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各地
大通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79亿元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王唯
发布时间:2023-09-18 07:50:45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推进产销基地规模化建设,推进农牧生产集约化发展,推进农畜产品绿色化转型,推进农业品牌规范化运营……大通县坚持把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作为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屏障和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重要抓手,上半年,该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79亿元,同比增长5.2%。

  大通县锚定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全面推进农牧生产集约化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43.32万亩,标准化蔬菜日光温室3295栋,农业园区28家,市级优秀“菜篮子”生产基地3处、千亩露地绿色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6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4家。形成万吨级产能的小麦、青稞、油菜籽加工基地5个。推进现有65家规模养殖场生态化转型升级,培育形成大通牦牛养殖专业乡2个、优质奶源专业村2个、规模型乳制品加工企业2家,创建万头生猪基地1处、万吨肉品提升基地1处。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培育形成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223家。在推进农畜产品绿色化转型方面,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1万亩、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22万亩、全膜覆盖栽培技术8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9.1万亩。制定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标准11项,绿色认证的蔬菜品种44个。培育形成生态牧场9家,建成全省首家县级畜禽无害化处理场。

  该县还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大通号”,认证有机农产品22个,绿色农产品44个,登记国家地理保护农产品1个,认定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河湟田源”品牌授权使用企业8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使用商标累计达21个,新型经营主体申请使用商标累计达34个。全面打造“DT3090”大通农文旅产业品牌,积极引入外部流量、资金、技术、模式,创新营销推介大通特色美食、精品茶园、农家土菜、趣味农庄、优质农畜产品等,在深圳举办大通牦牛品牌发布暨粤港澳大湾区渠道合作大会,为大通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集群化产销、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开辟新通道。

推荐阅读
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举办
省政府与中国石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青海多措并举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
"数说绿电"成果亮相"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关于征集青海省人大2024年立法建议项目的公告
2023青海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考试成绩公告
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二十次联席会议召开
海西州都兰县:“三聚焦”激发人才效能
24H热点
人与自然的心灵共鸣 绿色发展的时代昭示
在青海实践中凝聚共识 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青海省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综述
2023年“全国科普日”青海主场活动启动
厚植科普土壤 点燃科学热情
前8个月青海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0.9%
青海省第9期新任职厅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综述
守护“鲤”跃龙门 书写共生之美
全国科普日生态科普主题青海分会场科普宣教活动启动
高原“工匠”竞技津门 青海代表团参加技能大赛见闻
热点图片
黄河彩篮——黄河边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
黄河彩篮——黄河边...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织密织牢“保障网” “兜起”困难群众的希望
【学思想 强党性 重...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人才夜市”人气旺 边逛边选择业忙
“人才夜市”人气旺 ...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共生之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污水净化工程落户兴海 高原小城,听取蛙声一片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外宾点赞青海文化 多样性的传承和保护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从“小窗口” 感受青海大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大通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79亿元

西宁晚报
2023-09-18 07:5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大通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79亿元

西宁晚报
2023-09-18 07:5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大通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79亿元

  • 2023-09-18 07:50:45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推进产销基地规模化建设,推进农牧生产集约化发展,推进农畜产品绿色化转型,推进农业品牌规范化运营……大通县坚持把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作为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屏障和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重要抓手,上半年,该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79亿元,同比增长5.2%。

  大通县锚定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全面推进农牧生产集约化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43.32万亩,标准化蔬菜日光温室3295栋,农业园区28家,市级优秀“菜篮子”生产基地3处、千亩露地绿色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6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4家。形成万吨级产能的小麦、青稞、油菜籽加工基地5个。推进现有65家规模养殖场生态化转型升级,培育形成大通牦牛养殖专业乡2个、优质奶源专业村2个、规模型乳制品加工企业2家,创建万头生猪基地1处、万吨肉品提升基地1处。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培育形成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223家。在推进农畜产品绿色化转型方面,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1万亩、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22万亩、全膜覆盖栽培技术8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9.1万亩。制定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标准11项,绿色认证的蔬菜品种44个。培育形成生态牧场9家,建成全省首家县级畜禽无害化处理场。

  该县还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大通号”,认证有机农产品22个,绿色农产品44个,登记国家地理保护农产品1个,认定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河湟田源”品牌授权使用企业8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使用商标累计达21个,新型经营主体申请使用商标累计达34个。全面打造“DT3090”大通农文旅产业品牌,积极引入外部流量、资金、技术、模式,创新营销推介大通特色美食、精品茶园、农家土菜、趣味农庄、优质农畜产品等,在深圳举办大通牦牛品牌发布暨粤港澳大湾区渠道合作大会,为大通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集群化产销、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开辟新通道。

作者 王唯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