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生态
扛起源头责任 守护大河安澜
——青海多措并举保护黄河之源
来源:新华社
作者:周盛盛 李占轶
发布时间:2023-09-17 07:41:35
编辑:王易

  大河之源,碧流竞涌。

  青海省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境内黄河干流长度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31%。

  近年来,青海坚决扛起源头责任,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书写出人依河生、河因人美的生态答卷。

  全面禁捕保护珍稀鱼类

  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中心调查数据显示,青海境内的黄河流域分布有近20种原生鱼类,包括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21年10月,黄河源启动为期5年的全面禁捕,禁止捕捞一切天然鱼类。位于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黄河干流,以及大通河、湟水河等9条主要支流被纳入禁捕水域。

  “黄河源开展禁捕,虽然我们的收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我们都很支持。”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渔民石万晏说。

  黄河源开展全面禁捕,不仅能使原生鱼类资源休养生息,还能有效提高流域内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29岁的多门久是一名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的护鱼员,顾名思义,他的主要工作是保护分工流域内的鱼类、巡护河流生态。

  “以前会有人偷偷往黄河放生鱼类,其中包括一些外来鱼种,会危及本地鱼种的生存,影响黄河源头的生态平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及时制止,并进行劝导。”多门久说,经过多方保护,当地牧民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不当放生行为明显减少。

  “一户一岗”共筑美丽家园

  在几年前,俄措每天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以来,青海探索“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鼓励当地牧民参与生态保护。他放下了牧鞭,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甘学斌介绍,黄河源园区共有31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年人均增收2.16万元。

  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组建3个乡镇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形成了“点成线、网成面”的管理体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成为生态保护的“主力军”。

  如今,俄措每个月能领到固定工资,还能为家乡生态保护出一份力。“我从小在黄河源头长大,如今作为生态管护员,又能亲身参与黄河生态的保护,我觉得很光荣!”俄措自豪地说。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有“千湖之县”之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头,平均海拔4500米,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核心地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当地群众生态环保理念不强等原因,长期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逐渐退化,水土流失愈加严重,湖泊日益萎缩。

  国家公园建设以来,黄河源园区的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系统治理的要求,当地统筹实施了总投资11.69亿元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三江源二期工程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生态修复,牧民生态环保理念的提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关键。随着牧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围栏封育草场,同时减少畜牧量,从而实现草畜平衡。

  “只有合理放牧,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我理解的绿色发展。”玛多县牧民索索说。

  监测数据显示,黄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56.3%,园区内野生动物种群由原来的17目29科79种增加到21目46科106种。雪豹、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

  “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生态自信,提高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坚决扛起源头责任,保护好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甘学斌说。

  (新华社西宁9月16日电)

推荐阅读
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举办
省政府与中国石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青海茶卡盐湖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已突破200万人次
格尔木:海拔近5000米 高原铁路线路工雪后检修忙
关于征集青海省人大2024年立法建议项目的公告
2023青海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考试成绩公告
青海省蔬菜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海东召开
西宁全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24H热点
陈刚吴晓军会见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各高校负责同志
省政府与中国石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侧记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助推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对接会召开
黄河流域最大的水电站正式转入生产运行阶段
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会召开
青海省48支战队同台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职业技能竞赛
有机加工“显身手”产业发展劲头足
我省75名选手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
青海绿电外送范围扩展至14个省区市
热点图片
黄河彩篮——黄河边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
黄河彩篮——黄河边...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织密织牢“保障网” “兜起”困难群众的希望
【学思想 强党性 重...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人才夜市”人气旺 边逛边选择业忙
“人才夜市”人气旺 ...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共生之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污水净化工程落户兴海 高原小城,听取蛙声一片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外宾点赞青海文化 多样性的传承和保护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从“小窗口” 感受青海大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扛起源头责任 守护大河安澜
——青海多措并举保护黄河之源

新华社
2023-09-17 07:4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扛起源头责任 守护大河安澜
——青海多措并举保护黄河之源

新华社
2023-09-17 07:4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扛起源头责任 守护大河安澜
——青海多措并举保护黄河之源

  • 2023-09-17 07:41:35
  • 来源:新华社

  大河之源,碧流竞涌。

  青海省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境内黄河干流长度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31%。

  近年来,青海坚决扛起源头责任,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书写出人依河生、河因人美的生态答卷。

  全面禁捕保护珍稀鱼类

  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中心调查数据显示,青海境内的黄河流域分布有近20种原生鱼类,包括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21年10月,黄河源启动为期5年的全面禁捕,禁止捕捞一切天然鱼类。位于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黄河干流,以及大通河、湟水河等9条主要支流被纳入禁捕水域。

  “黄河源开展禁捕,虽然我们的收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我们都很支持。”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渔民石万晏说。

  黄河源开展全面禁捕,不仅能使原生鱼类资源休养生息,还能有效提高流域内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29岁的多门久是一名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的护鱼员,顾名思义,他的主要工作是保护分工流域内的鱼类、巡护河流生态。

  “以前会有人偷偷往黄河放生鱼类,其中包括一些外来鱼种,会危及本地鱼种的生存,影响黄河源头的生态平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及时制止,并进行劝导。”多门久说,经过多方保护,当地牧民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不当放生行为明显减少。

  “一户一岗”共筑美丽家园

  在几年前,俄措每天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以来,青海探索“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鼓励当地牧民参与生态保护。他放下了牧鞭,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甘学斌介绍,黄河源园区共有31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年人均增收2.16万元。

  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组建3个乡镇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形成了“点成线、网成面”的管理体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成为生态保护的“主力军”。

  如今,俄措每个月能领到固定工资,还能为家乡生态保护出一份力。“我从小在黄河源头长大,如今作为生态管护员,又能亲身参与黄河生态的保护,我觉得很光荣!”俄措自豪地说。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有“千湖之县”之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头,平均海拔4500米,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核心地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当地群众生态环保理念不强等原因,长期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逐渐退化,水土流失愈加严重,湖泊日益萎缩。

  国家公园建设以来,黄河源园区的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系统治理的要求,当地统筹实施了总投资11.69亿元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三江源二期工程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生态修复,牧民生态环保理念的提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关键。随着牧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围栏封育草场,同时减少畜牧量,从而实现草畜平衡。

  “只有合理放牧,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我理解的绿色发展。”玛多县牧民索索说。

  监测数据显示,黄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56.3%,园区内野生动物种群由原来的17目29科79种增加到21目46科106种。雪豹、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

  “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生态自信,提高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坚决扛起源头责任,保护好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甘学斌说。

  (新华社西宁9月16日电)

作者 周盛盛 李占轶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