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包拓业 通讯员 赵风斌 陈少峰 报道)9月11日上午,寒风刺骨,唐古拉地区迎来了入秋的第一场雪,气温降至冰点以下,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车间唐古拉线路工区的职工们又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
一切准备妥当后,6名职工驱车来到海拔4900多米的布强格至唐古拉北区间,准备进行铁路线路设备检查。
12时30分,“天窗”命令下达后。作业人员按照事先分工,迅速拿着作业工机具走向线路,开始了当天的设备检查工作。

唐古拉线路工区担负着青藏铁路格拉段海拔最高的55公里冻土路基线路以及唐古拉和唐古拉北站共计11组道岔的养护维修任务,管内平均海拔近5000米,海拔最高点5072米。与其它路基线路不同的是冻土路基线路变化多端,特别是在气温回升、降雨及下雪后都要及时进行检查,防止线路出现病害影响行车安全。
在高海拔、高寒缺氧的唐古拉地区,夏季只有短短2个多月,秋季穿棉袄是司空见惯的事。作业人员个个棉衣棉裤裹身,由于积雪还未融化,每走一步,他们的脚下都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为确保线路安全,工区每周要对管内冻土路基下沉地段检查至少两次,以随时掌握线路变化情况。对管内其它地段,按照轨检车反馈的数据信息和人工添乘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最后将动静态数据纳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确保冻土路基线路几何尺寸符合规定。每天,他们要步行检查至少10公里。”工长兰新彦介绍道。

线路上,作业人员同步开展作业,有的三步一弯腰,用道尺测量线路轨距水平。有的按照轨检车反馈信息,俯身复核线路高低。有的在检查线路零配件是否完整、线路是否缺碴、冻土路基是否下沉。雪后的高原寒冷异常,氧气也更加稀薄,作业人员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大口喘气。
时间在一分一秒中逝去,13时50分,在对线路进行回检后,“天窗”宣告结束,作业人员依次清点工具,有序撤出线路。
此刻,天空已完全放晴,他们身后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