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经济
打好“节会经济牌” 助力青海好物出圈
作者:范程程
发布时间:2023-09-15 08:13:55
编辑:王易
2023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嘉宾观摩进口的挂毯。祁晓军/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圆满落幕、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创历届之最、西宁美食季活动带给人抗拒不了的味蕾诱惑……2023年夏天,依托节会经济,高原古城西宁带着独特的热情和活力,勾勒出极具人气的夏日图景,节会经济不仅激发了消费活力,更是为西宁的发展按下加速键,擦亮了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办展办节

  尽情展示本土文化特色

  初秋时分,高原古城西宁天气凉爽。8月20日7时,伴随着一场细雨,2023西宁城西半程马拉松在西宁市城西区青海体育中心鸣枪开跑,10000名跑友齐聚青海体育中心,体验“相约清凉夏都,畅跑魅力城西”的独特风情。

  “在高原赛跑是场难忘的体验。”来自陕西的参赛选手郭钢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半程马拉松爱好者,他从2019年开始参与国内各项赛事,这是郭钢第一次来青海比赛。

  “西宁城西半程马拉松是西宁首次举办的大型马拉松赛事,能够让更多的外地游客、跑者了解西宁,感受西宁,爱上西宁,推动西宁文体事业的发展。”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马艳萍说,西宁城西半程马拉松的举办,为高原城市的体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全民健身,推动当地打造“高原运动之城”新名片。

  据统计,西宁城西半程马拉松外地参赛选手占59%,本地参赛选手占41%,除青海省外,参赛选手最多的省份是甘肃、陕西、四川。不难看出,此次比赛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参赛,用赛事力量增强了青海对参赛群体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节会是传承和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在我省各地举办的各项展会、节会,让人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了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魅力。

  6月26日至30日,2023青海湖诗歌节在青海湖畔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诗人会聚于此,在青海湖的见证下,共同开启两年一届的诗歌盛会。

  8月11日,2023年青海湖音乐节在美丽的青海湖畔拉开序幕。音乐节期间,在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举办交响音乐会、音乐学术对话会、露天音乐季演出、露天电影放映和音乐快闪等各类文化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符号,传承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

  节会加快了青海开放步伐。每一次盛会的举办,既是文化交流的聚会,又是信息的聚会,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全面加快了青海对外开放的步伐,更进一步深化了青海与各界各地的交流合作,共同书写了节会经济的新篇章。

青海地方特色精品美食展暨第五届西宁美食季活动,吸引了市民和游客的目光。邓建青/摄

  节会搭台

  释放夜间消费新活力

  来青海,享受美好“食”光,这个夏天,青海美食向四方宾朋发出邀请。央视主持人刘栋栋精彩的开场白,舞台上演员们深情追寻河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基因,33条美食街区内飘出的青海味道……6月25日晚,2023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青海地方特色精品美食展暨第五届西宁美食季活动开幕了。

  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档口一字排开,青稞糌粑、牛头宴、鲜美的手抓,一道道青海特色菜品呈现在游客眼前。

  “西宁是一座包容性极高的城市,人文的多样性、文化的包容性、地域的特殊性、交通的便利性融为一体,成就了西宁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美食文化。”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马海龙说。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33条美食街区接待市民游客1366.8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更要吃好。以美食为媒,打造美食旅游新“IP”,以吸引更多游客。

  8月3日,青海湖之夜正式开街,作为首座高原不夜城,青海湖之夜以河湟文化为魂,采用电影级的布景手法,完美融合夜间游览、美食品尝、舞台演绎等多元体验场景,为游客创造了一方沉浸式的消费体验新空间。

  随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青海湖之夜的街区熙熙攘攘,充满明代元素与青海特色的建筑在灯火下熠熠生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街区的客流量已接近30万人次,媒体线上曝光超过5000万次,迅速成为青海及其邻近区域的夜间休闲生活新地标。

  这个夏天,一系列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节会活动拉开帷幕,四方宾朋深切感受到青海的迷人魅力。夜间消费增长迅速,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青海湖音乐节等大型文旅活动强力拉动夜间旅游消费。

  今年1月至7月,西宁市累计接待游客1481.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77%、65.02%。其中,7月份接待游客427.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48%、10.67%。

  助推发展

  内提经济外树形象

  办展办会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树立良好对外形象。这也在节会举办的一系列成果中得到了印证。

  6月15日至6月18日,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主题的国际化、专业性、综合型博览会,弹奏出一曲绿色开放合作共享的交响乐,传递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音。

  生态博览会期间各类农畜产品总销售额达286万元,其中,现场销售额156万元,线上销售额达130万元。江苏青海两省开展产业专题推介、合作项目签约、经贸对接洽谈等活动,达成签约项目10个,涉及两地园区战略合作、光伏储能、农产品采购、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签约金额超10亿元。同时,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10多家重点企业与江苏省的企业进行了交流合作洽谈。

  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副处长郭军辉说:“围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持续深化两省经贸合作,鼓励江苏企业来青投资兴业,推动‘青字号’产品走出去。”

  展会是一座合作的“桥梁”,为合作与交流注入内生动力,作为节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海宾客在展会中携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7月20日至23日在西宁成功举办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本届青洽会创多项历届之最,成功签约合作项目225个、金额3470亿元,签约项目数量、签约金额比上届分别增长55%、232%,均创历届新高。线上线下参展宾客超1500万人次,宾客规模为历届之最。在4万平方米的展区内,400余家境内外企业集中展示22大类5000余件产品,参展商品种类创历届之最,一项项成果令人惊叹,青洽会魅力再度彰显。

  节会扩大了城市影响力,更是各地客商与展会东道主的“双向奔赴”,一场场节会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推荐阅读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陈刚出席 吴晓军致辞
陈刚吴晓军会见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一行
青海省统一销毁400吨价值1.7亿元侵权假冒商品
青海尖扎:美丽乡村公路建设构筑村民幸福致富路
关于征集青海省人大2024年立法建议项目的公告
2023青海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考试成绩公告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方案建设光伏全产业链
西宁市工业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
24H热点
陈刚吴晓军会见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毛勇一行
青海从"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
中国质量万里行
青海打出政策落实“组合拳”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省直机关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举办
向朱治国同志致敬!
省人大常委会气象法“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工作综述
"高原巾帼贷"助力女性创业创新
遍布草原的"红细胞"
青海:1月至7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4.24亿元
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普通门诊异地结算
"一键"开启幸福新生活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5.9亿元省内外银团资金助力青海能源煤炭
热点图片
黄河彩篮——黄河边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
黄河彩篮——黄河边...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织密织牢“保障网” “兜起”困难群众的希望
【学思想 强党性 重...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人才夜市”人气旺 边逛边选择业忙
“人才夜市”人气旺 ...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共生之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污水净化工程落户兴海 高原小城,听取蛙声一片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外宾点赞青海文化 多样性的传承和保护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从“小窗口” 感受青海大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打好“节会经济牌” 助力青海好物出圈

西海都市报
2023-09-15 08:1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打好“节会经济牌” 助力青海好物出圈

西海都市报
2023-09-15 08:1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打好“节会经济牌” 助力青海好物出圈

  • 2023-09-15 08:13:55
  • 来源:西海都市报
2023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嘉宾观摩进口的挂毯。祁晓军/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圆满落幕、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创历届之最、西宁美食季活动带给人抗拒不了的味蕾诱惑……2023年夏天,依托节会经济,高原古城西宁带着独特的热情和活力,勾勒出极具人气的夏日图景,节会经济不仅激发了消费活力,更是为西宁的发展按下加速键,擦亮了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办展办节

  尽情展示本土文化特色

  初秋时分,高原古城西宁天气凉爽。8月20日7时,伴随着一场细雨,2023西宁城西半程马拉松在西宁市城西区青海体育中心鸣枪开跑,10000名跑友齐聚青海体育中心,体验“相约清凉夏都,畅跑魅力城西”的独特风情。

  “在高原赛跑是场难忘的体验。”来自陕西的参赛选手郭钢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半程马拉松爱好者,他从2019年开始参与国内各项赛事,这是郭钢第一次来青海比赛。

  “西宁城西半程马拉松是西宁首次举办的大型马拉松赛事,能够让更多的外地游客、跑者了解西宁,感受西宁,爱上西宁,推动西宁文体事业的发展。”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马艳萍说,西宁城西半程马拉松的举办,为高原城市的体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全民健身,推动当地打造“高原运动之城”新名片。

  据统计,西宁城西半程马拉松外地参赛选手占59%,本地参赛选手占41%,除青海省外,参赛选手最多的省份是甘肃、陕西、四川。不难看出,此次比赛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参赛,用赛事力量增强了青海对参赛群体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节会是传承和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在我省各地举办的各项展会、节会,让人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了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魅力。

  6月26日至30日,2023青海湖诗歌节在青海湖畔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诗人会聚于此,在青海湖的见证下,共同开启两年一届的诗歌盛会。

  8月11日,2023年青海湖音乐节在美丽的青海湖畔拉开序幕。音乐节期间,在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举办交响音乐会、音乐学术对话会、露天音乐季演出、露天电影放映和音乐快闪等各类文化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符号,传承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

  节会加快了青海开放步伐。每一次盛会的举办,既是文化交流的聚会,又是信息的聚会,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全面加快了青海对外开放的步伐,更进一步深化了青海与各界各地的交流合作,共同书写了节会经济的新篇章。

青海地方特色精品美食展暨第五届西宁美食季活动,吸引了市民和游客的目光。邓建青/摄

  节会搭台

  释放夜间消费新活力

  来青海,享受美好“食”光,这个夏天,青海美食向四方宾朋发出邀请。央视主持人刘栋栋精彩的开场白,舞台上演员们深情追寻河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基因,33条美食街区内飘出的青海味道……6月25日晚,2023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青海地方特色精品美食展暨第五届西宁美食季活动开幕了。

  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档口一字排开,青稞糌粑、牛头宴、鲜美的手抓,一道道青海特色菜品呈现在游客眼前。

  “西宁是一座包容性极高的城市,人文的多样性、文化的包容性、地域的特殊性、交通的便利性融为一体,成就了西宁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美食文化。”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马海龙说。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33条美食街区接待市民游客1366.8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更要吃好。以美食为媒,打造美食旅游新“IP”,以吸引更多游客。

  8月3日,青海湖之夜正式开街,作为首座高原不夜城,青海湖之夜以河湟文化为魂,采用电影级的布景手法,完美融合夜间游览、美食品尝、舞台演绎等多元体验场景,为游客创造了一方沉浸式的消费体验新空间。

  随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青海湖之夜的街区熙熙攘攘,充满明代元素与青海特色的建筑在灯火下熠熠生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街区的客流量已接近30万人次,媒体线上曝光超过5000万次,迅速成为青海及其邻近区域的夜间休闲生活新地标。

  这个夏天,一系列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节会活动拉开帷幕,四方宾朋深切感受到青海的迷人魅力。夜间消费增长迅速,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青海湖音乐节等大型文旅活动强力拉动夜间旅游消费。

  今年1月至7月,西宁市累计接待游客1481.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77%、65.02%。其中,7月份接待游客427.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48%、10.67%。

  助推发展

  内提经济外树形象

  办展办会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树立良好对外形象。这也在节会举办的一系列成果中得到了印证。

  6月15日至6月18日,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主题的国际化、专业性、综合型博览会,弹奏出一曲绿色开放合作共享的交响乐,传递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音。

  生态博览会期间各类农畜产品总销售额达286万元,其中,现场销售额156万元,线上销售额达130万元。江苏青海两省开展产业专题推介、合作项目签约、经贸对接洽谈等活动,达成签约项目10个,涉及两地园区战略合作、光伏储能、农产品采购、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签约金额超10亿元。同时,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10多家重点企业与江苏省的企业进行了交流合作洽谈。

  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副处长郭军辉说:“围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持续深化两省经贸合作,鼓励江苏企业来青投资兴业,推动‘青字号’产品走出去。”

  展会是一座合作的“桥梁”,为合作与交流注入内生动力,作为节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海宾客在展会中携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7月20日至23日在西宁成功举办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本届青洽会创多项历届之最,成功签约合作项目225个、金额3470亿元,签约项目数量、签约金额比上届分别增长55%、232%,均创历届新高。线上线下参展宾客超1500万人次,宾客规模为历届之最。在4万平方米的展区内,400余家境内外企业集中展示22大类5000余件产品,参展商品种类创历届之最,一项项成果令人惊叹,青洽会魅力再度彰显。

  节会扩大了城市影响力,更是各地客商与展会东道主的“双向奔赴”,一场场节会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作者 范程程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