清洁能源完全供给,能源革命提供了一个“中国样本”。与此同时,示范工程的建设运营,有效拉动了当地钢铁、水泥等产业以及装备制造、储能电池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工程“最强大脑”啥模样

  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以上对风光热储都已了解,那么“调荷”体现在哪里呢?据了解,在项目现场有一座“披着”蓝色铠甲的建筑,这是工程所属海西多能互补运控中心零碳建筑“丝路明珠”,也是示范工程的“最强大脑”——“中央控制室·丝路明珠”,目前已获得中国西北地区首个净零碳建筑卓越级认证。“丝路明珠”采用绿色建筑、零碳排放、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多种绿色设计理念,同时可通过智慧能源系统对多种能源实施柔性智能调控,降低出力波动性,实现“1+1>2”的效果。

  另据介绍,项目发电量除部分就近消纳外,剩余电量通过电网输送至省内中东部地区,给当地提供清洁电能供应,为减少煤炭消耗,降低大气污染,保护三江源、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作者 啸宇
编辑:成忱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