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生态
【绿色低碳 智创未来——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在瀚海戈壁聆听“风”与“光”的协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马振东 陈赟业
发布时间:2023-09-15 08:13:56
编辑:王易
储能电站。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金秋九月,经过一场雨水的冲刷,格尔木的天空重现往日碧蓝。金色的阳光下,数万面定日镜追踪太阳运动轨迹完成一个旋转周期,把源源不断的光热汇聚到储能塔中,由光能到电能的转变就这样不可思议地完成了,肉眼看不见的绿色电力由此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千家万户。

  走进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基地,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汇成一片静谧的蓝色海洋,一旁耀眼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塔在一面面定日镜的“包围”下,仿佛海面上永不熄灭的“灯塔”,整个画面尽显工业科技之美。

  格尔木市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工业制造和矿产开发两只“巨手”的支撑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也再次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的发展告诉人们,常规能源有限且污染严重,而风能和光能作为清洁能源,能有效地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2017年7月,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风电、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其中风电项目并网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2019年9月,全部并网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其中20万千瓦光伏项目、40万千瓦风电项目、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及5万千瓦储能项目,各项目共计投资63.16亿元,年发电量约12.6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

  众所周知,在“风”“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最大的制约是风光发电的波动性与间歇性。而在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基地,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能够及时存储上网的清洁能源。同时,在电网迎来峰值时还能进行有效调节。”项目检修组组长李修林解释道,面对传统光热项目,这里的优势在于及时存储,解决了发电站在发电后电力无处可去的尴尬境地。

  作为我国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中第一个正式开工建设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采用“新能源+”模式,以光伏、光热、风电为主要开发电源,以光热储能系统、蓄电池储能电站为调节电源,建成国际领先的“风、光、热、蓄、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的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基地。

  从项目建设伊始,这里的一举一动便受到整个清洁能源行业的关注。通过“风、光、热、蓄、调、荷”多层次的叠加,使多种能源深度融合,达到了互补互惠的效果。

  “我们5万千瓦储能项目是采用50兆瓦/10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于2018年12月25日首次向电网放电,并网时是国内最大的电源侧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电站,也是全国首个共享储能电站。”从多能互补光伏电站负责人口中得知,为了保证电网输出平衡,解决光热发电波动性与间歇性问题,实现削峰填谷作用,储能电站以光伏、风电为主要输出电源,光热、储能电站联合调节,白天积蓄发电、热量,在光伏、风力发电低谷期,以热能、电池储能发电作为重要补充,构建起一张能源互联网,有效解决当前阻碍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摆脱化石能源,实现清洁能源完全供给,为世界能源革命提供了一个“青海解决方案”。

  眼下,中国绿发作为新能源产业崛起的代表之一,在追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正积极配合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全力打好“清洁能源发展”牌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牌,在“追光逐风”的路上,依靠当地取之不竭的“风光”资源,穿越八百里瀚海戈壁谱写出一曲“风”与“光”的理想协奏。

推荐阅读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陈刚出席 吴晓军致辞
陈刚吴晓军会见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一行
青海省统一销毁400吨价值1.7亿元侵权假冒商品
青海尖扎:美丽乡村公路建设构筑村民幸福致富路
关于征集青海省人大2024年立法建议项目的公告
2023青海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考试成绩公告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方案建设光伏全产业链
西宁市工业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
24H热点
陈刚吴晓军会见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毛勇一行
青海从"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
中国质量万里行
青海打出政策落实“组合拳”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省直机关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举办
向朱治国同志致敬!
省人大常委会气象法“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工作综述
"高原巾帼贷"助力女性创业创新
遍布草原的"红细胞"
青海:1月至7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4.24亿元
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普通门诊异地结算
"一键"开启幸福新生活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5.9亿元省内外银团资金助力青海能源煤炭
热点图片
黄河彩篮——黄河边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
黄河彩篮——黄河边...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织密织牢“保障网” “兜起”困难群众的希望
【学思想 强党性 重...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人才夜市”人气旺 边逛边选择业忙
“人才夜市”人气旺 ...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共生之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污水净化工程落户兴海 高原小城,听取蛙声一片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外宾点赞青海文化 多样性的传承和保护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从“小窗口” 感受青海大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绿色低碳 智创未来——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在瀚海戈壁聆听“风”与“光”的协奏

青海日报
2023-09-15 08:1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绿色低碳 智创未来——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在瀚海戈壁聆听“风”与“光”的协奏

青海日报
2023-09-15 08:1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绿色低碳 智创未来——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在瀚海戈壁聆听“风”与“光”的协奏

  • 2023-09-15 08:13:56
  • 来源:青海日报
储能电站。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金秋九月,经过一场雨水的冲刷,格尔木的天空重现往日碧蓝。金色的阳光下,数万面定日镜追踪太阳运动轨迹完成一个旋转周期,把源源不断的光热汇聚到储能塔中,由光能到电能的转变就这样不可思议地完成了,肉眼看不见的绿色电力由此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千家万户。

  走进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基地,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汇成一片静谧的蓝色海洋,一旁耀眼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塔在一面面定日镜的“包围”下,仿佛海面上永不熄灭的“灯塔”,整个画面尽显工业科技之美。

  格尔木市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工业制造和矿产开发两只“巨手”的支撑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也再次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的发展告诉人们,常规能源有限且污染严重,而风能和光能作为清洁能源,能有效地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2017年7月,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风电、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其中风电项目并网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2019年9月,全部并网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其中20万千瓦光伏项目、40万千瓦风电项目、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及5万千瓦储能项目,各项目共计投资63.16亿元,年发电量约12.6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

  众所周知,在“风”“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最大的制约是风光发电的波动性与间歇性。而在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基地,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能够及时存储上网的清洁能源。同时,在电网迎来峰值时还能进行有效调节。”项目检修组组长李修林解释道,面对传统光热项目,这里的优势在于及时存储,解决了发电站在发电后电力无处可去的尴尬境地。

  作为我国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中第一个正式开工建设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采用“新能源+”模式,以光伏、光热、风电为主要开发电源,以光热储能系统、蓄电池储能电站为调节电源,建成国际领先的“风、光、热、蓄、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的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基地。

  从项目建设伊始,这里的一举一动便受到整个清洁能源行业的关注。通过“风、光、热、蓄、调、荷”多层次的叠加,使多种能源深度融合,达到了互补互惠的效果。

  “我们5万千瓦储能项目是采用50兆瓦/10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于2018年12月25日首次向电网放电,并网时是国内最大的电源侧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电站,也是全国首个共享储能电站。”从多能互补光伏电站负责人口中得知,为了保证电网输出平衡,解决光热发电波动性与间歇性问题,实现削峰填谷作用,储能电站以光伏、风电为主要输出电源,光热、储能电站联合调节,白天积蓄发电、热量,在光伏、风力发电低谷期,以热能、电池储能发电作为重要补充,构建起一张能源互联网,有效解决当前阻碍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摆脱化石能源,实现清洁能源完全供给,为世界能源革命提供了一个“青海解决方案”。

  眼下,中国绿发作为新能源产业崛起的代表之一,在追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正积极配合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全力打好“清洁能源发展”牌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牌,在“追光逐风”的路上,依靠当地取之不竭的“风光”资源,穿越八百里瀚海戈壁谱写出一曲“风”与“光”的理想协奏。

作者 马振东 陈赟业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