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各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记者见闻】
产业链托起强村富民梦——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见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贇业 王楠楠
发布时间:2023-09-21 08:06:18
编辑:孔令磊
粮油加工坊内的磨面设备。陈贇业 王楠楠/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9月18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循环农业粮油加工坊内一派忙碌景象,一排整齐的机器开足马力将一颗颗饱满的麦子磨成白花花的面粉,身着“仁达农业”蓝色制服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将磨出的面粉装袋、封口、码齐。

  “前几天,我们刚把合作社种的小麦收割掉,今天又和社员们在这里摆弄磨面的机器,忙是忙了点,但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让大家在家门口有钱挣、有饭吃,心里还是很高兴的。”郭勒木德镇红柳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善观察着磨面机的运行情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8月,在乡村振兴政策帮扶下,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在原有蔬菜、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先后开办了粮油加工坊和农产品直销店,从原来单一的种植模式向农产品加工、销售方向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给村民带来就业、增收等实实在在的实惠。

仁达合作社农产品直销店内一角。陈贇业 王楠楠/摄

  “现在村集体产业越来越多,我们合作社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用不着再出门打工了。”37岁的村民刘国虎一边照看着磨面机,一边向记者介绍说,在村里合作社工作了四年多,除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能保障家里生活外,还能照顾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对目前的生活十分满意。

  为了粮油加工坊和农产品直销店顺利运营,红柳村在年初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新疆引进了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黑小麦,通过沙地改良增种了26.6公顷小麦和13.3公顷油菜,调整蔬菜大棚内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购置生产运营所需的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在合作社工作,一个月收入7000多元,看着村里发展越来越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苏生英说。

社员在粮油加工坊里磨面。陈贇业 王楠楠/摄

  眼下,红柳村仁达合作社蔬菜大棚生产的黄瓜、菜瓜、辣椒、西红柿、茄子等农产品被直接运送到自家的农产品直销店进行销售,因为品质新鲜、价格便宜,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合作社种植的小麦经过收割、晾晒被装入编织袋储存起来,后期将在村里的粮油加工坊磨成面粉进行销售,粮油加工坊还将为附近的村民提供服务,增加收入。

  “红柳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从小吃一条街、蔬菜基地到粮油加工坊、农产品直销店的建设,都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李国善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红柳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红火。

推荐阅读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陈刚主持
陈刚吴晓军会见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一行
二十载健康呵护 “母亲健康快车”助力妇幼健康
青海门源:扎实推进移风易俗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关于征集青海省人大2024年立法建议项目的公告
2023青海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考试成绩公告
西宁:推进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走深走实
西宁市重点企业走进高校招聘
24H热点
我省与中国地震局签署合作协议
省管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在领导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新时代 新青海 新征程】沉浸式感受青海非凡十年
48名博士入住省级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保障周转房
西部矿业连续17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大美青海·生态品牌”主题馆推介活动成果丰硕
青海6700多名河湖长守护母亲河
青海茶卡盐湖成功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青海省饲草产业推进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观摩会召开
热点图片
“红花”田里的新盼头
“红花”田里的新盼头
幸福生活欣欣向荣
幸福生活欣欣向荣
高原“工匠”竞技津门——青海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见闻
高原“工匠”竞技津...
牛壮羊肥日子旺——天峻县苏里乡豆库尔村见闻
牛壮羊肥日子旺——...
守护“鲤”跃龙门 书写共生之美
守护“鲤”跃龙门 书...
厚植科普土壤 点燃科学热情——2023年“全国科普日”青海主场活动见闻
厚植科普土壤 点燃科...
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海冷湖正式启用
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
旧小区新改造 乐享幸福好生活
旧小区新改造 乐享幸...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记者见闻】
产业链托起强村富民梦——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见闻

青海日报
2023-09-21 08:0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记者见闻】
产业链托起强村富民梦——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见闻

青海日报
2023-09-21 08:0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记者见闻】
产业链托起强村富民梦——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见闻

  • 2023-09-21 08:06:18
  • 来源:青海日报
粮油加工坊内的磨面设备。陈贇业 王楠楠/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9月18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循环农业粮油加工坊内一派忙碌景象,一排整齐的机器开足马力将一颗颗饱满的麦子磨成白花花的面粉,身着“仁达农业”蓝色制服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将磨出的面粉装袋、封口、码齐。

  “前几天,我们刚把合作社种的小麦收割掉,今天又和社员们在这里摆弄磨面的机器,忙是忙了点,但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让大家在家门口有钱挣、有饭吃,心里还是很高兴的。”郭勒木德镇红柳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善观察着磨面机的运行情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8月,在乡村振兴政策帮扶下,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在原有蔬菜、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先后开办了粮油加工坊和农产品直销店,从原来单一的种植模式向农产品加工、销售方向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给村民带来就业、增收等实实在在的实惠。

仁达合作社农产品直销店内一角。陈贇业 王楠楠/摄

  “现在村集体产业越来越多,我们合作社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用不着再出门打工了。”37岁的村民刘国虎一边照看着磨面机,一边向记者介绍说,在村里合作社工作了四年多,除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能保障家里生活外,还能照顾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对目前的生活十分满意。

  为了粮油加工坊和农产品直销店顺利运营,红柳村在年初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新疆引进了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黑小麦,通过沙地改良增种了26.6公顷小麦和13.3公顷油菜,调整蔬菜大棚内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购置生产运营所需的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在合作社工作,一个月收入7000多元,看着村里发展越来越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苏生英说。

社员在粮油加工坊里磨面。陈贇业 王楠楠/摄

  眼下,红柳村仁达合作社蔬菜大棚生产的黄瓜、菜瓜、辣椒、西红柿、茄子等农产品被直接运送到自家的农产品直销店进行销售,因为品质新鲜、价格便宜,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合作社种植的小麦经过收割、晾晒被装入编织袋储存起来,后期将在村里的粮油加工坊磨成面粉进行销售,粮油加工坊还将为附近的村民提供服务,增加收入。

  “红柳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从小吃一条街、蔬菜基地到粮油加工坊、农产品直销店的建设,都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李国善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红柳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红火。

作者 陈贇业 王楠楠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