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引大济湟工程全线通水
我省建政以来实施的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成通水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29 07:29:20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9月28日,历时1个月调试调度,引大济湟北干渠、西干渠工程成功通水,标志着引大济湟工程6大子项目经过27年建设实现全线通水,全省各族群众翘首以盼的调水梦想变为现实。省委常委、副省长才让太出席通水仪式并宣布引大济湟工程全线通水。

  “引大济湟”工程是青海建政以来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国家水网规划中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工程南北贯通大通河、湟水两大流域,东西联通西宁、海东两市水脉,是我省东部城市群的水资源保障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工程,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更是造福湟水流域各族群众的幸福工程。工程由石头峡水库、调水总干渠、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二期工程及西干渠工程组成,总投资146.34亿元。工程干支渠总长1143公里,连通5座重要水库、272个隧洞、290个渡槽、117个倒虹吸管和6.67万公顷田间配套工程,受益范围覆盖1州2市5县(区)的75个乡镇,通过调节本流域和大通河来水,为湟水流域农业、工业、生态和城镇生活供水,总供水量为5.26亿立方米。

  “引大济湟”工程于1958年提出调水设想,从1996年开工建设到今天全线通水,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有关部委的鼎力支持,倾注了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极大心血,凝聚着省有关部门、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工程参建单位的拼搏奉献,以及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将加快“引大济湟”工程建设作为答好新时代答卷的重大政治责任,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协调解决了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管理机构设置、项目建设用地等各类“瓶颈”问题,形成了多部门协同配合,相关地方政府与工程参建单位积极参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良好工作格局,实现了工程“规划图”向惠民富民“实景图”的世纪蝶变。

  工程实现全线通水,不仅可以使湟水流域的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有效改善浅山地区的干旱面貌,每年可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44.8万吨,实现大量山区农田“旱改水”,极大缓解东部地区300万人饮用水、湟水干流各工业园区生产用水、特色现代农牧业用水及生态用水困难,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推荐阅读
陈刚: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多彩画卷
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
2023年青海省射击锦标赛落幕
西宁市:41路公交线路恢复原路线运行
省优秀民营企业 企业家拟表彰候选对象补充公示
青海省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拟表彰对象公示
海东:描绘大数据产业发展“新蓝图”
西宁城东区:欢天喜地庆丰收
24H热点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闭幕
【实干榜样】在“双向奔赴”中邂逅人生价值
【一线巡礼】党旗映红“小网格”
【乡村振兴在青海】壮大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
【江源新语】风清气正过“两节”
青海工会“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中心投入运行
全省第一届出版物鉴定和审读业务培训班举办
草原“黑珍珠”助力牧民走上致富路
月饼茶叶有没有过度包装 市监部门节前开展专项行动
我省3个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热点图片
壮大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
壮大集体经济 赋能乡...
一块土地“长出”两份收入
一块土地“长出”两...
探秘西宁最好的洋芋在哪里
探秘西宁最好的洋芋...
海晏:民宿新业态赋能乡村游
海晏:民宿新业态赋...
海东:描绘大数据产业发展“新蓝图”
海东:描绘大数据产...
党旗映红“小网格”
党旗映红“小网格”
穗尖上的忙碌与欢喜
穗尖上的忙碌与欢喜
草原“黑珍珠”助力牧民走上致富路——贵南县黑藏羊繁育中心见闻
草原“黑珍珠”助力...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引大济湟工程全线通水
我省建政以来实施的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成通水

青海日报
2023-09-29 07:2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引大济湟工程全线通水
我省建政以来实施的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成通水

青海日报
2023-09-29 07:2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引大济湟工程全线通水
我省建政以来实施的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成通水

  • 2023-09-29 07:29:20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9月28日,历时1个月调试调度,引大济湟北干渠、西干渠工程成功通水,标志着引大济湟工程6大子项目经过27年建设实现全线通水,全省各族群众翘首以盼的调水梦想变为现实。省委常委、副省长才让太出席通水仪式并宣布引大济湟工程全线通水。

  “引大济湟”工程是青海建政以来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国家水网规划中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工程南北贯通大通河、湟水两大流域,东西联通西宁、海东两市水脉,是我省东部城市群的水资源保障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工程,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更是造福湟水流域各族群众的幸福工程。工程由石头峡水库、调水总干渠、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二期工程及西干渠工程组成,总投资146.34亿元。工程干支渠总长1143公里,连通5座重要水库、272个隧洞、290个渡槽、117个倒虹吸管和6.67万公顷田间配套工程,受益范围覆盖1州2市5县(区)的75个乡镇,通过调节本流域和大通河来水,为湟水流域农业、工业、生态和城镇生活供水,总供水量为5.26亿立方米。

  “引大济湟”工程于1958年提出调水设想,从1996年开工建设到今天全线通水,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有关部委的鼎力支持,倾注了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极大心血,凝聚着省有关部门、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工程参建单位的拼搏奉献,以及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将加快“引大济湟”工程建设作为答好新时代答卷的重大政治责任,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协调解决了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管理机构设置、项目建设用地等各类“瓶颈”问题,形成了多部门协同配合,相关地方政府与工程参建单位积极参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良好工作格局,实现了工程“规划图”向惠民富民“实景图”的世纪蝶变。

  工程实现全线通水,不仅可以使湟水流域的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有效改善浅山地区的干旱面貌,每年可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44.8万吨,实现大量山区农田“旱改水”,极大缓解东部地区300万人饮用水、湟水干流各工业园区生产用水、特色现代农牧业用水及生态用水困难,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