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各地
【乡村振兴在青海】玉米秸秆青贮忙——“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18)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臻 石延寿
发布时间:2023-09-22 07:49:34
编辑:孔令磊

收割现场。石延寿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值一年秋收季,玉米秸秆青贮忙。

  进入九月份,地处青海东部门户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夏粮已颗粒归仓,秋收从一把秸秆的青贮拉开序曲。

  在民和县大庄乡台集村的一处广场上,秸秆粉碎机、秸秆打包机一字摆开,送入粉碎机进料口的整株玉米秸秆伴随着轰鸣的机声瞬间变成碎屑,从出料口喷涌而出,随后被送进打包机打捆裹塑。

  “这打包机效率挺高,如果不出故障、秸秆供应到位,日均能打包300余个。”在现场忙碌的台集村党支部书记海彦忠指着全马力工作的打包机说,台集村是一个脱贫村,这台打包机就是精准扶贫期间县上扶持的,是村民们秸秆青贮的好帮手。

养殖户用青贮秸秆喂牛。石延寿 摄

  台集村地处干旱山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广种薄收,是民和县的一个脱贫村。全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以来,台集村大力发展全膜庄稼,全村126.7公顷耕地中,全膜玉米种植面积占到70%以上,特别是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通过青贮、黄贮方式,用好玉米秸秆资源,有效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发展,

  据台集村党支部书记海彦忠介绍,依托玉米秸秆资源发展牛羊养殖是台集村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支撑,也是当前支撑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村现有90余农户中基本都有牛羊养殖,全村牛羊存栏量达3000余头(只),其中100只规模的养羊大户有4家、1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大户有4家。

  作为村里的“领头雁”,海彦忠不仅忙碌于村里的大小事,也一门心思打理自己的养殖业。

  走进海彦忠的牛棚,八九头体壮膘肥的牛正咀嚼着青贮秸秆碎屑,牛棚前的空地整齐摆放着数十个青贮包。

  “这些青贮包是今天上午刚打的,每个包有100来斤重,是为棚圈这八九头牛贮备的上好越冬草料。”海彦忠说,他家0.67公顷耕地,种的全膜玉米全部用来做青贮饲料喂牛,估计今年亩均玉米秸秆青贮产量在3吨左右。

  海彦忠说,台集村是一个有着养殖传统的山村,好多村民靠着牛羊脱了贫,现在又靠着牛羊谋振兴。全村上千亩的玉米秸秆便是村里发展养殖的草料支撑,所以,台集村的玉米秸秆全部用于本村牛羊育肥,没有往外卖的。

  台集村的秸秆青贮是民和县“粮改饲”秸秆青贮工作的一个缩影。日前,除了养殖户自贮自用外,全县3家秸秆加工企业、25个秸秆加工点也开足马力忙青贮。

  在川官公路沿线的古鄯镇古鄯村,种植大户李春兰直接把秸秆粉碎机开进了玉米田间,粉碎后的秸秆碎屑再运送出售给就近的青贮大户。

  记者在青贮秸秆现场看到,一台粉碎机嗡嗡作响,八九名务工村民忙碌不停,有的砍收秸秆,有的抱着砍倒的秸秆送至粉碎机进料口,有的驾车转运秸秆碎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据李春兰介绍,她以流转土地方式种植了七八年的全膜玉米,种植面积27公顷左右,将全部用于青贮。如果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除去土地流转费用、生产成本、人工费用,每亩地将有400余元的纯收入。今年,李春兰的玉米整株秸秆青贮工作才刚刚开始。

  民和是青海的农业大县,但全县4.42万公顷耕地中六成以上是在干旱浅山地区。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曾一度是民和农业的真实写照。

  2008年以来,伴随着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民和县在广种薄收的干旱山地里,不仅种出了千斤亩产,也种出了丰富的玉米秸秆。

  面对年产近百万吨的秸秆资源,民和县委县政府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农牧联动、草畜结合”的发展新思路,加速秸秆转化利用,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成功走出了一条 “以农带牧、以牧促农、联动发展”的“民和模式”,让玉米秸秆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草”,也成为养殖企业、合作社、大户的“抢手货”。

  今年,民和县全膜玉米推广面积持续稳定在2万公顷,漫山遍野的“青纱帐”正孕育着今秋的新收获。

  眼下,民和县秸秆青贮已经按下“快进键”。据民和县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张学功介绍,今年民和县依托“粮改饲”项目支持,全县计划完成玉米秸秆青贮13万吨。

推荐阅读
省管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我省与中国地震局签署合作协议
人民不会忘记——青海省消防救援队伍中的感人故事
李卓满措:转观念 提技能 让护工职业更有“份量”
青海省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拟表彰对象公示
关于征集青海省人大2024年立法建议项目的公告
当好“开路先锋” 惠及农牧民群众
海西新能源装备制造新项目开工建设
24H热点
全省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衔接联动
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大会在我省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召开
青海省组团参加第6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青海省组团参加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新时代 新青海 新征程”主题展览解码青海非凡成就
青海省2个国有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
我省30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外访学研修
青海扎实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活动
热点图片
山水共和:特色产业让百姓过上甜日子
山水共和:特色产业...
同德旅游的谋势与破局
同德旅游的谋势与破局
湟源县举行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湟源县举行庆祝中国...
阳光玫瑰葡萄为何越来越便宜
阳光玫瑰葡萄为何越...
这些“青海力量”征战杭州亚运会
这些“青海力量”征...
又一轮降水来袭 我省各地气温走低
又一轮降水来袭 我省...
绿色食品是怎样认证的
绿色食品是怎样认证的
茶马商都兴产业 风雨无阻话丰收
茶马商都兴产业 风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玉米秸秆青贮忙——“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18)

青海日报
2023-09-22 07:4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玉米秸秆青贮忙——“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18)

青海日报
2023-09-22 07:4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玉米秸秆青贮忙——“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18)

  • 2023-09-22 07:49:34
  • 来源:青海日报

收割现场。石延寿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值一年秋收季,玉米秸秆青贮忙。

  进入九月份,地处青海东部门户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夏粮已颗粒归仓,秋收从一把秸秆的青贮拉开序曲。

  在民和县大庄乡台集村的一处广场上,秸秆粉碎机、秸秆打包机一字摆开,送入粉碎机进料口的整株玉米秸秆伴随着轰鸣的机声瞬间变成碎屑,从出料口喷涌而出,随后被送进打包机打捆裹塑。

  “这打包机效率挺高,如果不出故障、秸秆供应到位,日均能打包300余个。”在现场忙碌的台集村党支部书记海彦忠指着全马力工作的打包机说,台集村是一个脱贫村,这台打包机就是精准扶贫期间县上扶持的,是村民们秸秆青贮的好帮手。

养殖户用青贮秸秆喂牛。石延寿 摄

  台集村地处干旱山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广种薄收,是民和县的一个脱贫村。全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以来,台集村大力发展全膜庄稼,全村126.7公顷耕地中,全膜玉米种植面积占到70%以上,特别是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通过青贮、黄贮方式,用好玉米秸秆资源,有效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发展,

  据台集村党支部书记海彦忠介绍,依托玉米秸秆资源发展牛羊养殖是台集村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支撑,也是当前支撑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村现有90余农户中基本都有牛羊养殖,全村牛羊存栏量达3000余头(只),其中100只规模的养羊大户有4家、1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大户有4家。

  作为村里的“领头雁”,海彦忠不仅忙碌于村里的大小事,也一门心思打理自己的养殖业。

  走进海彦忠的牛棚,八九头体壮膘肥的牛正咀嚼着青贮秸秆碎屑,牛棚前的空地整齐摆放着数十个青贮包。

  “这些青贮包是今天上午刚打的,每个包有100来斤重,是为棚圈这八九头牛贮备的上好越冬草料。”海彦忠说,他家0.67公顷耕地,种的全膜玉米全部用来做青贮饲料喂牛,估计今年亩均玉米秸秆青贮产量在3吨左右。

  海彦忠说,台集村是一个有着养殖传统的山村,好多村民靠着牛羊脱了贫,现在又靠着牛羊谋振兴。全村上千亩的玉米秸秆便是村里发展养殖的草料支撑,所以,台集村的玉米秸秆全部用于本村牛羊育肥,没有往外卖的。

  台集村的秸秆青贮是民和县“粮改饲”秸秆青贮工作的一个缩影。日前,除了养殖户自贮自用外,全县3家秸秆加工企业、25个秸秆加工点也开足马力忙青贮。

  在川官公路沿线的古鄯镇古鄯村,种植大户李春兰直接把秸秆粉碎机开进了玉米田间,粉碎后的秸秆碎屑再运送出售给就近的青贮大户。

  记者在青贮秸秆现场看到,一台粉碎机嗡嗡作响,八九名务工村民忙碌不停,有的砍收秸秆,有的抱着砍倒的秸秆送至粉碎机进料口,有的驾车转运秸秆碎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据李春兰介绍,她以流转土地方式种植了七八年的全膜玉米,种植面积27公顷左右,将全部用于青贮。如果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除去土地流转费用、生产成本、人工费用,每亩地将有400余元的纯收入。今年,李春兰的玉米整株秸秆青贮工作才刚刚开始。

  民和是青海的农业大县,但全县4.42万公顷耕地中六成以上是在干旱浅山地区。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曾一度是民和农业的真实写照。

  2008年以来,伴随着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民和县在广种薄收的干旱山地里,不仅种出了千斤亩产,也种出了丰富的玉米秸秆。

  面对年产近百万吨的秸秆资源,民和县委县政府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农牧联动、草畜结合”的发展新思路,加速秸秆转化利用,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成功走出了一条 “以农带牧、以牧促农、联动发展”的“民和模式”,让玉米秸秆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草”,也成为养殖企业、合作社、大户的“抢手货”。

  今年,民和县全膜玉米推广面积持续稳定在2万公顷,漫山遍野的“青纱帐”正孕育着今秋的新收获。

  眼下,民和县秸秆青贮已经按下“快进键”。据民和县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张学功介绍,今年民和县依托“粮改饲”项目支持,全县计划完成玉米秸秆青贮13万吨。

作者 王臻 石延寿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